平衡发展与保育 破土地供应掣肘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5225
地产新闻
平衡发展与保育 破土地供应掣肘
(文汇报) 2017年2月24日
政府昨日公布新一个财政年度的卖地计划,下年度计划推出28幅住宅地皮,共提供1.9万伙;另外铁路沿线会推出8,030伙,较本财年大增66%。本届政府一直把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作为施政重点,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於环球资金泛滥、低息环境持续、市场需求殷切,加上过去的土地供应断层造成房屋供应滞后,整体楼价仍然接近历史高位。房屋问题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楼价过高困扰香港民生和长远发展,社会各界应该开拓思路、凝聚共识,支持政府全方位增加土地供应,以应付香港在房屋、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需要。

本届政府在拓地建屋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亦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去年底,预计未来3至4年可以供应的一手私人住宅单位达到9.4万伙,是自2004年9月以来的新高。但即使如此,本港长期积累下来的土地、房屋需求殷切、供应不足的问题仍远未解决。最新公布的反映楼价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报146.83点,距离历史高位仅相差0.06%或0.09点,预料很快就会破顶。细看下个财政年度计划推出的28幅住宅地皮,其中8幅属滚存用地,实际新增用地只有20幅,提供1.38万伙,相较2016-2017年度推出21幅土地涉及的1.45万伙,可见土地供应仍然是捉襟见肘。

最核心的问题是,香港的土地开发工作难度极大。香港社会长期在合理开发土地、寻求发展与保育的平衡问题上缺乏共识,一讲到填海、开发郊野公园就被指为「破坏生态」。一些人一味站在道德高地,无限上纲地指责开拓土地的计划,却对解决房屋供应不足的问题不提出任何建设性意见,一面抱怨楼价高,一面又阻挠拓地建屋。这种态度显然是没有建设性的。

适逢今年是特首选举年,多名特首参选人都已先后公布了对土地和房屋问题的政策方向和良好愿景。其实,无论是针对公营房屋还是私人楼,都逃避不了觅地和造地这道门槛。其中前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提出「以置业为主导」的政策方向,增加「绿置居」和「港人首置上车盘」,打造环环相扣的置业阶梯,广受各界好评,体现出其「贴地」的政策目标和「有为」的施政决心。而要实现这些政策目标,加快获得发展土地最为关键。

下任特首固然要延续本届政府行之有效的施政理念,继续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而为今最关键的,是广大市民要清醒认识土地短缺问题的严重性,以建设性态度讨论填海、发展棕地、旧区重建或开发郊野公园等选项,寻求发展与保育之间的适当平衡,凝聚社会共识,支持政府打破原有的掣肘,在土地房屋政策上以创新思维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