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撤辣诚好事 奈何建屋仍无计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2765
地产新闻
工商撤辣诚好事 奈何建屋仍无计
(东方) 2020年11月26日
传闻被中央打回头而需重做的《施政报告》,拖延逾月后昨日发表,奈何仍然不脱炒冷饭本色,重中之重的拓土建屋毫无寸进,遑论突破思维,不过是重复过去推出的措施,抛出一堆数字自我贴金而已。唯一德政算是工商铺终於撤辣,为救市行出正确一步,但住宅物业何时减辣或撤辣,仍是遥遥无期。

疫情重击 交投暴跌

工商铺撤辣的消息,本报早在本月初已有独家报道,现在终於落实,反映港府总算顺应民意。事实上,金管局今年8月放宽「非住宅物业」按揭贷款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措施,意即减辣,但做一半不做一半,救市作用轻微,始终都要全面撤辣。特首林郑月娥表示,行政会议已通过印花税条例,由今日起撤销非住宅物业双倍印花税辣招。据悉,政府今次下调非住宅物业印花税,将会回复至2013年前的第2级标准税率,即最低100港元,最高为楼价的4.25%。

地产市道可谓经济好坏的寒暑表。今年上半年非住宅物业交投数字及楼价均录得显著下跌,其中今年9月各类型非住宅物业价格,较2018至19年度最高峰时期分别下降13%至19%;今年上半年的总成交量,亦较实施双倍印花税前的2012年下半年数字暴减80%。正如地产代理指出,疫情重击香港经济,工商铺市场首当其冲。今年首3季工厦亿元或以上的成交仅录得13宗,按年大跌逾六成;中区甲级商厦上月空置率创2008年金融海啸后新高;第3季四核心区街铺空置率更创下该代理行有纪录以来新高。

种种数据显示,工商铺交投陷入冰河期,形势严峻,港府已到了不得不撤辣的时候。撤辣可望释放市场资金,吸引以往投资住宅的买家转投工商铺物业市场,亦可鼓励外来企业买入物业自用,同时有助周转不灵的业主出售物业减低财务压力,带动社会经济,有百利而无一害。业界亦预期短期内细价工商铺成交宗数会有两至三成增长,久违的小阳春可期。

诚然,经济冰封,撤辣由工商铺先行无可厚非,亦符合港府一贯的保守做法,惟何时为住宅物业减辣甚至撤辣,已是港府下一步必须考虑的事,不能再拖。一本通书不能读到老,当楼市出现不理性亢奋,楼价持续飙升,港府出手管理需求,遏抑楼价,即使违背自由市场原则亦属情有可原;但当楼市跟随整体经济陷入低迷,港府依然无动於衷,企硬不肯撤辣,便是食古不化,昧於形势。目前住宅租金已显著下跌,多个蓝筹屋苑都惊现劈价放售潮,业主租金收入下降,手持物业又有价无市,辣招早就失却遏抑楼市的作用,变相锁死二手楼盘,反而成为业主套现及年轻人上车的绊脚石。港府一味抱残守缺,必然适得其反。

小修小补 旧调重弹
无可否认,港府坚持不调整住宅物业印花税的藉口冠冕堂皇,包括住宅物业供应仍然紧绌,楼价仍然处於高水平等,但归根究柢,这都是源於港府拓土建屋无能。可以看见,《施政报告》虽然提出不少拓土建屋大计,例如重建大坑西邨;港铁小蚝湾车厂用地上盖发展制订分区计划大纲图;收回三个位於茶果岭、牛池湾和竹园联合村的市区寮屋区;觅得330公顷土地,满足《长远房屋策略》未来十年约30.1万个公营房屋单位的需求等,看似眼花缭乱,数字可观,但实际上都是小修小补,旧调重弹。

单是所谓觅得330公顷土地,主要来自东涌填海、古洞北/粉岭北和洪水桥/厦村等新发展区的农地和棕地,以及多幅改划作公营房屋的用地等,全部都是过去已经提出,现在重提一次当交差,而且十画未有一撇,怎么可能逃过市民雪亮眼睛?难怪立法会议员批评,房屋土地政策「碎湿湿」、「炒冷饭」,仅重建大坑西邨已非首天知道的事,反映林郑政府「冇货卖」,蒙混过关。何况上述政策大都处於规划或研究阶段,最快也要10年后才有楼落成,远水不能救近火。偏偏港府连推出劏房租金管制解决燃眉之急都不情愿,只肯为轮候公屋逾3年的非综援一般申请者提供现金津贴,还要拖到明年中才实施,简直连小恩小惠都谈不上。

反倒是劳民伤财、库房随时一铺清袋的「明日大屿」铁定上马,天塌下来也不动摇,个中原因不言自明,当然不是为了解决平民百姓上楼难之苦,而是为背后的中港利益集团服务。众所周知,明日大屿是本港回归以来最大型的基建项目,填海造岛从无到有,不仅耗资空前庞大,背后涉及的利益亦是天文数字。所谓有土斯有财,谁能在这基建项目分一杯羹,谁便能坐收数以十亿、百亿、千亿元计的收益,这些利益不会流到普罗市民手里,只会收归财雄势大的中港利益集团囊中,利益输送彰彰明甚。港府择恶固执,原因正在於此,然而这真是为香港好吗?

《施政报告》年年行礼如仪,香港年年原地踏步。究其原因,恰恰在於港人治港毫无创新和效率,推出的政策不是敷衍塞责,就是不做不错,只知向利益集团倾斜。今次迟来的《施政报告》也是一样,除了为工商铺买卖拆墙松绑算是一桩好事,其余政策乏善可陈,对解决当前困局毫无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