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精英文集 返回
浏览人次:4589    回应:0
精英文集

新形势新方法 改革土地房屋

 

陆颂雄
立法会议员 

2021年3月14日 (东方)

  甚么是香港的深层次矛盾?言人人殊,有人说是香港没有完成去殖化的历史进程,恋殖和亲西方意识形态跟国家利益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令外部势力有机可乘搅局;有人则认为是香港政府执行力效率低,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亦有人认为香港所谓「半民主」式体制,既不够民主,政府权威又不足,容易被既得利益集团骑劫,有心人也很难办好事。这些矛盾互相纠缠叠加,互为影响,最终量变产生质变。随着2019年社会矛盾大爆发,黑暴势力横流,及至中央出手止暴制乱,香港从此才进入全新形势。

  其中最突出的深层次矛盾就是土地和房屋问题。香港作为最富裕地方之一,但快乐指数却很低,当中有超过20万人住在不适切房屋,一般打工仔要20年不吃不喝才买得起房子,轮候公屋至少5至6年以上,年轻人因房屋问题打乱人生规划,组织家庭和生儿育女也变得是奢望。楼市不断飙升,造成资产泡沫,进一步加剧贫富悬殊,也造成有楼阶级与无楼阶级的矛盾。政府又深怕刺破楼市泡沫,加上既得利益者和反对派干扰,政府始终未有魄力在土地和房屋问题上真正地动大手术。

  历任特首始终未能有效解决房屋问题。《长策》10年建屋目标年年不达标,沦为画饼充饥把戏,还未说《长策》目标需求评估过分保守的因素,公营房屋供应平均每年只有约16,000个,与《长策》目标对比,至少相差80,000个单位以上。在新形势下政策阻力理应减少,为政策改革提供不少空间,土地和房屋政策若不做到大破大立,作全面改革,那么还以过去牺牲人均居住面积来「做靓条数」交差了事的心态去施政,市民不可能满意。

  享用公屋为基本权利

  大政策上,应确立享用公营房屋是市民的基本权利,也要订立人均居住面积目标,就如接受教育和医疗权利一样,政府主导大幅增加不论是出租或出售公营房屋供应,以3年上楼作为政策目标,订立死线,立下军令状,卷起衣袖干。然后逐步放宽申请标准,令市民不用为住房问题担心,不必终身为地产发展商打工。问题是,如何大量增加供应?房屋供应离不开土地供应,土地供应必须多管齐下。中、长线而言,大规模填海。中、短期供应方面,应以开放态度审视发展郊野公园生态价值低的边陲地带。不少调查早已显示,只要动用1%郊野公园土地,足够容纳数十万人居住。过去发展延误,不论是公营还是私营项目,很大原因在於更改规划用途需时,审批程序过於烦琐,不但影响进度,亦增加成本。

  不论是重划分区大纲图也好,更改规划用途也好,交通评估、环境评估、地区谘询、城规会批准等程序,应尽可能做到同步进行以压缩时间,以及加快处理反对意见,授权跨部门中央小组,协调相关程序。现时4大私人发展商至少拥有过千公顷土地储备,应全面加快私人发展进度,一方面优化补地价程序,另一方面立法开徵土地空置税,减少发展商买地晒太阳,囤积居奇。增加土地供应后,如何加快兴建进度?如何完善居屋政策?资助出售房屋如何定价?篇幅有限,下周再谈。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