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要做好 提升「共享房屋」吸引力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5259
地產新聞
好事要做好 提升「共享房屋」吸引力
(文匯報) 2018年2月5日
明愛推出「好業主、好租客配對計劃」,冀吸納良心業主為劏房戶提供較便宜的租金。但該機構的調查卻發現,7成劏房戶不會參加「共享房屋」計劃,因不想與人共用洗手間,並認為相見好同住難。為劏房戶提供幫助,減輕租金開支,改善居住環境,值得肯定,但一定要好事做好,完善居住設施配套,滿足劏房戶基本生活所需,提升計劃吸引力;劏房戶也應適當降低期望值,接受過渡性居住安排。政府更應迎難而上,加快增建公營房屋步伐,讓劏房戶早日安居樂業。

本港劏房問題日趨嚴重,租戶居住狹窄斗室,衛生安全條件惡劣,租金持續飆升,備受社會關注。據政府統計處上月公佈的最新數字顯示,全港約有20.7萬人居於劏房內,當中更有37487人是15歲以下的兒童,佔整體的約18%。劏房戶過去一年的月平均租金由3681元升至4062元,但人均居住面積則由50平方呎跌至45平方呎,不折不扣是愈住愈細、愈住愈貴。近4萬名兒童自小在狹小的劏房內成長,做功課、玩耍只能在床上解決,身心健康都受到極負面影響,與香港作為文明富裕之都形象極不相稱。

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之後,政府牽頭推動社福機構、慈善組織推出「共享房屋」計劃,尋找一些好心業主將空置單位租予有需要的低收入家庭,租金不超過家庭入息兩成半,一般在2000元左右,最多都是4000多元。由於租金較市值有較大折讓,本來預料計劃會受到劏房戶歡迎。而事實上,竟然有7成人不選擇「共享房屋」,令人始料未及。原因是租金雖較相宜,但「共享房屋」需要與素不相識的租戶共用廚房、廁所等設施,難免有所不便,不少受訪劏房戶擔心未必能與「同居」的租客和平共處,成為計劃「不受歡迎」的主因。

如果7成人不接受計劃,「共享房屋」出發點再好,但無人肯租,計劃就失去意義,更打擊好心業主、慈善機構幫助基層的積極性。因此,政府和「共享房屋」計劃的組織者需要考慮租戶的真實訴求,根據大多數劏房戶的意見,盡可能在「共享房屋」增設每戶獨立的衛生間,在租戶編配時作出更合理、更人性化的安排,消除劏房戶對計劃的疑慮。

「共享房屋」屬於過渡性支援措施,為低收入家庭提供較好的棲身之所。劏房戶需明白,「共享房屋」並非解決其長遠安居問題,不應對此有過高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起一家幾口住在僅有100呎的劏房單位,忍受媲美豪宅的租金,其他生活開支捉襟見肘,「共享房屋」可以提供較大的居住面積,租金與租戶收入掛鈎,不用擔心連年大幅加租,對劏房戶來說,還是不錯的選擇。

劏房問題日益惡化,根本上還是土地和房屋供應匱乏所致。要徹底「消除」劏房現象,全社會應共同支持政府加快覓地拓土,興建更多資助性房屋,方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