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策离地 自毁宜居城市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4302
地产新闻
房策离地 自毁宜居城市
(东方) 2018年9月6日
香港「癫价」楼市「超离地」是不争事实。但高处未算高,还连升廿八个月,累计升幅达百分之四十五。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指出,港人的置业负担比率指数已连跌十一年,并推算中等收入家庭要供满市区三百尺单位,要「不吃不喝」十六年。超高居住成本成为怨气源头,更直接击碎打造「宜居城市」的愿景。

公屋供应「露底」 市民焗捱贵租

买楼难不但危及中层家庭,就是基层也同样遭殃。上车无望的基层在无选择下「焗捱」贵租,公营房屋也因觅地问题,令「长策」目标等同虚设。「长策」由政策规划文件,变成「政策破产令」,未来十年也难交足数,更遑论过去五年的欠债。面对廿八万轮候人士,平均轮候时间五点三年亦仍未见顶,政府更引入「非长者单身人士计分制」,大幅度延迟他们上楼,去为失误减压。公营房屋供应「露底牌」,私楼租金还不尽情鱼肉小市民?劏房愈劏愈贵、愈劏亦愈细,不合法的工厦劏房、僭建天台屋不在话下,无良业主滥收水、电费,揭示问题近乎失控!

笔者认为,要令本港物业市场健康发展,关键必定是大幅提高公营房屋供应,从根本协助基层到中产的居住问题。因此,政府必须尽快作出短、中期措施,追回《长远房屋策略》内公营房屋的兴建数目。事实上,工联会已多次要求政府将公、私营建屋比例调整至七三比,以令公营房屋供应增加。

政府也是炒家 公众疑虑更深

而针对私人楼价超出市民负担能力的问题,政府长远应考虑将楼市的公、私营市场分割,并协助以居住为目标的市民「上车」置业,以免他们受到外围楼价波动。新加坡的组屋例子,说明分割市场绝对可行。对於政府官员指分割市场,会窒碍用家向上流,如此简化的理论,墨守成规的哑忍接纳资助房屋单位只发挥一次上车功能。而买家每补地价,政府就在楼价增长中获得分成,变相收回当初的土地成本,即是政府也是炒家,令公众疑虑更深。

至於住在劏房等恶劣居住环境的市民,笔者除了要求政府加快兴建大型屋邨外,亦要求政府作出更多保障措施,当中包括重推租务管制,以保障基层的租住权。二是推出租金津贴,以纾缓轮候公屋超过三年家庭的租金负担。三是实施空置税,防止发展商及业主囤积单位,保持住宅的供应流通。

狮子山下是勉励同舟共济,面对土地不足,若有人依然固我寸步不让,无疑是分裂社会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