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妇又逢无米炊 公屋轮候无了期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4782
地产新闻
拙妇又逢无米炊 公屋轮候无了期
(东方) 2018年5月12日
上楼之难,难於上青天。房委会昨日公布最新的公屋平均轮候时间,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不仅突破五年大关,更创下十八年来新高。事实摆在眼前,在土地供应无法增加的情况下,房屋死结无法可解,上楼遥遥无期,最怕高处未算高,「破六」指日可待。

截至今年三月底,公屋轮候册有廿七万二千三百宗申请,比去年底的廿八万多宗减少约一万宗,然而平均轮候时间不减反增,惊见「破五」,由去年底的四点七年飙升至五点一年,当中长者一人申请更由平均轮候二点六年延至二点八年。必须指出,轮候公屋宗数之所以减少,并非申请者获得配置,而是房署进行中段覆核时将一批超出入息限制的单身人士申请剔除,港府所谓的「三年上楼」承诺,早已沦为空谈。

房屋问题愈演愈烈,无壳蜗牛生活愈来愈苦,孰令致之?每说起这个问题,港府高官总是归咎於地从何来,但正如本报多次指出,这只是伪命题。众所周知,香港已发展土地仅及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哪怕只是增加土地开发一至两个百分点,已足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问题显然不是无地可用,而是港府无法摆平阻力,填海固然备受掣肘,打郊野公园主意也是罪大恶极,开罪发展商更是万万不敢,但这不能怪别人,只能怪港府自作孽,授人以柄。可以看到,本港闲置土地多达四千公顷,当中不乏长期丢空的政府宿舍和校舍,只要稍加平整,已可成为过渡性住房甚至用来兴建公屋,更不用说专供少数权贵享用的游乐场用地,单是粉岭高球场已可容纳数十万人口。港府有地不用,足见房屋问题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屋漏偏逢连夜雨,公营房屋单位未来五年的落成量只有七万三千多个,仅及长远房策订下每年二万个的七成半,意味公屋轮候时间没有最长,只有更长。事实上,香港到二○三○年的房屋需求高达一百万个,但港府中长期只能提供六十万个单位,洪水桥及古洞北发展又因为遭遇司法覆核,最快也要十年后才有楼落成,未来缺地料达一千二百公顷。此情此景下,不仅公屋供不应求进一步加剧,私楼楼价亦必不断破顶,有立法会议员建议港府将公私营房屋比例由六四比调至七三比,并向轮候公屋人士发放租金津贴,这些都不失为权宜之计,问题是港府嫌贫爱富,恐怕又是对牛弹琴。

最不堪的是,特首林郑月娥拓土无计,惟有巧立名目推出不同置业阶梯,甚至将公屋数量封顶,将新公屋一刀切转为「绿置居」发售,拆东墙补西墙,结果自然是一事无成。另一方面,港府为了掩饰拓土无能的尴尬,不惜重弹「谘询复谘询」的旧调,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展开为期五个月的「大辩论」,无非将责任推卸给公众,待社会取得共识,本届政府任期已经完结,房屋问题这个烫手山芋也就名正言顺推给下届。

曾有人将林郑比为「女娲补天」,对她寄予厚望,但种种事实证明,林郑只是平平无奇的拙妇,所谓「好打得」,明显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