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加快重建 化解楼宇老化危机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6159
地产新闻
打破常规加快重建 化解楼宇老化危机
(文汇报) 2017年6月22日
红磡一幢楼龄达61年的唐楼,昨日凌晨在黄雨下发生露台倒塌。虽然事件无造成人命伤亡,但再次敲响本港楼宇严重老化、潜藏巨大安全风险的警钟。当局需要以雷厉风行的态度对全港旧楼展开全面巡查,加强旧楼维护,排除楼宇险情;更要运用创新思维,敢於打破常规、合理动用公帑,下决心解决旧区重建难的难题,防范血的教训重演,切实保障市民安全和利益。

2010年初,土瓜湾马头围道一幢唐楼整幢倒塌,造成4死2伤,市民对此惨剧相信至今还记忆犹新。事后政府加快了对旧楼的巡查。但昨日出事的旧楼,屋宇署上月曾接获举报,并派人视察有关楼宇,当时判定整体结构没有明显危险。岂料却在近日的连场大雨后塌露台,反映有关部门的巡查、视察未够细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预警。

根据市建局数字,本港楼龄超过50年的旧楼已经达到9700幢,当中超过三分之一属於失修或严重失修,估计到2030年「高龄楼宇」会增加到17000幢,占楼宇总数的35%。本港旧楼林立,老化加速,加快旧楼重建的紧迫性不言而喻。同人一样,楼宇也有寿命限期,单单靠简单维修,难以对抗楼宇老化,长此下去仍然是危机处处。因此,唯有加快旧区重建,才能根本解决问题。根据《市区重建局条例》,市建局本来就有责任执行市区重建的任务。自2001年成立至今,市建局一共开展了60多项重建工程,这个进度完全跟不上每年递增500幢「高龄楼宇」的速度。市区重建进度未如理想,旧楼变危楼的风险必然日益增加。

旧区重建进展缓慢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局投入资源和力量不足,重建效率低;另一方面是旧区重建面对诸多困难,无论是昨日塌露台的唐楼,还是2010年倒塌的唐楼,虽已被发展商收购了部分单位业权,并有意重建,但旧楼业权分散,住户多数是长者,不愿搬迁;不少业主亦希望尽量讨价还价,以「拉锯战」争取更好的赔偿额;再加上不少旧楼牵涉商户和劏房户的安置问题,为旧楼重建设置了重重障碍,拖延了重建的步伐。

旧楼日久失修,重建拖多一日,就增加一分危险。因此,就算重建旧楼面临不少的困难,当局都要想尽办法,通过拆墙松绑、打破常规寻求解决之道。例如给予市建局更多资源收购,放宽旧楼的重建地积比率,让发展商有更大的诱因参与重建,支援受影响住户另觅居所。政府更要加强宣传,说明旧楼的危险性,耐心游说住户理性看待重建,以安全为重,尽早搬迁。只要政府敢於、善於用新思维、新方法应对,加快旧楼重建相信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