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功。德。言 返回
地产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民生 管理、销售与推广 营商 思辩 文史哲 媒体 教育 法律 生活随笔 旅游 旧文新编 比较满意的文章选集 香港的致命伤 中原往事 其他
浏览人次:7895    回应:0
功。德。言

政策市不一定是灵丹妙药(2)

 

王文彦

怡居地产常务董事及
中原地产创办人
2016年4月5日

如意算盘不易打响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如意算盘是催谷楼市 → 制造财富效应 → 促进消费 → 拉动经济。这个算盘会打得响吗?

去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早已意欲借助催谷A股牛市来制造财富效应,促进消费,拉动经济。A股市盈率一度被炒至六七十倍的疯狂高位,结果怎样?A股牛市最终以灾难结局收场,前所未见的溶断措施亦救不了它。制造出来的不是财富效应,而是负财富效应,所图的促进消费及拉动经济,全部走向反面。由此观之,政策市下的人为催谷。不是拉动经济的万灵药,弄得不好,还有严重后遗症。

专栏财经作家习广思对今次的楼市催谷有很妙的评论:

「今次楼市火热,与去年股市热潮竟出奇地相似,首付贷=场外配资:暂停/减少开发地块=暂停IPO;契税调整=减印花税;专家称一线城市楼还要涨一倍=4000点牛市起点;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去年的最后大妈散户进场。根据经验,这种人为牛市最终必然爆煲收场,而且后市可以非常严重,例如日本1980年至1990年的楼市股市泡沫,换来20多年股市楼市死寂;美国次按爆煲后,亦须落重药才勉强救起经济,中国也不会例外。」

国内的经济表现与楼价关系密切,成明显的正比关系。在20062012年间,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67,但从2013年起,不晓得是甚么原因,这种密切关系开始显著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催谷楼市未必可显著拉动经济。

市场会怎样解读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放水」和催谷楼市,是乐观地视之为有效刺激经济的措施,还是悲观地视之为经济正处於严峻境地,有可能硬著陆?去年人为的A股牛市为甚么会失败?主因之一,是国内股民已开始成熟,懂得位高势危,懂得见好变现,最终造成A股市场一泻如注。我看今次楼市的投资者,聪明地悲观的机会高一点。果如此,催谷楼市的效果恐怕会低於中央的预期。

人为催谷,是高风险动作

不惜代价催谷楼市其实相当危险,这样的催谷不免将楼价推到一个不合理的高位,形成泡沫,泡沫超越临界点就会终极一爆。以深圳新盘为例,自2014年年底开始,楼价每月都录得升幅,仅在2015年升幅已超逾  52.55%,每平方米的平均楼价,少则60,000元人民币,多则高於100,000元;深圳去年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数不外3,760元人民币,深圳楼价为家庭年收入中位数28.17倍,较香港称霸世界的19倍还高48.3%。如果说19倍已是泡沫严重,那28.17倍岂不严严严重!

不知令人振奋还是震惊,沈阳市政府竟然以形形式式的补贴和优惠鼓励大学生、高校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仍在校及毕业数年的)买楼。连大专生都打主意,国内舆论不禁一片哗然,有的直指是将学生变成楼奴。当前国内制造业持续萎缩,服务业创造的职位远未能弥补其他界别流失的,中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不轻,人民未来的供款能力有下降之虞,在校及毕业不久的大专生就更不用说了。万一楼市泡沫爆破,这些大专生可能要终生负债!有这么严重吗?当然可能有。要知道买楼较买股杠杆比率更高,付10%首期(20万)买一个200万元的住宅单位,相等於用10倍杠杆下注,楼价下跌三成,就意味著除让自己已付的20万元首期蒸发外,还要负上40万元债务,对月收入一般约为4,000元人民币的大学生,那该是多沉重的债务呀!理性的大学生或他们的家长,应该在这个时刻顶住拥有自己物业的诱惑,以免「被500尺绑住青春」。

就一线城市楼价的狂飙,新华社早前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要警惕一线城市楼价非理性上升,认为楼价上升中的「虚火」是某些开发商营销作秀(做show)及房屋中介炒作,人为制造抢购的假象,导致买家恐慌性入市;目前深圳楼市中,投资者的比例超过30%,这些因素带来的楼价急升是非理性的;北京、上海及深圳等最具经济活力的一线城市楼价高企,成为阻隔人才进入城市的高门槛,影响城市竞争力;另外,资金过度集中於一线楼市,透支了三四线(笔者按:应包括二线)城市的购买力,某程度会导致三四线城市更难去库存。

催谷愈厉害,楼价就愈升得过份,而泡沫就愈大,最终爆破的机会也就愈高。一旦爆破,对社会的损害将会很大,种下社会不稳定的祸根。

 人为催谷这件武器不好用,一个失控,可以既伤人又伤己。

   

 

 

~ 完 ~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