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资深会员专栏 返回
浏览人次:30928    回应:20
资深会员专栏

占士夜话(五):风决定要走 云怎么挽留

 

占士

占士日记版主
占士日记投资集团总裁
投资策略研究群(协会)发起人
地产,股票投资交流群群主
2016年7月7日

在回酒店的路上,听著一首挺好听的歌。。。。。

 

风决定要走 云怎么挽留

曾经抵死纠缠 放空的手

情缘似流水 覆水总难收

我还站在你离开 离开的路口

你既然无心 我也该放手

何必痴痴傻傻纠缠不休

是情深缘浅 留一生遗憾

还是情浅缘深 一辈子怨尤

 

最近和朋友会面,晚宴,席间总是离不开英国脱欧的话题,英国与欧盟就好像一对恋人,其代表人物自然是David兄和Angela姐。David师兄是牛津大学的一等荣誉学士,在大学期间,他很少参加政治活动,但却是以狂饮和行为放荡不羁而著称的“布灵登俱乐部”(Bullingdon Club)的成员。他是保守党百多年来最年轻的保守党领袖,也是英国自1812年的利物浦伯爵以来最年轻的首相,就任时43岁。 Angela师姐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物理学博士,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她工作认真勤奋,沉稳务实,成绩骄人,在德国政坛素有“铁娘子”之称。 她还是《福布斯》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100名女性,连续六年蝉联榜首。

不羁的风决定要走,务实的云怎么挽留?英国与欧盟的爱情故事分别在David兄和Angela姐的带领下,愈演愈烈!

 

我的好朋友在其文章中这样写:

英国投票选择退欧带来的情感冲击不应被低估。许多欧洲人认为这是傲慢的英国人与欧洲断绝关系的行为——他们会很乐於看到英国得到一个惨烈的教训。不理解这种情感的英国选民可以想一想,如果苏格兰在2014年独立公投中决定独立,英国人的反应会有多冷淡。

也存在现实原因和政治原因,导致欧盟可能会在谈判中为难英国。欧洲的许多政府希望能够将英国愚蠢的行为转化为它们的优势,现在正在积极地寻求从英国吸走就业。

欧洲有几个政府也面临著国内反欧盟团体的强劲挑战。法国的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明年将迎来总统大选,他面临来自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National Front)的强劲挑战——国民阵线正在要求法国就欧盟成员国身份举行公投;荷兰政府也面临著类似压力,要求它批准就欧盟问题举行公投。因此,让退欧后的英国吃到苦头符合这些政府的政治利益。

刁难英国以防其他任何欧盟国家走上同一条道路,对负责引导协商过程的布鲁塞尔的欧盟机构也有好处。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目前的立场是,从英国正式通告退欧决定之日算起的为期两年的协商,必须完全专注於讨论双方分道扬镳的具体安排:比如谁为英国的欧盟官员支付养老金这样的细节。欧盟委员会坚持,只有当英国离开欧盟以后,双方才能坐下来协商一项新的贸易协定。这样的安排显然会让英国处於极为不利的位置。

当英国渐渐明白欧盟是真心打算来硬的,英国的盘算也可能会改变。最初达成一项良好协定的希望可能会被恐慌取代,之后则是苦涩和愤懑。

英国政府如果明智和冷静,就会收起自己的雄心壮志,为战略撤退做好准备。然而,一个由退欧人士掌管的英国政府(在反欧盟媒体的推动下)可能会选择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面对欧盟统一的不友好立场,英国可能会开始寻求打破欧洲的统一,甚至可能开始认为欧盟的最终解体符合英国的利益。这可能会导致英国开始在欧洲寻求一些名声相当不好的盟友——比如荷兰自由党(Freedom party)和奥地利自由党、德国新选择党(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甚至法国的国民阵线。

在经济方面,如果英国人发现自己被欧盟的内部市场挡在门外,面临著关税,他们可能也会考虑一些激进的替代选择。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是采取离岸岛国策略——财相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已经宣布削减企业税以吸引外国投资的计画。摆脱欧盟限制国家援助的规定约束后,英国也可能会考虑采取积极得多的产业政策。

这些行动中的许多将被欧盟视为不友好的行为,因此欧盟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会陷入日益对立的恶性循环。欧洲的领袖们一直坚持,欧盟是一个“和平专案”——旨在防止索姆河战役这样的事件在未来重演。目前布鲁塞尔方面的心态似乎是,欧盟及其和平专案的存亡问题,让它无法想像可以做出新的“让步”,把英国留在自己人的圈子里。

 

今早,少年股神发来的资讯如下:

 

环球金融市场继续动荡,瑞士及日本超长期国债被全綫狂买,瑞士30年及50年债更被买至负利率,市场已进入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令人难以理解,投资者应做好对冲准备,并留意严重超买的债市的任何波动。而短期内,与实物资产有联系的如黄金、物业等投资工具备受追捧,短綫强势,但也要注意操作风险。

 

环球资金蜂拥入债市,日本2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亚洲时段一度跌破零,为史上首次,而瑞士更早已经连50年债息亦跌入负值,其30年债息自今年初一路下滑,由0.7%跌至-0.12%,情况前所未见。

 

事实上,长达50年的国债本身已是金融史上的创新之举,在欧元区的超低负率政策下,欧洲多国趁机发售更长期的债券以减低财政开支,今年4月,法国、比利时、瑞士及西班牙纷纷发售大批长达40年至50年的债券,以锁定长期负债开支。

 

据彭博统计,在彭博全球发达市场主权债券指数中,近10万亿美元债券收益率为负,高於一周前的约9万亿美元,虽然绝大部分欧洲2年期下的短债早已跌入负利率,而10年期以上只有瑞士、日本、丹麦及德国4国为负利率。但考虑到长债规模远大於短债,长债占据近70%的负利率债券,故长债逐步负利率的情况比从前仅短债负利率,更惹人关注。

 

投资者或央行蜂拥买入长期国债,已难以用追求回报形容,原因是即使50年的债券亦完全没有回报,即使用避险作理由,在负利率下,亦难已分清究竟是避险还是逐险,否则持有现金绝对是比持有长债风险更低的选择,至少不会出现罚息的风险。

 

由於债市被各国央行买债行动扭曲,买债已变成与央行博弈的投机行为,抢买负利率债的理由是预期未来央行会买更多债,再度推高债价,因此以债市作为避险工具早非合理理由,更适合的解释应是以债市作为投机央行的工具。

 

由债市走势看,每次衰退前夕,短债债息均会升至高於长债债息,出现倒挂,并在其后出现短息急挫的现象,但目前长债息下跌速度仍高於短债息,虽然孳息曲綫趋平,但出现倒挂或短债债息急挫引起衰退可能性甚低,再买入国债值博率不高。

 

此时,歌声又唤醒了我。

 

没有我以后 一个人少喝点酒

窗台外的衣服有没有人来收

以后的以后 你是谁的某某某

若是再见 只会让人更难受

没有你以后 一个人四处旅游

在某时某地交上三两个朋友

以后的以后 我牵著别人衣袖

 

若是有缘再见 也要学会笑著问候

你既然无心 我也该放手

何必痴痴傻傻纠缠不休

是情深缘浅 留一生遗憾

还是情浅缘深 一辈子怨偶

没有我以后 一个人少喝点酒

窗台外的衣服有没有人来收

以后的以后 你是谁的某某某

若是再见 只会让人更难受

没有你以后 一个人四处旅游

在某时某地交上三两个朋友

以后的以后 我牵著别人衣袖

若是有缘再见 也要学会笑著问候

若是有缘再见 也要学会笑著问候

 

大家可否告诉我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是谁唱的?哈哈哈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
1. 引刀一快 2016-07-07 11:31:07
沙发
2. 沙发 2016-07-07 11:33:30
沙发
3. 占士 2016-07-07 13:39:46

刀兄,义大利真皮沙发很快送到府上!


沙发兄,您也有!哈哈哈

4. 占士 2016-07-07 13:41:28

Nicole姐,真厉害!谢谢!

5. 引刀一快 2016-07-07 13:55:45
多谢先。
6. MSK 2016-07-07 19:16:13
多谢占士兄分享
7.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2016-07-07 19:54:52
英国的离开,是民族主义者的追求,还是欧盟的不挽留?非常赞的文章 LIKE!

庄心妍---以后的以后【有歌词有字幕】超好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TGTdi1xc8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fbExShzUY&list=RDElfbExShzUY#t=25

8.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2016-07-07 20:22:03
听毕首歌,睇下今日的日历,忽然间谂起首长恨歌最后面两句,应一下境;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9. 逾410万人请愿 英国二次脱欧公投遭驳回 2016-07-09 22:17:20
http://hk.on.cc/int/bkn/cnt/news/20160709/bknint-20160709203558359-0709_17011_001.html

 
07月09日(六)
21:22更新20:35建立
  • 伦敦早前有大批留欧派支持者集会。(资料图片)
    1/2

    【on.cc东网专讯】 英国上月底脱欧公投以脱欧派胜出后,有民众在网上发起联署请愿举行第二次公投,至今已收集到逾410万人签名支持。惟英国政府今日指为让英国民众获得最大利益,正式拒绝举行第二次脱欧公投,并称目前必须准备脱欧程序。

    在一般情况下,在联署人数逾10万后,英国国会将要讨论有关议题。惟政府决定在没有国会讨论的情况,推动脱欧进程。外交部发声明指,脱欧公投於去年底得到上下议院通过,当时公投议案已得到详细审视及讨论,并决定了公投所有细节,包括选票上的问题及公投日期等。

    声明续指,首相卡梅伦与政府早已表明,今次公投是全民参与,意义极为重大,必须尊重公投结果。声明指政府现阶段必须准备脱欧进程,并致力确保维护国民福祉。

    数百万人在网上联署要求第二次公投。(互联网图片)
    10. 占士 2016-07-11 15:11:58
    11. 占士 2016-07-11 15:28:35


    刀兄,MSK兄,不客气!



    12. 占士 2016-07-11 16:58:55
    13. 占士 2016-07-11 17:13:12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至五年半最低水准,成为受英国退欧打击的最新一种货币。

     

    两者间的汇率一度达到1美元兑6.6947元人民币,这是自201011月以来未见的水准。人民币已经连续五个交易日对美元下跌,自4月初以来累计跌幅达到3.6%

     

    在贸易加权基础上,人民币近期也一直在下降。相对於一篮子主要交易伙伴的货币,人民币汇率在6月份期间下跌2.2%

    14. 占士 2016-07-11 17:29:54
    15. 占士 2016-07-12 18:05:18
    16. 占士 2016-07-12 18:15:43


    59岁的内政大臣特里莎在全民公投之前是英国留欧阵营的一员,但在支持退欧的最后一名保守党党魁候选人放弃角逐后,她现在必须收拾残局。




    17. 占士 2016-07-19 09:07:45

    前几天,一位身在英国的朋友写了一篇关於脱欧相关的文章,我在此和大家分享,希望给有兴趣理解此话题的师兄师姐提供参考。

     

     

    623日英国脱欧公投,到713日新旧首相交接,三周内英国政坛的剧变令人目不暇接。虽是隔岸观火, 中国人对以上三个问题的追问却越来越急切。身在英国,本人试图就个人目力所及提供看待这些问题的一个参考视角。

    公投引发了英国社会撕裂吗?

    没有,因为英国社会从来就没有和谐统一过。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尚塔尔・墨菲这样描述民主社会的特点:“不应再把民主社会想像成一个已经实现了社会关系完美和谐之梦想的社会,民主社会之民主特点仅仅表现为一个事实: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角色可以宣称自己代表社会整体。”简言之,民主社会的根本特点就是不统一亦即多元化,这既包括利益多元化,也包括价值多元化。

    当下的英国正是如此,既有脱欧派更有留欧派,还有人无所谓,也有人没主意。脱欧派胜出后,卡梅伦辞职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个人主张留欧,而英国52%的投票者选择的是脱欧,因此,他认为自己无法代表英国启动脱欧程式。脱欧派公投胜出后,曾有数天,在英国国会的网站上,按照最近一小时内签名的人数最多排名,最靠前的三个请愿书都是关於脱欧问题的,第一个要求二次公投;第二个要求政府立即启动脱欧程式;第三个则请求国会不要启动脱欧程式。各种针锋相对跃然纸上。

    西方的政治理论家承认并接受这种多元化,墨菲就认为,民主社会中的冲突根本就是无法消除的,只要有不同的经济利益、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种族存在,只要这些因素的力量聚集到可以分出“敌人圈”和“朋友群”,政治差异就会出现。

    关於社会冲突的必然性,政治理论家们从佛洛德处找到过根据。佛洛德认为,人类的本性中天然有发自性欲的攻击性,党、派则是人们以“爱”的形式进行的事先“投资”以获得的集体身份认同,人们籍助“我们”以发现“他们”,从而实现深藏于本性中的攻击性。

    经济理论派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则更为世俗也更容易理解,Authony Downs在他的《民主的经济理论》中指出,驱动人们行为的无它,就是私利而已,共同的私利形成利益集团;资源的短缺性决定利益集团间的冲突不可调和,这也就意味著社会永不可能达成令所有人都心悦诚服、也即对所有人都有益无害的一致决定。因此,稳定和秩序只能被看作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暂时妥协状态,而民主正是人类发明的解决人类冲突的工具。

    事实上,现代民主制度的独特之处就在於承认和合法化不同社会集团的冲突和斗争,并拒绝用权威秩序压制异议。西方理论家不仅承认和接受,他们甚至热情拥抱这种多元性,在他们看来,多元及多元间的冲突是民主制度之必须。墨菲曾对布雷尔执政时期英国党派间的阵线模糊表示担忧,她认为,只有政治中存在左、右的分歧,才可以形成可供人们选择的党、派,以保持人们的身份认同感和政治热情,“如果政治中没有明确的阵线,其它形式的身份认同就可能粉墨登场,如民族主义、宗教和种族主义等,”她说。显然,既然人性中就隐藏有斗争和冲突的成分,或者用世俗的说法,既然经济社会中已暗含了不同经济利益集团间的天然矛盾,墨菲认为公民借用政治派别作为身份认同,以实现佛洛德所说的人类天性中的“攻击性”或者实现经济理论派所说的“自身利益”的形式,比借用民族主义、宗教、种族这些形式更有利於社会发展和稳定。她甚至认为,片面地强调统一及和谐一致,否认冲突的不可消除性是危险的,那不但危及民主本身,甚至可能导致冲突暴力化。

     

    承认和接受多元利益与价值间的冲突,并不必然意味著人类前景黯淡。墨菲指出,人类的这种冲突虽不可消除但却可以被“驯化”,民主的任务就被界定为:找到适当的机制“驯化”冲突,把这种“有你没我”、不可调和的“敌我”冲突通过一定的政治制度转变成一种在各方都认同的规则下的“对手”之间的竞赛。这次公投的决定其实就是一次“竞赛”规则的选择。

    允诺公投,卡梅伦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吗?

    我的分析是,卡梅伦根据自己笃信的政治哲学,利用手中的特权,做了一次大胆的民主实验。结果显然不是他想要的,但是,断言“糟糕”也还为时尚早。

    的确,卡梅伦触碰了现代民主制度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西方国家虽然已有很多年的自由民主传统,但是,现代自由民主制度本身的内在的矛盾始终未被解决,这次公投就是这对矛盾的突出体现。

    现代民主制度的内在矛盾是自由和民主之间的矛盾。自由所蕴含的逻辑是个人主义,因而也意味著竞争和排斥;而民主则意味著平等和民治。这样,“精英”的理性与“庸众”的政治平等权之间就常常发生矛盾。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解决方案犹如墨子处理鱼和熊掌的关系——自由和民主都是好东西,但是,当民主妨碍自由时,哈耶克毫不犹豫:自由更重要!

    但政治远非如此简单,有政治理论家将解决这一矛盾的努力表述为为如何解决政治决策的民主合法性问题。实现决策合法性的民主方法有很多,精英代议和民众公投都是合规选项,而这不同的选择背后则是不同政治家笃信的政治哲学和政治抱负。

    上个世纪90年代,政治哲学家提出审慎的民主模式,与此相对的是聚合的民主模式,二者都试图解决现代民主制度的内在矛盾。审慎的民主模式蕴含著一种哲学信念,就是相信所有的人内心深处都存有“理性”,人民运用“理性”可以认识到什么是对所有人而言“好”的选择,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对通往“理性”的路径,不同的学派各有主张。哈贝马斯相信沟通和交流的作用,他主张在公共领域进行各种意见的自由呈现和自由辩论,他认为这种意见的呈现、辩论和沟通越充分,人们被利益集团操控的可能性越小。哈贝马斯相信,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启蒙最终可普渡众生至“理性”的彼岸,从而达到一致的舆论并可“民治”作出对社会普遍有利的正确决策。

    与之相反,聚合的民主模式根本不相信有“理性”和“对所有人都有利的选择”这两种东西存在,在他们看来,人的行为由“自利”驱动,资源不足决定了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是根本性冲突,绝无达成真正一致意见的可能,因而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只能建立在不同利益之间的谈判和妥协之中,而民主不过就是实现谈判和妥协的工具化的“权宜之计”。

    主张聚合的民主模式的多是运用经济理论来研究政治哲学的理论家,如Joseph Schumpeter和前文提到的Anthony Downs。支援这种模式的理论家多反对公投,主张政治决策由代表各利益集团的政党精英代议。 在他们看来,既然是涉及到不同利益之间的讨价还价,就应避免全民参与,否则会导致“系统功能的紊乱”。约翰・密尔则公开表示他对大众不信任:“政治问题不应当直接或间接地根据群众的认识或意志来决定,而应当根据针对这一使命受过专门训练的少数人的意见决定”。即使是相信人类理性的哈贝马斯也认为,关系利益分配的具体问题不应由公众投票决定。

    实践中,英国有成熟的代议制民主制度。根据FT中文网专栏作家魏城的报导,超过90%的经济学家和几乎所有的权威机构都主张留欧。那么,如果当初采取由国会讨论的方式,不但顺理成章,而且十有八九可以得出留欧的结果。但是,为什么一心留欧且自己的政治前途已系于留欧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却偏偏选择了公投?

    符合逻辑的推论是,他笃信上述审慎的民主模式,相信英国人的“理性”会投出他希望的结果,同时他也希望用公投验证他的政治信念。对他而言,这次公投其实就是一场激动人心而又胜券在握的“民主实验”。和他怀有相同信念者众,为了迎接“见证奇迹的时刻”,在公投前几天,金融市场上英镑兑美元的汇率波动之中连涨几天;博彩业测算出的脱欧概率只有25%。也因此,公投的脱欧结果后来被称为“黑天鹅事件”。

    个人认为,政治家在如此事关个人政治前途的事情上甘冒风险,应是出於远大的政治抱负,这正如诸葛亮当年七擒七纵孟获,图的就是个心服口服。公投的意义还远不止於此,首先,如上文提及的有关民主的研究,对於什么才是最公正的民主决策程式,理论家的意见并不统一,边沁就主张多数原则,他认为多数原则就是衡量一项决策是否符合普遍利益的标准。其次,英国虽有成熟的议会民主制度,但是,随著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代议制民主越来越受到诟病,且不论代表背叛选民自行其是的情况,随著市场经济使财富越来越集中於少数人的手中,类似公投这种向全民开放的政治手段已成为市场弱者政治制衡市场强者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新形势下,以公投的方式彰显民主的制衡作用的呼声无论在学界和政界都日益强烈。的确,上文也曾提到,密尔不相信群众的政治决策能力,可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初,民主进程狂飙突进,大字都不识一箩筐的大众因获得普选权而突然涌入公共领域。时移世易,今天的国民教育程度和民众的批判精神与当年都不可同日而语,因而,刻舟求剑式地照搬先贤的箴言未必全合时宜。

    没错,就眼下的结果而言,卡梅伦是“演砸了”,但是,这次公投究竟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卡梅伦下了“大注”的人类“理性”和“一致利益”是否存在,风物长宜放眼量。

    身在英伦,个人的感受是,英国人普遍上了一堂民主政治教育课,公投结果公布后英镑骤跌、房价下降,接下来还可能发生的退休金收益减少、失业人数增加等后果英国人将不得不悉数承担。真金白银的损失才能激发出深藏人类内心的“理性”思考(如果有的话)。个人认为,这种理性的增长已有端倪:首先,众所周知,公投后大量英国人开始上网搜索关於欧盟的知识,这有谷歌搜索的统计资料为证;其次,至78日晚英国政府开始发邮件拒绝公民二次公投的请求时,在请愿书上签名的人数已逾史无前例的412万人,其中有后悔自己当初投票轻率的,也有原本以为自己不重要而未参加投票的。另外,我身边多位英国朋友虽支持保守党政策,但嫌麻烦一直充当无党派人士,前些天著急麻慌地打听加入保守党的程式,他们希望自己能给主张留欧的Theresa May投上一票,他们再不敢轻率地以为自己的一票无关大局;还有,据我所知,一些大学的系主任在公投结果公布后给全系学生发邮件,除安抚本系欧盟学生外,还检讨自己投票前没有向学生充分解释离开欧盟的利弊;最后,Theresa May以超人预料的速度荣任首相,看似各种机缘巧合所致,窃以为这也应归为英国人补救公投结果的理性之举。

    除此之外,这场公投也给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提供了百年难遇的资料和研究案例,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探究的课题,比如,这次公投的结果对民主研究究竟意味著什么?是审慎的民主模式所主张的“理性”真的不存在?还是,“理性”存在,只因政治家、各派社会精英公投前没能充分呈现观点、充分辩论以形成资讯足够丰富的意见自由市场,从而导致理性“启蒙”失败?亦或是,社会传播系统梗阻,因而未能将各种观点传达至公民造成“启蒙”失败?

    卡梅伦在其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不完美,但我相信我们能成为多种族、多信仰之民主体系的典范。”此非妄言,除了他本人的这次努力,早有理论家指出,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之时,西方发达国家也正在进行“第二次现代化”,民主制度的进一步探索和实验当为其中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就算这次公投是卡梅伦个人的“滑铁卢”,这场全球瞩目的民主实验对人类民主制度的研究和发展也有当下无法估量的意义。

    至此, 第三个问题应该也有了答案。

     

    最后,温馨提醒各位,本文仅代表朋友自己的观点,仅供各位参考!

     

    18. 占士 2016-07-19 09:29:11

    英国脱欧令很多人都措手不及,他们已发现他们的资产配置方式已不适合新形势,必须重新调整。在美国加息机会减少,而各国又继续量宽的情况下,人们似乎已增加对实物资产的偏好。黄金价格已急剧上升,估计亦有一部分资金会选择流入楼市。

    19. 无奈 2016-08-09 22:05:59
    愿闻占士兄的资产配置大计,尤其是非地产的,谢谢。
    20. 占士 2016-08-10 12:05:26

    无奈兄,在下的资产配置算不上什么大计,多年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比例是以各占总资产的50%开始的。刚检视了一下组合,现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比例是85%15%。您说的非地产,我想应该是流动资产吧?

    当中含股票,债券基金(含美元及人民币),外币(含人民币),定期(含人民币), 部分黄金,极少部分理财产品。 由於固定资产比例偏高,所以,会慢慢调整,以增加流动资产比例,就是将回流的资金如租金,股息,利息等再次投资在流动资产的相关专案,直到流动资产比例占总资产的30%左右。因为自己比较愚笨,太高风险的投资还不敢尝试,让您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