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土必须谋全局 明日大屿空蹉跎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4154
地产新闻
拓土必须谋全局 明日大屿空蹉跎
(东方) 2018年10月13日
历届特区政府施政无能,向来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林郑月娥上任后第二份《施政报告》也不例外,尤以吹到天花乱坠的「明日大屿」愿景计划最是劣评如潮。在高度政治化的社会环境下,填海造岛阻力极大,何况有关计划旷日持久,犹如财政无底洞。有人质疑林郑是「卧底」,强推计划无非「埋地雷」让下届政府焦头烂额,虽不中亦不远。

延误超支 无底黑洞

施政报告发表后,林郑民望创下任内新低,已说明市民对「明日大屿」绝不买帐。原因很简单,港府计划在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分阶段填海,建造多个合共约一千七百公顷的人工岛,别说最快也要十四年后才能提供首批房屋,远水难救近火,实际上本港大型基建无一不延误、无一不超支,加上反对派例必提出司法覆核和港府惯性蹉跎,十四年只是乐观估计,最怕没有廿年或更久都不可能成事,无壳蜗牛随时等到死。建造成本不断飙升,五千亿元绝对不足以「埋单」,有政客形容「明日大屿」是「明日大镬」,万亿财政储备随时一铺清袋,绝非危言耸听。

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土地大辩论还未得出结论,林郑已急不及待推销填海造岛,背后有甚么非做不可的理由,令人疑问。回归前,港英政府提出「玫瑰园计划」,已被中方质疑有散尽本港财政储备的不轨图谋,今时不同往日,以港府执行力之弱、官僚之无能、监管之敷衍,推行一个比玫瑰园计划更浩大、甚至是史无前例的填海造岛计划,绝难令人有信心,特别是港府充斥港英余孽无间道,而「明日大屿」势必跨越多届政府才能完成,要是有人埋地雷导致财政爆煲,香港势必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可以说,这份施政报告无远见、无眼界、无承担,说是「废的」也不夸张,单靠一个堪比海市蜃楼的填海造岛「愿景」说事,这不是望梅止渴,这是欺骗市民。正如有人指出,拓土建屋何须舍易取难、舍近图远,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得如火如荼,西九龙高铁站又已启用,港珠澳大桥亦在不久将来投入运作,大湾区发展潜力极大,只要港府向中央提出请求,租用或买下大湾区土地,将香港的金融、商业、教育、医疗、安老、绿化模式套入其中,为期五十年,敢肯定本港土地不足及其他社会问题必可迎刃而解。

这绝非天方夜谭。香港地少人稠,开发新土地资源刻不容缓,与其烧银纸、浪费时间填海,何不在大湾区发展港人社区?只要有优良的医疗、教育、交通和就业配套,实行港式管理和香港法律,复制另一个金融中心指日可待。事实上,中央早就意识到吸纳港人到大湾区的重要性,近日推出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已是一例,部分港人之所以裹足不前,最大考量是法制问题,要是有关土地实行港式管理,这些障碍将一扫而空,香港一旦成功融入大湾区,不难将香港优势辐射开去,成为区内首屈一指的「大香港」。

中央说过,只要对香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有利的事情,都会积极予以支持。当澳门早已向内地租用横琴土地并全速发展,港府却一味将眼光局限在香港境内,宁愿激起无穷政治争拗,也不果断向中央开声,最终必然是将香港竞争力断送。更何况在内地买地或租地发展,成本随时只及「明日大屿」的一半甚至更少,一个可即时动工、即时实行且耗费不多的方案,不是比填海造岛实际得多、划算得多、长远得多吗?

收地重建 多管齐下

当然,拓土建屋必须多管齐下。香港已发展土地仅及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远低於国际标准,有很多位於闹市的闲置土地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也是本报一再强调「地从何来」是伪命题的原因。就以毗邻大埔富善邨一幅占地逾六公顷的土地为例,既有完善交通配套,又接近购物商场,更有无敌海景,一旦建成公屋,将可提供数千个单位,让逾万人居住,远胜房委会接收的岩巉地皮。然而当局有眼不识宝,任由这幅靓地闲置最少二十年,而且全港类似的闲置地皮不在少数,单是废弃校舍已有逾百间,一直丢空养蚊,沦为「鬼校」,简直暴殄天物。港府有地不用,却一味呻地从何来,还要打不切实际的填海主意,可谓咄咄怪事。

必须指出,林郑虽然提出活化工厦并提供过渡性房屋,但相对於二十万劏房户以及近三十万公屋轮候大军,这种小修小补根本无济於事。与其活化工厦如此琐碎,不如重建全港多区工业邨,尤其是大埔工业邨。现时香港已没有工业可言,许多工厦已经荒废,大埔工业邨本来已被住宅群包围,亦有完善交通配套,如将邨内建筑物收购重建,煤气厂及金管局印钞公司则予以保留,既不影响重要机构运作,又能释出大量土地发展,谁曰不宜?上述的大埔空置靓地亦在大埔工业邨附近,只要一并拆墙松绑,大埔绝对会有一番新气象。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除了收回闲置土地、工业邨、新界棕地及农地,旧区重建亦是解决房屋问题的一大方法。可惜港府旧区重建缺乏全盘规划,一味零敲碎打,逐楼收购的单栋发展模式无法提供教育、医疗、娱乐、休憩等配套设施,令旧区发展事倍功半。以土瓜湾而言,位处传统商业重镇尖沙咀及正在大举发展的启德新区之间,邻近邮轮码头及九龙城码头,港铁沙中线横穿而过,堪称市区难得的黄金地段,可塑性极高,只要做好整体重建规划,不难由丑小鸭变天鹅,打造成有如蓝田丽港城的超级社区。无奈港府眼高手低,土瓜湾重建拖至今日都是只闻楼梯响,令有识之士徒呼荷荷。

说到底,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回归廿一年,港府拓土建屋毫无寸进,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既有反对派阻头阻势的外因,也有港府鼠目寸光、毫无章法的内因,有些官僚甚至身在汉营心在曹,根本不想香港好。要走出这个困局,必须有全新思维、广阔眼界和无比承担,如今有人抛砖引玉提出可行之法,足可借镜,只是以林郑施政假大空,一味被反对派牵着鼻子走,指望她带领香港发展,恐怕是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