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再出发 成就新东涌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5500
地产新闻
填海再出发 成就新东涌
(文汇报) 2018年2月5日
增建4.9万单位完善配套 财爷:乐见大幅造地解住难

香港住屋问题必须透过开发土地来解决,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在其网志发表一篇题为「填海,再出发」的文章,指讨论多年并经过三轮公众参与活动的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会於今天举行填海及前期工程的动工典礼,他会出席并见证该个能提供约49,500个住宅单位的计划正式上马。他表示,十分高兴看到香港以填海提供较大幅用地供发展的方式,能够重新再出发,并指这对香港未来的土地供应而言,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香港文汇报记者 聂晓辉

陈茂波指出,现时香港共有逾350万人居於多个新市镇,占全港人口近一半,新市镇的发展让香港人大幅突破了土地不足的限制,让一代又一代香港人得以安居乐业,某程度上亦成就了香港过去高速成长的故事。惟他亦指,香港对上一个新市镇已是约20年前落成。

叹近年缺新市镇致地荒

他说:「现时大家所熟悉的新市镇,荃湾、屯门、沙田、大埔、元朗、粉岭/上水等6个新市镇都是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到八九十年代则先后推展了天水围、将军澳和东涌,后者因香港遇上亚洲金融风暴及『沙士』等因素冲击,楼市下滑而被大幅收缩发展规模,到2000年后更再没有新的新市镇落成,这也是我们现时土地供应紧张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他续说,在该些现有的新市镇当中,不少土地都是由填海所得,对解决本港市民住屋问题起着关键作用,「事实上,填海造地在香港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是香港受地理限制之下增加土地供应、推动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是,因为种种原因,香港填海造地的工作近十多年来放慢下来。」在2000年至2015年期间,香港透过填海所产生的土地合共只有690公顷,远少於1985年至2000年期间的3,000公顷,减幅近80%。

扩规模增就业促多赢

陈茂波指出,东涌现时人口约8万,即使计及正进行中的项目,亦只会增至约12.4万,远低於现时其他成熟新市镇如沙田(包括马鞍山)70万人,或大埔28万人的规模,现时东涌许多方面的配套仍然因为受制於规模效益而未能提供。

他表示,东涌新市镇扩展便正好成为契机,在增加逾4.9万个房屋单位(公私营房屋比例为63:37)容纳更多人口的同时,藉此大幅改善当区的配套设施,包括增加两个铁路站、一个标准运动场、专上教育设施、诊所、具规模的公众街市,与逾5公里的海滨长廊等,又会提供约87万平方米商业楼面面积作办公室、零售及酒店发展,创造逾4万个当区职位,方便更多居民可以原区就业,节省交通时间,「由此可见,发展新市镇是增加房屋供应、改善社区环境和配套设施的多赢方案。」

随着社会进步,陈茂波指香港在填海工程技术方面已相当先进,可做到发展与保育并重,尽量照顾生态环境及周边社区。他以今次东涌东填海为例指出,特区政府与专家及顾问公司商讨后,决定采用非浚挖方法进行工程,减少因淤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参考澳洲、美国等经验,在填海土地的岸边重塑「生态海岸线」。

他说:「日后大家到东涌东的海边,放眼所见将不会再只是水泥建造的人工海堤,而是可以看到由红树林、蚝篮、生态砖组成的海岸线,海洋生物既可在此形成潮汐生态系统,居民也因而获得一个自然优美的公众休憩空间,两全其美。」

盼各界务实看待互体谅

陈茂波感谢社会各界在东涌新市镇扩展的公众参与活动中以实事求是、互谅互让的态度,让计划经实际可行的调整后得以顺利展开。

他指未来香港仍有多个填海造地的建议和数个重要的新市镇项目,例如洪水桥、古洞北/粉岭北、元朗南及锦田南,相信只要大家能下定决心,以务实和相互体谅的态度看待,填海及新市镇发展的成功故事便能重新再出发,让市民得以安居乐业,为香港的稳定繁荣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