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癫价成交增 鼓励置业有利弊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5957
地产新闻
公屋癫价成交增 鼓励置业有利弊
(东方) 2017年10月27日
市场消化特区政府的最新房屋政策之后,楼价依旧高企,最近公屋二手市场更频现「公屋王」成交,这比纳米楼豪宅价更为吊诡!

本来,政府提供更多资助房屋,协助公屋富户向上流,腾出公屋来应付基层需要,合情合理。可惜房屋供应始终不足,调拨资源兴建以市价打折的自置资助房屋,对正在轮候公屋的基层和想置业者来说,究竟是好是坏,值得商榷。美其名的重建置业阶梯,实际上变相叫市民买贵楼,用家不但愈买愈细,甚至公屋二手市场也绝不便宜,可见香港人难圆安居梦。

公屋富户宁交双倍租金,抑或真的交还公屋,转买资助房屋或二手楼,关键是负担能力,但现实是无论一手抑或二手楼价,都令绝大部分人无法上车。政府推出辣招后,一手主导了市场交投,除了因二手楼首期银码大兼有按揭年期限制,另一方面业主惜售,担心卖出后未能再购入,随时大屋变细屋,故换楼意欲自然不大;而持有多个二手物业的投资者,亦因为转换物业组合涉及的辣招税务考虑而不敢轻易卖出物业。

根据资料,一手与二手楼交投比例,由一○年推出辣招时的一比九,降至今年首八个月的一比二点三。用家要向上流,惟有寄望资助房屋如居屋市场,最近甚至连公屋亦成为上车目标,即使居住环境和管理与私楼有距离,但成交价却愈来愈贴近二手楼价,是疯了,还是接受现实的表现呢?

政府试图以提供置业阶梯来带动公屋流转,其实公居屋的置业阶梯一直存在。公屋流转低,与这些年营营役役的香港基层平均收入和购买能力增幅,远远未能追上楼价有关。更何况,美国如今已结束量宽,逐步推动利率正常化及缩表,对置业者而言,利率不再是一个不相干的考虑因素,此时此刻推出置业主导的房屋政策,是福还是祸?

过去,香港经济起飞,消费力强,百业兴旺,促使基层能循公屋、居屋、私楼阶梯向上流。但回归以来香港土地供应未有配合人口增长,楼价高企令市民住屋开支及企业营商成本百上加斤,削弱香港竞争力,而长年依赖金融、旅游食老本的结果,是经济失去活力,而资产价格却在长期量宽、北水涌入,以及政府辣招扭曲楼市运作下不断攀升。政府在楼市问题上大玩数字游戏,显然未能对症下药,港人安居问题未得到解决,政府要推动经济转型,鼓励创新科技,只怕亦会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