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新思维 复修代重建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9149
地产新闻
市建局新思维 复修代重建
(成报) 2015年4月18日
  鉴於不少旧楼在重建后会出现亏损情况,为了不欲看到问题进一步恶化,市建局拟检讨重建策略,市建局主席苏庆和坦言会引入新思维,考虑不再动用公帑重建已经用尽地积比的旧楼,改为进行较省钱的楼宇复修计划,建议仍要交予董事会讨论。据悉,复修工作存在不少难度,如一般工程只会为公共地方进行维修,不会在室内单位进行,这样的复修工序无法改善业主的居住环境,若然要业主迁出,又要安排住所,未必有足够单位应付,凡此种种,都令复修成效顿成疑问。一旦按此新方向走,势必令全港不少50年以上楼龄,又欠缺维修的旧楼业主,未能及早受惠於重建项目而改善居住环境,其楼宇随时成为危楼。本报港闻部报道

  苏庆和昨日於会上表示,是财政司司长要求市建局衡量工作值研究长远财务状况,又指进取的机构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委托顾问检讨架构及运作,并非无中生有。他强调任何机构都需要考虑财务状况,不能苟且,即使市建局赚到盈利亦会用来重建,希望大众不要纠缠市建局是否存有发展商思维的问题。

  按楼龄及老化情况定优次

  目前全港6,000幢50年以上楼龄的旧楼业主,当中不少楼龄欠缺维修,呈现老化现象,需以重建或复修方式,延长楼宇寿命,目前当局正按楼龄及楼宇老化情况决定重建优次。苏庆和承认,市建局内部曾讨论以楼宇深度复修计划,即考虑不重建已用尽地积比的旧楼,改为帮助业主维修,延长楼宇寿命,同时亦毋须住户及商户迁走,但计划仍未交予董事局考虑。

  他解释,不少旧楼群均已用尽地积比,例如一些旧楼地积比达12倍,但重建后最多只能达到9倍地积比,当中的3倍差距无法填补,故此认为以复修方式延长楼宇寿命,会较用公帑重建更为理想。

  据了解,虽然当局有意推行深度复修计划,但要取代重建计划面对重重困难。首先,深度复修计划存有局限,如只能在大厦内的公众地方,即例如走廊、喉管及外墙进行复修,单位内的部分则未能涵盖在计划内,无法真正延长楼宇寿命。但假若当局考虑将单位内部范围亦纳入计划内,短期内就需要寻找其他单位安置居民,当局未必可以安排足够单位以作配合。再者,如以低於七年的收楼标准收购业主的单位,日后落实重建时,却以七年的收楼标准来赔偿,会引起之前的业主不满,随时会以引来司法覆核追讨赔偿。

  麦美娟:新思维从未听过

  身兼市建局非执董的立法会议员麦美娟称,复修都是市区重建四大策略之一,但认为市建局决策时,不应单一考虑地积比是否用尽。她指在董事会从未听过及讨论过这些新思维,希望苏庆和先在内部交代全盘计划,避免董事会沦为橡皮图章。身兼市建局非执行董事的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系副教授麦萃才向本报称,他不认为当局是以「悭钱」或「减少亏蚀」为由推行计划,而是从社会角度手,「人住旧楼,有居民suffer(受苦)紧,如果无法重建但可以进行复修的话,都是一个social gain(社会收益)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