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修而不建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12028
地產新聞
市區重建修而不建
(成報) 2015年4月18日
  簡稱「市建局」的市區重建局,對保障香港的市容以至建築物的安全,可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機構。事實上,已有許多原本住在殘舊大廈或唐樓中的居民,受惠於市建局的作為,搬入了新的、安全及環境較佳的居所。有此結果,市建局功不可沒,居功至偉。

  可惜,市建局在立功的同時,卻也遭遇不少的困難,除了收購業權和進行補償方面常常難以「擺平」,無法令持份者百分之百感到「滿意」。更重要的是,市建局接手的地盤,有不少最終出現虧損。以營商精明在全球聞名的猶太人,有一句名言:「殺頭生意有人做,蝕本生意無人做。」姑勿論此語有無哲理意義,客觀而言,倘若市建局將政府最初撥予的資金虧光蝕光,又如何能繼續「重建」下去?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香港是商業社會,人人耳濡目染,即使並非生意人的香港市民,也不難明白此中道理。

  在上述情形下,市建局有了一個新的思維,對一些已用盡地積比的舊樓,即:今後趨向不重建,改為重在復修。但復修只涉及公共地方,不涉及單位內的部分。這一新的政策,簡言之,就是「以深度維修取代重建」。此新政策雖因虧蝕而可以理解,但仍免不了要受人質疑。

  質疑之一:顧名思義,市區重建局的職責應是「重建市區」,其中心是在「重建」二字。然而,新政策是「修而不建」,是不是偏離了當初設立市建局的原意?這一點,言之有理,值得市建局、政府、立法會和市民大眾深入探討,從長計議。市建局面臨困境,這是大家有目共睹也必須明白的事實,但應對的方法,除了「修而不建」,是不是還有更好的方略呢?

  質疑之二:如果加強復修的只涉及大廈的公共地方,不涉及單位內的部分,那麼,從「改善居民生活質素」的角度說,是不是有些「半吊子」呢?又是不是「繡花枕頭」,外面美輪美奐,裏面殘破依舊?無可否認,公共地方改善也是好事,但全面來看,總還是不夠好。這種「內外有別」,值得商榷。

  質疑之三:有一些樓宇,還不算「危樓」,危樓按法例不得再有人居住,必須盡快清拆。但假如這些樓宇殘舊不堪,接近「危樓」水平,如何處置?是否重建?是否「修而不建」?這類情形,肯定值得市建局慎重及認真考量。假若危樓的危險程度是10分,那些危險程度9分、8分、甚至7分、6分的樓宇,怎麼辦呢?市建局是管還是不管?又是否考慮重建?

  坦率地說,市建局提出的「深度維修」新策,也不能不說是應對方式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應對方式。香港的舊樓單位也實在太多,港九新界總數可能以10萬計。倘若到市區的舊區去走一回,不難會有「到處見舊樓」的印象。以全局或整體角度論。香港「市區重建」這回事,的確是「任重而道遠」。市民有理由認為,政府應該用更多的資源去支持市建局,包括資金、政策、人手。現時,市建局之「局」,並非政策局的級別,只是執行局而已。再過10年、20年,香港樓宇的「老化」程度必然加劇。屆時,市建局的責任必定更重。政府和立法會是否目前就應該未雨綢繆,對市建局加多一些關注呢?市區重建,不但關乎市容,也關乎市民生活質素,理應多給予關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