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功。德。言 返回
地产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民生 管理、销售与推广 营商 思辩 文史哲 媒体 教育 法律 生活随笔 旅游 旧文新编 比较满意的文章选集 香港的致命伤 中原往事 其他
浏览人次:9093    回应:0
功。德。言

评《香港,今夜你被谁抛弃》
~ 一位匿名香港立法会议员的心声 (3)

 

王文彦

怡居地产常务董事及
中原地产创办人
2016年3月18日

起死回生靠经济转型

 

「当然,我们不是说香港只能在转口贸易中心这一棵树上吊死。只要寻找到新的金刚钻,当然不担心没有新的瓷器活儿。

 

用公司的转型来打比方:同样是做摄影胶卷的公司,面临数码照相技术的绞杀,富士公司和柯达公司就是一好一坏两个转型。富士依托化学制剂方面的基础,转型做化妆品保健品,如今又是行业内的一个巨头了。

 

而柯达选择向印刷出版业转向,偏偏这也是个被电子信息产业挤兑的夕阳产业,於是柯达转型走的举步维艰,最终在世界经济危机中被一网打尽。」

 

转型成功的关键

 

『香港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富士,而非柯达?转型成功的关键,是要寻找可以做大的朝阳产业,而且要是本地有条件发展的产业。那么香港的朝阳产业该是怎样的产业?

 

首先说,所有低端产业都没戏。

 

一言以蔽之就是李嘉诚发家了,堵死了下一个李嘉诚的路子。李老板是当年是做塑料插花生意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各国产业升级路上的第一台阶。

 

但是发家以后的李大富翁搞起了房地产,操纵香港的土地价格一路飞升。居高不下的地价对工农业发展是致命的,没有几个企业的利润率能够应付如此高涨的用地成本。所以,除了少数小而精的高科技工业,大部分工农业企业都早早关门大吉了。

 

当然,工农业萎缩的另一个原因是自然的产业升级规律:香港有钱了,平均工资高了,需要维持低薪才能盈利的低端产业就自然完蛋了。

 

简而言之,产业升级是单行线,没有回头路可走。这两个原因限定了香港未来的出路,只能在第三产业里找,并且只能是对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不敏感的行业。

 

第二个因素是,必须是不易搬家的行业。

 

今天的大陆显而易见是个比香港更辽阔更活跃的市场,如果一个产业能够轻易搬家,那么直接举家迁往大陆就是了,何必留在香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香港当年红极一时的影视娱乐业。

 

今天的大明星们名义上是香港人,实际上一年大半时间在大陆拍戏、走穴。香港发展成甚么样与他们何干?真正香港本地制作的「土产」电影如今早就没了九十年代在大陆市场一统江湖的气势,就是因为人脉资金都早已流向大陆,乐不思蜀了。

 

第三个因素是,目标产业必须能够吸纳相当可观的劳动力数量。

 

毕竟,香港是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城市。一项只能让少数人暴富的产业是当不了支柱产业的。少数超级富翁和大批贫民构成的社会连稳定都谈不上,何谈发展?没错,这里说的还是房地产业。

 

李大富翁在房地产业里赚得盆满钵盈,而普通香港市民住的还是鸟笼,连内地许多大城市的居住条件都赶不上。这样的产业继续畸形繁荣,对香港实在不是甚么好事。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已经看出问题了。上述的几个考量因素之间是有矛盾的。比如,一个产业如果在香港吸纳大量的劳动力,那它就必然背负上沉重的人力成本,导致竞争力下降。

 

还是前面那句话,两难的选择,不是要证明香港的产业转型不可能成功,而是要说,产业转型,无论在哪里都是要经过痛苦的调整、牺牲,承担相当的风险,在不同的因素间走钢丝的。』

 

议员对香港未来朝阳产业的分析和结论都到位。「产业转型,无论在哪里都是要经过痛苦的调整、牺牲,承担相当的风险,在不同的因素间走钢丝的」,说得实在好!经济转型是要付重大代价的,而且不担保可以成功,但不尝试经济转型,香港的未来一定是死路一条!

 

面对图存的大转变,香港人不知死活,转型是假、大、空

 

『坐在家里就能日进斗金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未来的道路是需要魄力,需要牺牲,才有回报的。当然,以香港之前的有利条件,只要愿意下真功夫,能找的出路自然还是很多的。比如,旅游业就是一个可选择的目标产业。香港毕竟是一个比出境游要廉价方便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也是少有的符合上述几个条件的产业之一。

 

而香港人真正的问题在於,大多数人对於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没有意识,没有这个心理准备。从很多角度来看,不少香港人的心态甚至可以称得上「不知死活」。

 

从前两年开始,我们越来越多的见到香港市民同内地游客之间发生冲突的新闻。随便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就能看到诸如以下的消息,如:《香港人将内地赴港游客称为「蝗虫」》、《香港导游辱骂内地游客》。

 

很有意思。旅游业是香港这几年少有的景气行业,可以说代表了香港产业转型的希望。可是屡屡爆出的负面新闻让人觉得,香港不过是一个和内地许多劣质旅游开发区类似的地方。如此任性对待本地的旅游行业信誉,这是一种甚么心态呢?

 

再就是奶粉问题。新闻很多了,这里不再附送相关链接。内地人到香港大批量采购奶粉,许多商店货架为之一空。香港市民、香港舆论的反响不是「商机难得,扩大进货」,而是「内地人抢了我们的奶粉」。

 

作为一个以转口贸易起家,以自由贸易为荣的商业城市,竟然闹到要动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阻止客户购物……这让人想起了鸦片战争前的清朝:获悉外国商人大批采购瓷器丝绸、市面上货源紧张的消息,清政府的反应不是扩大生产,而是禁止商品出口。当年的清朝没有受过资本主义洗礼,尚属情有可原。

 

可今天的香港呢?

 

上述事实足以说明,大多数香港人不知道香港发达的原因。他们表面上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杰出代表,骨子里还是盯著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小农心态。

 

他们口里以贸易中心为荣,实际上却不知道(或者不关心)这贸易服务於哪个市场哪个客户。他们不理解香港的崛起是依托大陆市场的结果。所以,他们是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发展起来的。

 

今天的他们又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停滞不前。可以预测,他们也将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衰落下去。』

 

说「旅游业代表了香港转型的希望」,有点言过其实。根据过往一些数据:在2008年,香港约有197,000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占香港总就业人数的5.6%,旅游业只占本地生产总值2.8%,到2010年上升到4.4%2011年香港从事旅游业或者相关工作的人口逾463,000人,占了香港劳动人口的12.8%;旅游业占2012年本地生产总值4.7%,就业人数(仅包括直接相关的行业)约250,900人,占全港总就业人数6.9%2014年,旅游业占本地生产总值5.1%。旅游业无疑是一个增长比较迅速的行业,对香港经济的直接或间接贡献相当大,可为支柱之一,但不足以代表香港经济转型的希望。

 

『香港人真正的问题在於,大多数人对於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没有意识,没有这个心理准备。从很多角度来看,不少香港人的心态甚至可以称得上「不知死活」。』

 

一语中的!香港人何止「不知死活」,简直是执迷不悟,看到棺材仍不晓流泪。

 

『内地人到香港大批量采购奶粉,许多商店货架为之一空。香港市民、香港舆论的反响不是「商机难得,扩大进货」,而是「内地人抢了我们的奶粉」。作为一个以转口贸易起家,以自由贸易为荣的商业城市,竟然闹到要动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阻止客户购物……』

 

「大多数香港人不知道香港发达的原因。他们表面上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杰出代表,骨子里还是盯著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小农心态。他们口里以贸易中心为荣,实际上却不知道(或者不关心)这贸易服务於哪个市场哪个客户。他们不理解香港的崛起是依托大陆市场的结果。」

 

分析和批判,鞭辟入里!港人不改变这种心态和视野,所谓经济转型,是缘木求鱼!

                                                                                                                               

「他们(香港人过去)是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发展起来的。今天的他们又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停滞不前。可以预测,他们也将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衰落下去。」

 

讥讽不留余地,但对仍心怀香港的人,却是暮鼓晨钟。

 

 

 

~ 待续 ~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