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文亮言 返回
浏览人次:30891    回应:9
文亮言

假楼契早已存在

 

汤文亮博士

纪惠集团行政总裁
2016年5月25日

  有前辈睇到我撰文讲有仿真度极高的假楼契出现,笑我孤陋寡闻,前辈话假楼契早已有之,不过,除了成本高之外,用的时候风险亦极大,如果用假楼契向银行申请贷款,分分钟在签约甚至申请的时候已经被警方拘捕,因为银行会以非常严肃的态度处理假楼契,使用者惟有向警觉性比较低的财务公司埋手,一般来说,财务公司亦很容易知道申请者是否使用假楼契,他们有一套语言表示已经知道,希望使用者知难而退,但很少会报警求助,所以,大家对假楼契都非常陌生,以为从来没有出现,但近两三年来,太多财务公司开业,他们当中大多数经验不足,即使负责人曾经在银行工作,但银行接触假楼契的机会是少之有少,那些人亦不大熟识,财务公司如何应变,他们更加不知道,所以,才会给假楼契使用者有机可乘。

  有人担心现在假楼契已经充斥市场,对楼价做成冲击,前辈话唔会,并叫我立刻写这篇文章,因为使用假楼契的人在得手后立刻会逃之夭夭,不会供款供息,财务公司很快便可以知道,所以,现在即使有人用假楼契向财务公司借钱,数量亦不会很多,大家毋需担心,但财务公司如果有债仔在收钱之后便失去联络,中招的机会就会很大,不过,在财务界一般来说,就算中招都不会向外公布,更加不会报警求助,他们当坏帐撇除便算数,无谓惊动警方,到时又要查数,是自找麻烦。

  香港有六成物业没有按揭,现在,当那些业主急需用钱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被财务公司当贼办而拒绝借钱给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现在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即使只能借得一两成楼价,但他日如果有需要用钱,财务公司亦不会怀疑那些楼契是伪造,因为仿冒者是不会仿制那些已按在银行的楼契,在他们受到保障之余,银行又可以多做生意,是一个值得使用方法。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回应 / 留言规则
  1. 禁止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
  2. 禁止以名称/昵称/绰号/同音字等批评或映射任何人士、机构、公司;
  3. 禁止发布有关招聘、推销、广告等内容;
  4. 禁止公开任何个人资料(如电话号码、电邮地址、即时通讯帐号等)。

敬请留言者自律。本网站保留删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权利。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
1. Ann 2016-05-25 13:03:58
使用假楼契及身份证咁严重罪行竟然过往没有人报警?
2. 白社会 2016-05-25 13:41:08
财仔通常有"社团"背景
3. CD ROM 2016-05-25 15:03:00
打死都唔去银行赎契, 仲可以悭埋保险箱年费tim~~~~
4. Tony lam 2016-05-25 18:18:39
有见过楼契嘅就知要假真系话都冇咁易、重点系有冇内应、点解第一个上当嘅财仔冇领嘢呢?一转第二个即中招呢?第一个财仔嘅REF.系为第二财仔个批核者甩身安排嘅、财仔老细比手下揾咗老衬嘞 ! 比个脑谂下喇。
5. 肥佬 2016-05-25 20:05:59

孤陋寡闻

6. 假证集团扮业主 首五月骗8700万 2016-05-28 07:41:03

假证集团扮业主 首五月骗8700万

【星岛日报报道】楼市放缓,楼宇骗案却大增。警方商罪科证实本报早前独家披露,有诈骗集团乘机以假身分证及假楼契,更甚改名换姓,假冒包括豪宅等物业业主申请楼宇按揭或放盘,骗取财务公司按揭贷款及买家订金。单在今年首五个月,警方已接获八宗举报涉十三个物业,骗财约八千七百多万元,较去年全年激增逾八成,有诈骗集团更成功呃「财仔」逾五千万元。

  警方在二○一三年至今,共接获五十二宗楼宇骗案举报,涉及七十五个物业,多为住宅单位,总损失金额达二亿三千万元。若单计去年,共十三宗举报,涉十七个物业,共损失约四千八百万元,今年问题更趋猖獗,首五个月已有八宗举报涉十三个物业,而损失金额更飙升至八千七百多万元。

  商业罪案调查科讹骗案调查组督察毛杰指出,常见的楼宇买卖骗案主要有两大类,分别为假扮业主申请按揭贷款,以及假扮业主出售物业,前者往往为承造按揭的物业贷款公司带来巨额损失。二○一三年至今,相关财务公司损失共计二亿一千三百万元,即同期损失总额的九成三;单计今年首五个月,损失亦近八千五百万元,占今年损失总额逾九成六。

  讹骗案调查组总督察陈静心表示,楼宇骗案的骗徒会先锁定目标物业,千方百计套取其业主资料,如到土地注册处查册,甚至向真正业主租住物业,接触业主。骗徒获取足够资料后,便会制作假身分证及假楼契,冒认业主进行楼宇按揭或买卖。

  今年损失金额最高的假扮业主申请按揭贷款个案中,一个由六至七人组成的诈骗集团,以两个知名屋苑共六个物业业主身分,成功透过申请按揭骗取「财仔」共五千一百万元。骗徒先后向三间财务公司申请按揭贷款,更以「先还再借」的手法建立良好信贷记录,再向另一财务公司申请按揭贷款,「乙公司见他在甲公司成功申请按揭,甚至还了,警觉性减低,便可加大贷款额」。骗徒得手后随即潜逃,及至按揭还款期届满,财务公司向真正业主追讨款项时方揭发事件。据了解,涉案两个屋苑为嘉亨湾及凯旋门。

  至於涉假扮业主卖楼个案,骗徒会以「业主」身分向地产代理讹称出售物业,「多数是市价,但议价空间较大」,以吸引买家,当准买家看中物业要求睇楼时,便讹称物业正在出租「无得睇」。准买家在优惠价格吸引下,不虞有诈缴付订金,结果骗徒收取大订后便失踪。及至律师楼处理正式买楼手续时,向真正业主发信时才揭发事件。今年更有骗徒,事先将自己姓名改为与真正业主同名,即开立银行户口收取订金支票,物业买家因而损失二百九十二万元,据悉涉名城单位。

  现时楼市面临下行,预计将有大量物业放盘,不少市民视之为置业好时机,讹骗案调查组警司陈国豪忧可能令骗徒有机可乘,提醒准买家必须谨慎。若发现业主刚签订租约便将物业放盘,应多加留神,亦应善用查册及尽量实地看楼。单位非自住的业主则可委托邻居多留意,若发现其物业无故被放盘,马上联络。

  警方日前已与地产代理监管局、土地注册处、香港律师会等召开会议,交换资讯并商讨可行预防措施,各业界亦会推出内部指引,加强从业员对楼宇骗案的防范意识。


7. 物业骗案三年半呃2.3亿 警方说得太迟 2016-05-28 07:47:04

最近爆出骗徒冒充业主卖楼个案,原来只是冰山一角。警方透露,由2013年至今共接获52宗物业骗案,涉及75个物业,款项达近2.3亿元,涉事物业包括凯旋门、嘉亨湾等贵价屋苑。警方表示,骗徒主要冒认业主申请按揭贷款和出售物业,直至财务公司收不到钱和买家发现「业主」消失才揭发骗案,往往已是付款后一至两个月,骗徒已逃之夭夭。 记者:张文铃

商业罪案调查科讹骗案调查组督察毛杰表示,在2013年至2016年5月,有52宗物业骗案,涉62个住宅物业和13个其他类型物业,合共损失2.2亿多元;去年有13宗,涉17个物业,实际损失4,863万元;今年至5月有8宗,涉13个物业,涉款8,772万元损失。这三年间共拘捕32人,21男11女,当中10人成功检控,包括2名是内地人;最多损失是提供物业按歇贷款的财务公司,涉约2.1亿元,其次是买家,涉820万元。

商业罪案调查科讹骗案调查组警司陈国豪表示,留意到骗徒手法主要是冒认业主,向财务公司申请按揭贷款和出售物业,而且是针对的物业没有按揭记录和业主长期不在物业居住。骗徒其中一个手法是以伪造身份证和物业文件向财务公司骗取按揭贷款,事隔1至2个月后,骗徒没有还债,财务公司始发现被骗;另一手法是冒认业主,出售物业并将售价定低於市价,吸引买家,骗取订金后就消失。

他指,本港过去几年都有同类个案发生,惟今年发现骗徒有新骗案手法,其中有案件发现有骗徒事前改了与业主一样的姓名,并开设银行户口,以增加其可信度,然后再伪造的假身份证和物业文件犯案,当订金或按揭贷款存到户口,骗徒会立即转帐和提走骗取的金钱,「通常受害人要接触到真业主,骗案先会被揭发」。

商业罪案调查科讹骗案调查组总督察陈静心表示,今年有一宗综合物业按揭骗案个案,牵涉2个屋苑,达6个单位,涉款达5,100万元,「案件牵涉3间财务公司,涉事屋苑楼龄约5至10年,但案件仍调查中,暂未有人拘捕」。她又指,今年骗案大部份涉事业主为内地人,但至今未有证据显示是针对内地人,或骗徒熟悉物业专业的背景或职业有关。

陈国豪表示,有经济学家指近年楼市有可能下滑,吸引买家买楼,但买楼是人生的重大决定,建议买家切忌贪平,最好亲自到物业视察,避免购买「冇楼睇」的物业,同时亦提醒买家落订前也可以安排托管订金在律师行内。若地产代理、律师楼和买家对业主身份有怀疑,可以要求对方出示公共事务单据或相关文件核实。他称,警方在本周三已与金管局、律师会和银行界等代表开会,讨论现时物业买卖和按揭情况,未来亦会与部份财务公司再开会
8. 专拣新豪宅盘 业主长居海外 2016-05-28 08:57:58
Facebook  马上成为Yahoo 新闻的Fans

【星岛日报报道】原来楼宇骗案骗徒挑选做按揭或买卖的物业种类亦有一定准则,主攻业主长居海外或非本地人、从未承造按揭的新盘豪宅,贪其楼契简单易假冒,被真正业主揭发的机会亦微。警方亦发现,财务公司远较银行愿意承担高风险,较易成按揭骗案受害人,提醒从业员谨记以不同方法验证申请人身分,免让骗徒得逞。

  从未承做按揭 楼契易假冒

  警方商罪科讹骗案调查组警司陈国豪分析指,骗徒假扮业主的目标物业,主要有几项共通点,首先,骗徒一般会向业主长期不在港的物业下手,因业主长居海外,「连信箱也很久不会检查」,即使银行或律师楼向其发信,真正业主亦未必能及时揭发事件。在今年最大宗的假扮业主申请按揭贷款个案中,涉及六个物业均由内地业主持有。此外,骗徒更主攻新盘豪宅,该六个物业均来自两个豪宅楼盘,市价各约二千万元,其中最贵一个物业市值高达三千五百万元。

  从未承做按揭的物业亦备受骗徒钟爱,由於这类物业的楼契较简单,假冒起来较容易。二○一三年至今涉案七十五个物业中,只有九个曾承造按揭。

  警方亦留意到,楼宇按揭骗案的受害人主要为财务公司及物业贷款公司,银行鲜有损失。商罪科总警司黄英伟认为,财务公司在批核借贷时,往往较银行更愿意承担高风险,招致损失的机会较大。他提醒相关从业员,在核实按揭申请人身分时,宜采用不同验证方法,若物业业主为外地人,检查其身分证明文件时更应加倍留神,甚至可发问「迂回问题」,免骗徒有机可乘。

  据警方数字,二○一三年至今共拘捕三十二名涉及楼宇骗案疑犯,当中十人被起诉;单计今年首五个月则已拘捕三人,惜尚未成功追讨骗款。警方指,在被捕的三十二名疑犯中,有二人来自内地,未见跨境犯案的趋势。

  要闻

9. 代理只处理细订 划 支票稳阵 2016-05-28 09:05:39
Facebook  马上成为Yahoo 新闻的Fans

【星岛日报报道】楼宇买卖手续繁复,过程经过银行、地产代理、律师等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士,针对有买家受骗,有地产代理及律师代表均指,业界有一定程序确认业主及买家身分,如查册、检查身分证、楼契等,会做足工夫,但律师应避免「送外卖」於律师楼以外地方签约。

  香港房地产代理业联会主席郭德亮表示,在物业买卖过程中,地产代理需处理的款项只限细订,即约物业价格的百分之三至五。

  他指,地产代理会先查册核对业主姓名,并查阅业主身分证,而细订支票抬头上亦已「划死」为业主姓名,若买家坚持付现金亦会多加提醒。业主需连过三关方可获取款项,他认为做法已「好稳阵」,直言若骗徒有心行骗,「不是地产代理可以控制」。

  律师应避免「送外卖」签约

  郭认为,若需进一步收紧处理程序,可考虑不再直接由地产代理将细订交予业主,改为先寄存於律师楼,至买卖手续完成。但此做法或令业主迟迟未能拿钱,执行上存在困难。若业主或买家认为地产代理的处理存在不足,可向地产代理监管局投诉,甚或循民事途径索偿。

  香港律师会副会长彭韵僖亦表示,律师楼在处理楼宇买卖合约时,会依循一套「认识你的客户」守则,检查其身分证明文件、住址证明、楼契等文件正本,只要做足工夫,相信被骗机会不大。

  但她特别指出,律师应避免「送外卖」,即与业主或买家在律师楼以外地方签约,以免一时疏忽「走漏眼」。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