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文亮言 返回
浏览人次:32000    回应:10
文亮言

政府犯错,市民落镬

 

汤文亮博士

纪惠集团行政总裁
2016年6月2日

  现在打算开餐厅酒楼的人发觉申请时间比平时多一倍,原因大家可能估唔到,就是因为铅水问题,政府要装修工程公司证明来水是不含铅,对於一间装修公司来说,这是一件浩瀚的工程,并不是工作难度高,而是要在各政府部门奔走,做一些文书工作,填表,化验,交报告,相当扰民,政府要新装修餐厅这样做,是因为出现了铅水事件,而事件的源头正是政府对兴建公屋时监管不力,甚至没有监管,公屋才会出现铅水事件,报告话事件应该由各方负责,但冇人落镬,我认为边个收货就边个负责,边个落镬,如果有人知道要落镬,一定唔收货,就唔会再出现铅水事件。

  现在铅水事件波及民生,政府要新装修餐厅来水不含铅,试问点解要一间餐厅来证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测试整幢大厦的来水不含铅,如果合格,餐厅来水含铅的机会是出在烧焊用的物料,与做了一年的铅水事件报告吻合,我相信没有工程公司蠢到现在还会用含铅的物料烧焊,如果整幢大厦的来水含铅,就应该要整幢大厦更换来水系统,否则的话,在该大厦内的其他餐厅便会合法使用铅水,现在每一间新开的餐厅要独立证明,可以说是政府犯错,市民落镬的例子,不过,问题并没有解决,现有的餐厅仍然可以使用铅水,劳民伤财又不能解决事情,这就是政策失误。

  上述的当然不是唯一事件,在曾荫权做特首的时候,推行勾地政策,初时的确是解决供应过多的问题,但到了后来,勾地政策令到土地供应不足,但政府不察,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楼价飙升亦是正常,政府为了掩饰所犯错误,将责任归咎於物业投资者,於是推出SSD,就轮到业主不察,有不少业主见曾特首出招,立刻将自住单位卖走,期待楼价下跌三成后再入市,到了今天,那些人有不少仍然租楼住,SSD无效,政府於是继续出招,又收紧按揭,如是者已经七个年头,不但没有撤招迹象,甚至在什么情况下撤招的条件都没有,政府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打撃楼价,但政府忘记了一件事,就是楼价点解会飙升,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政府犯错,市民落镬的典型例子,餐厅铅水检验,小菜一碟而已。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回应 / 留言规则
  1. 禁止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
  2. 禁止以名称/昵称/绰号/同音字等批评或映射任何人士、机构、公司;
  3. 禁止发布有关招聘、推销、广告等内容;
  4. 禁止公开任何个人资料(如电话号码、电邮地址、即时通讯帐号等)。

敬请留言者自律。本网站保留删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权利。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
1. David 2016-06-02 09:07:25
而+为官者, 个个都做到无求, 胆自大了
2. 政治问题 2016-06-02 10:25:45
问题来自政治,某D政治人物挑个问题.
无人反对佢哋"小事化大" , 政府就要搞到件事 有噤大得噤大 , 要全世界一齐受罪....
3. 打工仔 Andy 2016-06-02 10:31:36
其实点只铅水事件, 正苦做错野, 一定揾市民来埋单!
4. HK People 2016-06-02 10:41:05
最惨用了很多钱也做不到事
5. 无言 2016-06-02 11:21:01
香港政府想经济,民生好:戒掉回归后有为政府思维,做回监督,基建角色。商业发展留返市民自己做,,政府做辅助发展,例如中药港,政府角色只限划地同制度法例守则,商家佬自然识自己行,揾食,使乜政府班庸官指指点点。政府官员系工兵,何来有创造力?

袓国:专打贪,打假,减小无谓收货,定下合理:
法规,依法办事。自然有班死仕从商谂计搅发展。。现在系正经从商,就俾打一佰大板,走私做徦.炒卖就发大达,咁有识之仕又怎会真正从商?真正修桥补路无尸骸,杀人放火金腰带。唉
6. JCheung 2016-06-02 12:27:17
自已做了多年工程顾问,一直做到2004年左右,水务署地盘收货班友系有收水,亲眼见过,方法极秘密,必定系该项工程的持牌水喉匠亲手以现金交俾啲水记阿sir。由於活跃的持牌水喉匠不多,关系极密切,ICAC也没证据。
听行家讲番,近年也无停过收水,铅水事件,水记班阿sir,行开地盘,一早就知啦!但收得人钱,就当唔知。所以水记在事件后,仍唔肯放权俾工程师,仍旧要持牌水喉匠把关,利益关系!
今次餐厅铅水检验,肯定要找有关系的持牌水喉匠,就快好多,多多钱都要俾啦!
7. 扮神 2016-06-02 13:20:21
今时今日,有人以为自己系神,要系香港施行神迹,结果几年来香港经济大落后,社会大分裂,连带对中港关系亦开倒车 ! 佢却不以为然,大言不惭话自己有成就,市民嘅不满系对佢嘅考验,佢嘅支持者又话佢做得唔好,系因为时间唔够,要俾多几年时间佢,真系唔理香港人死活,都要证明佢系得嘅。


8. 惜缘 2016-06-02 19:31:22

林奋强先生好文分享

假上流,真基层 2016-05-30

  上星期社联发表研究指,本港年轻人有「假上流,真基层」的情况。其实,随著发达经济体因人口老化和债台高筑,逐渐步入长期低增长时代,不止香港,恐怕全球的8、90后都将面对上流动力不足的问题。

 

政府部门审批程序反覆,令本港的房屋及基建发展进度严重滞后。(资料图片)

  而在楼价高企的香港,年轻人除了觉得「上流」难,「上楼」固然亦是大问题。早前我与一群有30多年经验的建筑业老行尊,谈及香港的楼价高踞不下的原因。简单地表达:楼价=地价+建筑费+利率+发展商利润。假设低利率及利润要求不变,影响楼价的关键因素便是地价和建筑成本。

  而香港的建筑成本之高,却偏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去年底国际建筑顾问公司Arcadis的研究指香港建筑成本是亚洲之冠,比重视防震的日本还高,在全球更排行第三,仅次於伦敦、纽约。但明明环球通缩,中国的铜、铁、水泥价格更下跌四、五成,本地建筑费本应向下,为何逆全球大趋势而上升?席间行内的专家指工资只占建筑费约三分一,因此薪金上升并非建筑费暴涨的唯一因素,反而缓慢的官僚审批程序(red tape)复杂所带来的工作效率低下(inefficiency)才是元凶。

地价下调难抵建筑成本增

     所以若审批延误仍不受控制地加剧,建筑成本也会不断抽升;那么即使政府让地价下调至零「贱卖」土地,(正如有发展商指地价已跌至每尺2,000多元,比杭州最新地价还低,亦令政府「支持高地价政策」的指控不攻自破),建屋成本以至楼价也难以下跌。可惜,今天公共政策讨论动辄把议题政治化,却忽略了问题的核心和真义:例如近日新界收地问题,因为当中牵涉发展商,社会的讨论便转移到「地产霸权」之上,而忽略了明明有私人土地被占用多年;以至东北新市镇发展可带来数以万计的公、私营住宅单位。

  同样地,官僚审批程序的效率问题远不及「官商勾结」、等容易上口的口号煽情,社会并不会太热烈讨论;但它却确实是急剧地打击本港竞争力的大问题,亦已为社会经济造成「全输」局面:⑴楼价高企,年轻人叹「上车」无望;⑵审批程序同时影响公私营房屋供应,公屋落成慢了,基层上楼无期;⑶商业硬件落成慢了,推高租金,外商却步,青年「有才无工做」,自然上流力欠奉;及⑷政府地价收入缩水,遏抑了扶贫助弱的资源。楼价不理经济死活上升,但政府收入却减少的形势已成定局。

城规制度的繁文缛节过多

  土地发展的审批程序缓慢,个中原因离不开城市规划制度的繁文缛节过多、审批的官员态度僵化,欠缺灵活弹性;以及部分法规追不上时代变迁与社会需要等。举个例,审批部门如屋宇署及地政总署在审批图则时,都有服务承诺甚至法定时限,要在限期前完成审批。本来这应是「上限」,实际情况却变成审批往往都只赶在限期前完成—但明明不同发展项目规模不一,没理由一个3座大厦的屋苑,和一个只建3间房屋的发展,审批的时间居然会一样。背后似乎反映主审官员只按本子办事,没有灵活地因时制宜,加快审批。

  又例如,本港有大量「综合发展区」(CDA),这些地皮上的任何发展都需要提交「总纲发展蓝图」供城规会审批。而有关审批却没有清晰客观的准则,而且任何微细更改,都必须重新递交新申请,费时失事。正如去年团结香港基金的研究指出,本港仍有待批核的CDA土地达200公顷,冻结近10万个住宅单位供应,无助纾缓极其严峻的房屋短缺。而本年初,港大的另一研究亦有类似结论。

  又例如,现时的法例基於消防安全,规定安老院的高度限制为24米;然而医院却没有类似的限制,可以建成20至40多层的高楼—虽然两者同样都住著行动不便的人士(长者及病人)。面对迫在眉睫的人口老化,社会对安老院宿位需求与日俱增,是否应因时制宜,放宽相关的限制,务求地尽其用?

  若和区内其他城市比较,中山将以80亿元兴建面积80公顷,相等於2.5个香港海洋公园的航天乐园;类近的造价,在香港连一间玛丽医院的重建也造不到(逾90亿元)。再者,香港迪士尼的第二期发展计划却迟迟未落实,令旅游业饱受挑战,包括横琴长隆、上海迪士尼乐园、未来的北京环球片场等。

基建超支 错失发展良机

  繁复的规划及审批程序不单白白令香港错失发展良机,更令基建超支,令政客把「基建大白象」口号挂在口边,挑起社会矛盾。但事实是,交通基建是投资而非开支,为香港带来客源和商机。今天的投资,是为了建立未来60年税源的基础,换言之也支持了未来数十年的社会福利。

  香港今天其实早已强敌环伺,对我们的商机虎视眈眈:我们已因没有创科政策配合,把明明起源於香港的无人机公司大疆白白送给深圳;而明明会展场地极为不足,年年「赶客」时,亚博馆第二期的发展却又耽误多时,势把会展旅游业的机遇送给横琴;商场、酒店供应不足,旅游业势败於澳门;就连金融业机遇也随时输给前海、上海!

  过去170多年,香港的发展机遇吸引无数人才「寻找他乡的故事」,如邵逸夫、李嘉诚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年轻人上流,基层家庭上楼,香港必须急起直追,加快发展,包括优化各项官僚程序,否则我城的肥水就会流到别人田,更因审批效率愈来愈差而糟蹋了年轻一代的上流力及上楼力,香港便会由「寻找他乡的故事」的目的地变成起点;因为读书最多的8、90后将被迫离乡别井,令香港变成老人村,令我们欠缺资源支援老弱伤残而陷入长期衰落,恨错难返。

 

转载自: 晴报


9. 向饭民说不 2016-06-02 20:19:32
全世界的公务员都系一样。铅水问题之后,公务员不但不需要负责,而且政府会加多几个局长,几个部门来负责监管。所以政府部门无得输。

前一排的老人院问题,政府又话加几个部分来管理。
10. 掹车边80后 2016-06-02 20:46:17
http://hkm.appledaily.com/detail.php?issue=20160602&guid=55167861&category_guid=10890993&category=instant

Wah 系真就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