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经济学者 齐挺「明日大屿」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8512
地产新闻
38经济学者 齐挺「明日大屿」
(文汇报) 2018年11月7日
指成本效益佳 批反对言论立场先行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钟立)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於本年度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愿景,期望透过长远而大型的规划解决住屋问题,却一直被别有用心的反对派政棍阻挠、为反而反。38名主要来自香港八所大专院校的经济学者,昨日发表联署声明,批评社会上不少有关「明日大屿」的议论均属立场先行及情绪化的口号,甚至流於煽动民情的民粹政治操作,「我们不得不站出来,说明『明日大屿』不但是可负担的方案,更加是上佳的社会投资。」

中大经济系客座教授宋恩荣与港大经济学讲座教授王于渐等38名学者,昨日发表《「明日大屿」愿景:成本效益的上佳选择》联署声明,指他们一向坚持香港需要保持公共财政稳健,也要确保大型工程的成本效益,反对社会上立场先行及情绪化的口号,甚至流於煽动民情的民粹政治操作。

收回农地成本更高

联署的学者认为,要实行「明日大屿」的宏大愿景,政府需要提供详细的成本效益估算,他们清楚明白近年不少工程出现大幅超支及管理不善的情况,市民对政府不信任其来有自。

作为经济学者,他们没有能力代替政府管理公共工程,只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就项目作初步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是否物有所值。

他们指出,成本分析包括填海的成本、交通基建的成本及无形的社会成本,例如对环境的影响;效益则包括卖地的财政收入、衍生的经济活动的收入,也要包括种种无形的社会效益。

现时政府初步估计「明日大屿」总成本约五六千亿元,而按发展局的初步估计,人工岛填海的成本每方尺为1,300元至1,500元(已包括海砂涨价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政府要收回新界的棕地或农地以作新市镇发展用途,按政府最新的收购价,每方尺最高达1,350元。

学者指出,根据惯常做法,政府还需要为农作物和其他损失多付25%的补贴,即近1,700元,比填海的成本更高。

减轻海隧负荷

他们通过成本效益的分析后估计,「明日大屿」愿景中人工岛带来的财政收入,单计算卖地已可回本,还未计算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税收及其他社会效益。

同时,人工岛的交通网络,提供港岛前往飞机场及新界西的捷径,能够减轻三条过海隧道的负荷,疏导新界西与市区之间的交通,从而释放新界西农地(包括棕地)发展的潜力,社会效益不容忽视。

他们指出,当中工程费用可摊分二三十年进行,以香港政府的财力,应付计划可说是绰绰有余,就算出现一定超支,也有足够的安全空间,保持香港公共财政的稳健。他们的结论是:「综合成本效益的考虑,『明日大屿』愿景明显是上佳的选择。」

「明日大屿」成本效益

■人工岛填海的成本每方尺为1,300元至1,500元,收回新界棕地或农地加损失补贴,每方尺近1,700元

■人工岛距港岛最短距离只有约4公里;新界偏远地区距离市区中心逾30公里,发展人工岛交通基建效益更高

■所谓「倒钱落海」或「燃烧储备」,完全忽视政府可通过卖地回收增辟土地的成本

■第一阶段1,000公顷的交椅洲填海,保守估计商业土地收入约3,600亿元

■两阶段合共1,700公顷的填海最多可兴建40万个住宅单位,保守估计合共卖地收入为8,400亿元

■工程费用可摊分二三十年进行,以香港政府的财力,应付计划可说是绰绰有余

整理:香港文汇报记者 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