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匯:造假與愚蠢之間 |
|
葉開 2010年6月17日 |
天匯事件,令人撲朔迷離,終於在萬衆期待下,由發展商恒基宣告:
1、 已售出的25個單位,原先只有1個如期成交,而延期後,亦只有4個最終成交,其餘的20伙撻訂收場,當中包括呎價逾7萬元售出的全球最貴分層單位68樓A。
2、 延期成交的單位並無減價。
3、 發展商沒有為買家提供融資。
4、 買家須支付延期交易的利息。
5、 取消買賣是經雙方同意,發展商殺訂5%,並不會向原來的買家追討重售差價。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天匯交易事件為何成為全城注目的話題,這是因為25個的交易,只有1個如期成交,而餘下的24個單位,都安排了為期3個月的延期,數額之大,比例之高,延期之長,都可謂空前絕後;因此,議員、政黨、傳媒及公衆都質疑有關交易的真確性,以至當中有涉嫌造假造市的成份。
恆基簡單的公告,能否釋疑?
葉開非常懷疑,最少葉開很想知道:
A) 買家是否同一伙人?買家幕後操縱者是誰?與發展商有沒有直接或甚麼間接關係?
B) 交易是否涉及綑綁式買賣?會不會有人特意將某些單位的單價抬高?
C) 有否特別的交易條款?為何可以不按常規的隨意延期?
D) 交易的定金若干?為何只殺定5%?
E) 賣方為何可以不按常規的在取消交易下而沒有保留追討重售差價的權利?
懇請有關方面,不要苛責葉開提出這樣一連串無知的問題,因為有關交易太不尋常,太不按常規;如果你話沒有內情,葉開是很難相信有這麼巧合的一回事。
葉開並不是針對四叔,我要針對的是任何不公平的造假行為。
無論如何,發展商有涉嫌造假造市的成份,如果沒有作進一步的解說,很難得到公衆的認同,以至議員、政府必須繼續向其施壓。
難道要鬧到法庭來個司法覆核?
說真的,葉開並沒有認定發展商一定是造假,很有可能,造市的是買家。
買家在天匯交易之前,可能大量掃入同區同類型單位,以至天價成交以後,藉著水漲船高的道理,從中圖利。
如果定金風險限定在1億多,只要掃入20億元的同區同類型單位,便可以穩坐釣魚船。
這可不是葉開完全憑空捏造,我是透過其中一名有份出面簽名的買家秦善文較早前回應的報導,回想過來的這個可能性。
難保發展商的銷售部,在刻意求高價下,要快速立功,將其他交易條件如交易期、定金數額、殺定金額等放鬆,以至被聰明絕頂的買家有機可乘。
可以這樣說,發展商很有可能是接受了(或者默認了)一個愚蠢的交易條款。
造假與愚蠢之間,當中那個可能性比較大,或者要再看一看事件的發展。
(如果讀者有新料,或者有不同的角度,歡迎回覆報料電郵,iphoi168@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