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百科

居屋楼则的演变

大部分的居屋都是根据一些模式来设计,例如和谐式、康和式就是最常听到的类型,最常见的居屋模式是私人参建式(PSPS)共48个、新十字形共42个,以及和谐式共36个。

非标准形居屋

 

最早期的居屋是没有模式的,名为「非标准形」:

何文田俊民苑;沙田穗禾苑;观塘顺致苑;深水埗清丽苑、宝丽苑、宝熙苑。

各种设计的差异很大,不过从比较不同时期的设计,可以看得出是由简单演变到复杂。

 

旧十字形居屋

最早出现模式设计的居屋是沙田愉城苑一梯八伙的旧十字形,后来更被部分公屋沿袭使用。

 

弹性十字形居屋

后来经改良设计,出现弹性十字形,特点是大门旁的厨房开多了个窗户,以供通风或晾衫之用。

长形居屋

在兴建弹性十字形居屋祥和苑时,其中E座以典型公屋模式的长形兴建,单边走廊,方形的公屋开则。一梯十二伙,共有30层,全港就只有这216个单位。喜不喜欢?见仁见智吧!

新十字形居屋

进一步的演进是新十字形,最大的分别是由一梯八伙变为一梯十伙,以及除了每层电梯大堂之外,加了两条走廊,形成相邻两户的出口不会太接近,副作用是实用率下降了。

风车式居屋

新十字形设计之前,为了进一步增加每层伙数,以及每个单位都有更多的窗户,设计出四条走廊的风车式居屋,每层伙数也增加到十六伙。

Y形居屋

为了满足当年人们对居屋的需要,房署将部分的公屋拣选一两座改装为居屋,所以也有公屋主流类型的Y形,由一梯十六伙进一步增加到一梯十八伙(如上水安盛苑)及二十四伙(如沙田丰盛苑)。
由於走廊增长,以及整个屋苑往往只有1至3幢,要分摊那么多公众设施,结果成为实用率最低的居屋设计,简直就是「居屋的价钱,公屋的质素」。

和谐式居屋

随著人们对生活质素的重视,要求建立和谐的居住环境,所以房署推出新一代设计为「厅大房细」的模型,以便一家人有更多共聚的生活空间,所以定名为「和谐式」。
除了有300尺不到的超细单位(1及10室)方便上车,还有房中房的设计(9及18室),即是其中一间房没有独立房门,要经过另外一间房才能够进入,如果一家人的关系不够「河蟹」,真是接受不到这种安排。

康和1型及2型居屋

为了进一步提升居屋的质素,房署推出更进一步的加强版模式,即是康和式,无论是1型的十字形,或者狭长的2型,单位内部的楼则已经和私人楼一模一样,都是有大玄关、长走廊、厨厕分开,甚至有套房设计。

私人参建居屋(井字形)

当然还有私人参建居屋,就更加近似私人楼,最接近私人楼一梯八伙呈井字形排列的有九龙湾丽晶花园。

私人参建居屋(标准形)

另外也有一种标准设计为大多数私人参建居屋采用,包括富字行头的其士建筑居屋,甚至已变成私楼的海滨南岸采用,分三房长则和二房短则,中间还有两个横形细房。每层单位由十个(如旺角富荣花园)至十二个(如大围富嘉花园)。

私人参建居屋(钻石厅)

还有更经典的是康山花园,开则基本上与康怡花园(N至R座,又称下康怡)大同小异,享有钻石厅,以及连私人楼也少见的梯形房。

好听一点就是「居屋价钱,私楼质素」,至於你喜不喜欢,反正它就是建了,如何?

私人参建居屋(星形)

当然还有其他的设计,例如锁匙形的将军澳宝盈花园、哑铃形的柴湾康翠台、大字形的逸港居等。

笔者觉得外形最靓的是大围海福花园或屯门景峰花园的星形,将转角形成的梯形收在厨房,而厅与房都能维持方正直角。

私人参建居屋(雪花形)

至於最奇形怪状的设计,笔者认为是屯门泽丰花园的雪花形,梯形大厅、L形走廊、缺角房、主房超细窗、细单位被两旁单位左青龙右白虎般箝著,真是难以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