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满意的文章选集(1550)
王文彦
怡居地产常务董事及
中原地产创办人
2023年9月29日
改革者
(原文发表於2018年7月12日)
阅报,看到一篇评论改革的文章,且节录於此:
「历史上,改革不易为,无论改革是否成功,当事者多数没有好下场,悲乎!
公元前300多年,秦国商鞅帮助孝公推行变法,徙木立赏,建立威信,订定什伍连坐之法,动员群众力量协助政府,监察民众,执行各种新法,令国富民强。可是商鞅实施新政,打击贵族阶层,开罪既得利益者,被针对报复;当秦孝公死后,他失去依靠,遭人诬反,战死,尸体车裂示众。
1898年,120年前,两个甲子之前的戊戌年,满清王朝走到尾声,光绪皇帝还想变法图强,听从康有为、梁启超建议,推行新政,触动了慈禧太后和一班旧臣的利益,慈禧虽然初时勉强赞同,但是最后一声令下,取消新政,光绪被囚,康梁逃亡,戊戌六君子砍头,戊戌变法,百日收场。改革真是不容易。」
「凡改革,提倡者多没有好下场,不过历史总有例外,中国1979年由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算是叫好叫座。4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国际地位提升,科技产品如高铁能够走出去,而邓小平仍然受到尊崇,国人爱戴,其中有什么玄机?
朋友打趣地说,邓小平改革没有开罪既得利益者,因为当年的中国,由晚清至国民党,由国民党至共产党,国家真的搞到一穷二白,没有多少既得利益者,大家都渴望改变,因为改变才有机会,改变才有希望。」
说「邓小平改革没有开罪既得利益者」「国家真的搞到一穷二白,没有多少既得利益者」,这些观点有商榷余地。
国家穷,上上下下均贫,经济上的确没有多少既得利益者,但在政治上,既得利益者多极了。在毛泽东时代,强硬、正统的共产主义者控制著大陆政坛。毛泽东逝世后,邓小平复出,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革除毛施政的种种陋弊,将党、政、军中的死硬当权派拉下马,迅速巩固了政治权力,展开了令中国面貌产生天翻地覆的改革。
邓小平及其支持者将改革名之「经济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但在强硬、正统的共产主义者眼中,那是背叛了共产主义,是不折不扣的修正主义。平情而论,邓小平是经济上走资,政治上仍是共产主义式的一党专政。
改革是推行新政,为使新政顺利展开,清除旧制度和人是指定动作,这些旧制度的当权派往往就是既得利益者,不是政治上,就是经济上,甚至兼而有之。改革这种特性,一定会大大损害众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愈是伟大的改革,受损害的人和制度就愈广愈深,邓小平的改革尤其如此,改革与强硬当权派有意识形态的冲突问题,有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问题。
改革要成功,得具备三个条件:
1.改革的力量压倒反改革的力量;
2.新政策对头;
3.执行到位。
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改革者,不但改革有成,还有好收场。没有好收场的,一定是因为推行改革时不完全具备三个条件,或者开始时具备,但最终发生变化,三个条件不再完全具备。
商鞅得秦孝公之助,三个条件具备,改革成功,但最终由於秦孝公逝世,失了政治上的大靠山,继位是恨他入骨的秦惠文王,商鞅丧失了第一个条件,遂不得善终。
康有为、梁启超和戊戌六君子,除了第二个条件勉强有点具备,其他两个条件都缺,没好收场是意料中的结果;邓小平掌握最具力量的军权,改革挽党国於既倒,深得人心,下面执行得法,三个条件愈改愈完美具备,愈改愈成功,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在一众伟人中亦罕有其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