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二月起全面复常后,经济活力渐见活跃,零售旅游地产等行业率先受惠,虽然如此,仍有不少行业
复苏无期,因此尚有不少老板工人财政匮乏,因此朋友之间的贷借常有出现,作为救助人如何决定借不借?
近期的借钱人,跟早年的不太相同。以前借钱人开口借钱时,大多较为谦虚,并以较卑微的态度借钱,但现今的不同了,一开口就理直气壮问借钱,倘对方有犹豫之际,就破口大駡,借钱的态度就变成如讨债般似的。
笔者友人最近就遇到类似情况。上月某日,该名友人有位生意上伙伴向他借钱,友人未有直接回答,就立即被大駡无义气。原来该名生意伙伴想问友人借钱是买楼投资。
当友人得悉其用意后,即时拒绝。友人说,借急病用途不借穷投资。急病需钱,当然要借,但买楼投资就不借了。友人说,如借钱给人投资,为何不自己投资。因家人有病向外借钱的人,大多会还,投资的借贷人,大多不还。
友人说,他早年也曾借钱给亲友,当年的借贷人,大多态度谦卑,就算受到拒绝也不会大发雷霆。不过最近的经验令他深感不安,借钱的穷人用胁迫态度向朋友借钱,不借的,即时就被破口大骂。
友人因此事件感不快,但并没有反骂该位缺钱朋友。今时今日,赚钱不易。有需耍借出的,预了借款人不还,用这种态度去处理这问题,较为符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