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會人人有富媽媽 青年置業難過登天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3583
地產新聞
豈會人人有富媽媽 青年置業難過登天
(文匯報) 2021年5月10日
有好媽媽於母親節付首期買樓送畀兩女兒,成為城中熱話。上述故事的兩位主角的確是幸運兒,香港大部分年輕人都沒有兩位小妹妹這麼幸福。香港樓價長期高企,年輕人難置業人所皆知,不少情人因而推遲結婚計劃,或者婚後繼續分開居住。立法會秘書處早前發表的一份報告,其中就提及35歲以下的年輕人的置業比率,由1997年時佔22.1%,到2019年急速萎縮至7.6%;港人首次置業的平均年齡,到2019年已推遲至44歲。

首置平均年齡已推遲至44歲

根據立法會秘書處《自置居所對香港社會經濟的影響》報告,顯示本港近十多年的自置居所比率每況愈下,樓價在2004至2019年期間急升近4倍,自置居所比率亦由54%回落至51%,遠低於全球其他發達城市普遍60%的水平,以台灣及新加坡為例,相關比率更高達85%及90%。

由於樓價升幅遠超同期工資升幅,年輕人愈來愈難上車。報告顯示,35歲以下的年輕人士於1997年成為自置業主的機會較高,當時有多達19.81萬名這類年輕戶主,佔自置戶主總數的22.1%;不過,在置業負擔能力不斷惡化下,相關數字到了2019年已大幅縮減至僅9.82萬人及7.6%。根據調查,首次置業人士的平均年齡,於2019年已推遲至44歲。

十年新增住戶 75%租樓

而與之對應的是,上車難令近年全港租戶大幅增長。在1997年至2008年期間,全港住戶增加35.41萬戶,當中自置居所有33.67萬戶(包括私樓及公營房屋),佔新增住戶比率高達95%。然而去到2009年至2019年,有關比率近乎「倒轉」,新增的33.5萬戶中,自置居所跌至8.02萬戶或24%,租戶比率則大增至25萬戶或75%。而25萬個租戶中,更有約9.27萬戶居住在環境較差的劏房內,情況令人關注。

引發無望感 成社會不穩因素

本港堅尼系數於2016年擴闊至0.539,居於全球最高之列。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本地富裕人士(淨值超過1,000萬港元)的資產中,多達五分之四是以物業形式持有,而過去10多年,私樓的淨增量大多由投資者持有,並放租予租戶。「有樓」與「無樓」人士正不斷擴大財富差距,雖然普通租戶也可努力儲蓄置業,但單憑工資較難與其他買家競爭。置業困難令年輕世代瀰漫負面情緒,極高昂的物業價格引發的「無望感」,是近年社會不穩的其中一個潛在因素。 ● 記者 岑健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