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多项政策难增短期供应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2394
地产新闻
特稿:多项政策难增短期供应
(文汇报) 2019年9月30日
香港市民对高楼价的不满,让社会积聚强大怨气。政府深明怨气不解,施政难彰,多年来提出多项政策纾解,减轻发展商对市场的一股霸气,但无助短期大增供应。去年公布的「娥六招」(六大房屋措施),包括改善楼花销售,防止唧牙膏式卖楼,以及徵收一手空置税等。前者内容为发展商每次推售住宅数目不能少於「预售楼花同意书」所涵盖的单位总数20%,而后者为一手住宅单位获发入伙纸满12个月,逾半年空置需交应课差饷租值的两倍。

地建会定三自律措施应对

然而,政府的楼市政策却未能完全达到目的,有云「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发展商即谋对策,以招标形式卖楼,逃避每次推售数量不得少於两成单位的规定,后来更迫得政府开腔「正视」。地产建设商会随即定立三条自律措施,当中包括「非豪宅」首批两成单位需以价单形式公开发售,希望业界跟随商会指引,有成员亦暗示不希望政府「出招」。

地建会建议豪宅盘豁免招标限制,但豪宅定义甚为模糊,并衍生出豪宅定义争议。地建会亦主动出招,议决如下:独立屋、洋房及特色户(即复式单位、顶层连天台单位、低层连平台、庭园或花园之单位)可以招标方式出售;以及实用面积小於1,076方尺的分层单位,不可以招标方式出售。执委会主席梁志坚早前表示,统一的计算方式,可方便发展商作跟随,并认为「自动自觉,好过政府出招」。 虽然地建会主动划线,在其补充说明中,却有一句「第4点即实用面积的设定,执委会认同可因应市况变动而作出相应调整」,有搬龙门之嫌,而且违反指引也没有后果,对发展商的约束作用成疑。

大孖沙纷出招冀减低影响

豪宅定义在4月-5月「划线」后,其争议已告一段落,而紧接而来的一手空置税刚刚刊宪。自「娥六招」公布至今,一手住宅买卖合约登记已近16,000伙,显示地产商加快散货。而近期新盘推出「先住后付」计划,甚至设立长达4年超长成交期,乃至上半年累积私宅动工量挫至近9年新低,均显示出「大孖沙们」对空置税见招拆招。

有市场人士认为,空置税的「一刀切」是否恰当、以至空置单位的定义,尚有很多讨论空间,如政府实行「一刀切」徵税,或引起争议,甚至是地产商与政府相互「拆招」,例如发展商采取消极做法,拖慢兴建进度,或导致私宅供应出现断层,间接推高楼价,与初衷背驰,如此下去,空置税便很可能令政府及发展商陷入僵持局面。

■香港文汇报记者 黎梓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