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多限购 留意商业契风险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6312
地产新闻
大湾区多限购 留意商业契风险
(文汇报) 2019年5月27日
在香港生活的普罗大众除了努力工作,更加需要在不同渠道投资去应付现时生活及未来的压力;可见无论股票债券市场、新股IPO、基金、保险以及房地产都十分兴旺。现时市场利率低企,存款进银行利率非常低,资金持有人都不太愿意把全部资产存於现金。

港辣税难买第二层楼

在房地产市场,近年本地砖头价格飞升,赶入市上车的市民比比皆是,而香港政府使出多项辣招,令香港市民在购买第二间住宅物业需支付15%的买家印花税,导致一些已没有买楼quota的市民,把视线转移至境外物业市场,虽然游戏规则有所不同,但市民有自己的心水,有些与美英澳关联较大,例如曾经在当地就学或生活的市民,会较有兴趣美英澳物业用作投资收租与及保值。

留意产权及土地年期

珠三角靠近香港,一直以来都是港人境外置业的热门地点,早年买家是购买一些度假式住宅单位用作度假及退休类型的目的为主;近年内地发展非常迅速,加上套上「自贸区」、「大湾区」发展的光环,近年也出现更多的香港中产人士,以投资的角度,前往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寻宝。

大湾区这个词语,对港人来说由约1年多前的相对陌生,至现时在笔者与客户接触的活动,客户都能全部说出9个内地城市的名字。

因应大湾区发展,很多香港人都对大湾区物业有兴趣,於大湾区置业,首先需要注意购置物业的产权,在香港的土地有分为住宅、非住宅及更多种类,普通市民未必清楚;原来在大湾区的大部分城市,其住宅都有一定的限购政策,香港人需要在当地有纳税证明若干时间后才可以购买当地的住宅物业;而且具备条件下,只能最多购入一个单位,而内地物业的按揭也是按照每家庭计,只可办一次按揭。

由於住宅有限购政策,所以现时大部分香港人在大湾区可购的物业,大多数是一些商业地契的物业,其产权及使用方式,以及土地年期,都与住宅物业不同,各位需要加倍小心。

商品房或有转售限制

购置境外物业的风险多元化,最严重的可算是烂尾楼,令买家血本无归;就算或者能够收楼的话,也可能出现不完整的产权,例如在广东省较早前也曾出现一些「小产权」销售给香港人;也会有不良分子,因应内地城市住宅限制香港人士购买,把内地的商业产权例如写字楼,包装为可以住人的公寓,并以「商品房」包装,导致买家在不知情况下购入,蒙受土地年期甚至日后转售机会的损失。

就算物业及产权没有问题,在日后的物业管理方面也有注意地方,现时香港政府不容许酒店类型物业出售,有关限制受到「集体投资计划」相关条例的规管;但是在坊间有不良分子走「擦边球」,将这种产品包装为包租物业;骗徒手法层出不穷,通常是利用买家资讯及时间不足,以及对「收租」及「高回报」的喜好出发,故此各位买家切勿贪图一时之快,误下决定。

各位读者考虑购买物业时,需要留意相关的流程及可能涉及的风险,签署文件前必定要谘询专业人士如银行及律师的意见。

中原地产项目总监罗显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