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屿」掏空库房之说误导公众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3447
地产新闻
「明日大屿」掏空库房之说误导公众
(文汇报) 2019年3月20日
政府昨日交代「明日大屿」计划工程造价,粗略估算约6,240亿元,而人工岛私人住宅和商业收益下限为7,070亿元,据此指出所谓「明日大屿」计划掏空库房的说法不成立。按照政府对「明日大屿」计划的效益估算,造地计划不仅可以做到收支平衡,更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解决土地供应不足,满足住房的殷切需求,提升香港竞争力。那些所谓「掏空库房」、「倒钱落海」的指责,如果不能提供有力的支撑理据,便是误导公众,制造障碍,宁愿香港坐困愁城也不让香港着眼长远发展。相信市民经过认真思考,会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支持「明日大屿」计划,不受为反而反舆论的误导。

「明日大屿」计划提出后,反对派就以「大白象工程」、「史上最贵工程」、「香港最大骗局」等污名抹黑,重重复复炒作「严重低估造价」、「浪费公帑、耗尽储备」的所谓担忧。反对派刻意夸大计划的工程成本,却只字不提日后人工岛的土地收益和社会效益,正是其以偏概全、扭曲事实的一贯手法。

众所周知,土地是本港最重要的资源,卖地更是政府库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明日大屿」计划固然需要动用庞大资金,但是日后的卖地收入也相当可观,足以覆盖计划的支出,甚至会有数以千亿元计的利润。发展局长黄伟纶昨日指出,6,240亿元工程估算只是最粗略的估算,不排除日后价钱「有上有落」,实际造价有待工程研究后才有更准确的数字;但他重申,政府预计的收益同样是最保守估算,因部分卖楼收益都没有计算在内。发展局引用香港测量师学会的估算,指人工岛私人住宅及商业发展的土地收益估算上限为9,740亿至11,430亿元;立法会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议员谢伟铨亦认为,当局的估算参考了过往基建的建造费,有根有据,释除了坊间对填海造价的疑虑。

更要看到的是,「明日大屿」计划中的填海工程将分15至20年进行,6,000亿工程费分摊下来,每年不过300亿至400亿元,而政府未来5年每年的工务工程支出预算都超过1,000亿元,意味着工程即使每年增加100亿,政府财政还是绰绰有余,绝不至於因计划而令库房一贫如洗。

财政司长陈茂波早前在发表第二份财政预算案时,曾强调政府有足够的财政能力实现「明日大屿」计划,强调当局在制订推展策略时,会详细分析财务,兼顾财政可持续性及政府承担能力等因素,分阶段推展相关项目。

目前本港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土地房屋问题,土地供应不足已成为阻碍发展、不利社会和谐的深层次矛盾。「明日大屿」计划填海后可供应15万至26万个住宅单位,当中70%为公营房屋,占10.5万个至18.2万个,可大大纾缓房屋短缺问题,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和质素,同时为香港开拓更多土地,打造新的核心商业区,配合香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造的无形资产难以估量。「明日大屿」计划解决过百万人的居住问题,提供就业机会和商机。早前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公布的公众谘询结果,大部分市民都支持填海造地建屋,相信他们不仅不反对「明日大屿」计划,反而会对计划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