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改变对立思维增加土地供应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579
地产新闻
多管齐下改变对立思维增加土地供应
(文汇报) 2022年8月20日
本港土地供应紧张,土木工程拓展署就古洞北/粉岭北两区合共37幅住宅地,向城规会申请规划许可,拟放宽地积比率最多三成,以作公营及私营房屋发展。另外,环境谘询委员会昨日开会讨论,是否接纳在粉岭高尔夫球场部分用地发展公营房屋的环评报告,主席黄远辉在会后表示,会议仍未作任何决定,明年3月前都不会有结论。本港土地供应面临「断层」风险,增加供应迫在眉睫。特区政府需要大刀阔斧精简程序,同时要果断采取必要的举措,多管齐下推进大规模发展,社会各界更要理性促成发展与保育平衡,既解市民安居之急,又共建优质生态环境。

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其竞选政纲中提出,房屋问题是香港市民的最大关切,拥有好的居住环境是大家共同的期盼。「香港有解决土地房屋问题的社会条件,关键是下定决心,打通土地、规划、建造、配套各个环节,善用政府、机构、民间各方力量,持续坚定地朝着增加供应的目标迈进。」「政府将以进一步提速、提效、提量为目标,加快造地建屋的速度,缩短公屋轮候时间。」香港大学房地产及建设系客座副教授张圣典指出,未来公私营房屋供应能否成功解困,很大程度视乎新一届政府能否有效落实其土地房屋政纲。他认为,李家超曾提到精简发展程序及修改法例配合等,属於正确方向。

新一届政府努力落实提速、提效、提量的目标,以增加土地供应。团结香港基金今年5月发表年度房屋供应预测报告,提醒未来6至10年本港供应或面对「断层」,尤其公营房屋於未来5年落成量将会大幅落后供应目标30%,经不起任何进一步延误。土木工程拓展署申请放宽古洞北/粉岭北两区的地积比,可为市场带来逾万伙额外公私营供应,值得肯定。不过,单靠放宽地积比新增供应有限,加快公私营房屋供应速度,一方面须要精简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另一方面要改变房屋发展与环境保育对立的观念,善用绿化地带,开发可大规模建屋的土地。例如全港有16,000公顷绿化地,发展1%已经可以提供近10万个单位,将可满足40%公屋轮候,缩减约一半公屋轮候时间。

本港现行环评条例已实施20多年,目前条例规定的环评程序需时,其中复杂或有争议性项目耗时约3至4年,甚至更长。绿化地带改划成住宅用地,亦是城规会近年经常审议的申请之一,有分析指2012年至今的24项牵涉共48块绿化地带中改划申请的所需时间,平均至少约3.3年,最长一项申请更需时8.1年。可见,要达到提速、提效、提量增加土地供应的目标,首先须修例相关法例,优化环评、土地改划等审批程序。

本港过去长期以来,将土地发展与环境保育置於对立面,引发无休止的争论,令土地发展停滞不前。例如此次粉岭高尔夫球场部分用地发展公营房屋的环评报告,就极具争议性,不论结果如何都难免引起社会不满,市民担忧审议陷入「议而不决」的困局,无助解决土地供应短缺的困扰。对此,政府必须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向公众解释,以不同国家或地区利用绿化地带的成功经验,引导公众理性看待问题,凝聚支持善用绿化地带建屋的民意,切实破解本港居住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