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嚴格限制轉售 遏資助房屋炒賣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1268
地產新聞
更嚴格限制轉售 遏資助房屋炒賣
(文匯報) 2021年12月2日
公屋聯會分析2014年起出售的居屋及其後推出的綠置居超過200個未補價轉售個案,發現業主第三年起轉售,平均升值大約一倍,公屋聯會建議進一步收緊轉售限制。資助房屋政策的本意,是為沒有經濟能力購買私樓的家庭提供可負擔的住房,而非讓買家將房屋當為資產增值、轉售圖利的投資工具。資助房屋市場須與私樓市場切割,免隨私樓市場起舞,還原資助房屋滿足自住的最重要功能,確保珍貴的房屋資源用得其所。

本港私樓價格高昂,超越中低收入家庭負擔能力。居屋、綠置居等資助房屋,由政府提供定價比私樓有大幅折讓的房屋,一般為私樓價格的六折至七折,低者甚至接近五折,出售給合資格人士及家庭,讓他們獲得相對廉宜的居所。居屋、綠置居的功能其實與公屋類似,通過形成完善的房屋階梯,照顧不同階層家庭的住屋所需。

但是,由於本港私樓價格屢見新高,資助房屋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而且一手資助房屋定價低,不少資助房屋購入者「低買高賣」賺取溢利。此次調查顯示,多個綠置居單位於兩年「禁售期」後轉售,錄得升值1倍的厚利,「跑贏」私樓平均兩成的升幅。資助房屋淪為炒賣工具,助長炒風,違反資助房屋的政策原意。

回顧過去,本港在1978年至1999年,居屋買入首十年禁止轉售至公開市場,到1999年,禁售期才減至五年,並容許買家在首次買入單位兩年內,原價回售給房委會,或於第三至五年,把未補地價的單位在綠表市場轉讓。新加坡的組屋與本港資助房屋功能異曲同工,但組屋的轉售限制頗嚴,當地政府規定,向政府購買的組屋須居住5年後才可在第二市場放售;買家必須是新加坡公民或是永久居民(外國移民);買家亦要符合政府在每個組屋區劃定的種族比例;當局會按單位大小,在轉售利潤中抽取一部分。新加坡對組屋轉售設諸多限制,目的就是隔阻私人市場對組屋市場的影響,保持組屋價格不與合資格買家的負擔能力脫節。

土地房屋問題是本港最突出的深層次矛盾,本港有20多萬市民居於劏房、籠屋,公屋輪候時間不斷惡化,但另一邊廂,珍貴的資助出售房屋竟然被人炒賣牟利,不符社會公平公義。不少社會人士建議,政府、房委會應進一步收緊資助出售房屋的轉售限制,包括將不可高於原價的轉售限制由兩年增至5年,減低業主企圖「短炒」的情況;規定居屋、綠置居等資助房屋只能售予合資格人士及家庭,或者只回售給房委會,不能透過補地價到私人市場流轉,遏止公共資源淪為個人圖利的工具。政府有必要吸納合理意見,重新檢視資助房屋政策,設定更嚴格轉售限制,保證資助房屋「自住不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