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謀出路之造地篇】頭輕尾重有得醫 巧還12萬伙樓債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2148
地產新聞
【共謀出路之造地篇】頭輕尾重有得醫 巧還12萬伙樓債
(文匯報) 2021年11月25日
團結基金:遠期熟地騰前 催熱半熟地

本港貧窮人口165.3萬創新高,公屋輪候時間5.9年又創新高,基層人士亟待政府加快房屋供應。新施政報告描繪「北部都會區」宏圖,未來會有近100萬伙公私營房屋供應,但特首又坦言房屋供應正面對「頭輕尾重」問題,這個願景要十多廿年後才能成事。錢又冇、樓又冇,小市民焦躁難安。香港文匯報記者邀請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為政府如何加快拆牆鬆綁、增加額外供應提出建議。他指,團結基金發現有接近12萬伙處於發展階段較後期的土地供應,可由十年提前至五年內完成,最快2024年就可以見到額外供應。●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葉文祺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雖然特首坦承未來十年房屋供應有「頭輕尾重」的現實,但政府未有放棄進一步精簡造地建屋的程序,而施政報告中亦提出政府將在幾個方向精簡程序,例如環境評估、城規程序、收回土地及公眾諮詢。然而,即使政府完成以上種種程序精簡,但目前仍欠缺目標或KPI(關鍵績效指標),對於未來五年房屋供應着墨甚少,短期內看不見成效,所以不少市民會覺得政府只是「用把口增加供應」,會影響大家對實現「北部都會區」願景的信心。

累計欠13.5個彩虹邨

他又指,政府預計在2021至2025年的公私營房屋供應為18萬伙,不過自2013年「長遠房屋策略」首次提出以來,過去8年房屋落成量一直未試過達標,累計拖欠相當1.6個太古城的私人住宅單位及13.5個彩虹邨公營房屋單位,涉及合共12萬伙的短缺,他形容政府的「樓債」已經「積壓如山」。

政府可以如何「還清」這12萬伙的「樓債」?葉文祺強調,非常時期需要非常手段,政府應從正發展的「熟地」或者「半熟地」入手,通過大力精簡發展流程、促進建設效率加快相關項目的房屋落成。

葉文祺又表示,如何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項目拆牆鬆綁,將是政府能否加快及追回過去房屋供應短缺的關鍵。他稱,可加快的土地項目大致有三種:第一種是處於「土地平整、設計或建築工程」階段的公營房屋項目,第二種是「收地 / 重置或申請規劃許可」階段,第三是處於土地平整及建築中的私人住宅項目。

因應三種情況拆牆鬆綁

針對第一種階段項目,可以透過引入「私人參建」模式提升建築效率,其中港大鄒廣榮教授團隊的研究顯示通過市場競爭參建公營房屋,分別可以節省兩成的建造時間以及四成的成本支出;至於第二種階段的項目,則可以將設計以及土地清理的工作精簡並同步進行。

而第三種階段的項目,他建議政府放寬引入外地勞工,及以「專業自查」原則簡化建築圖則審批,即政府審查主要項目,其餘則交由業界自行審批。至於以上種種可節省多少時間?葉文祺認為應反過來思考,政府要追回多少時間,以此作為節省時間的目標。

特別是「還清」12萬伙的「樓債」,連同本來預計的18萬伙供應,即未來幾年若合共興建30萬個單位,政府就要在未來幾年內每年平均興建6萬個單位。

最快2024年有額外供應

葉文祺指出,基金估計在2026至2030年間,將有約6萬伙私人住宅單位及17萬伙公營房屋單位落成,合共供應約23萬伙。而基金發現有接近12萬伙處於發展階段較後期的「土地平整、設計或建築工程」階段,以及「收地 / 重置或申請規劃許可」階段,這些項目有望通過拆牆鬆綁推前到未來幾年內落成。

他透露,在這12萬伙之中,其中10萬伙屬於公營房屋項目,2萬伙屬於私營項目,而整體有一半來自洪水橋、古洞北及粉嶺北等,四成來自改劃項目,餘下一成則來自重建項目。如果單計處於「土地平整、設計或建築工程」階段的項目,連同兩至三年興建時間,即最快2024年就可以見到額外供應出現。(另有相關報道見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