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開始談論滯脹風險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3642
地產新聞
大行開始談論滯脹風險
(明報) 2021年7月31日
中概股大跌,拖累恆一星期跌5%,7月累計跌10。上周四傳媒報道中證監出來安撫國際資本,當日中港股票大反彈,奈何投資者周五見高即沽貨,經過滴滴(DIDI)和教育股的教訓,國際投資者又怎能對中概股安心?看來他們不容易被中證監三言兩語說服。一向以來,中國部份科技股的估值都不比美國同業遜色,經歷今次打擊,外國資本會對中概股打上一個風險溢價,重新估值需時,未來中概股(亦即中概股比重很大的恆指)會異常波動,單靠北水又能否填補撤退中的國際資金?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北面的投資者真的有無比信心,相信國策不會影響一眾中概股的盈利增長,夠膽瞓身填補撤退中的外資?

不少人士猜測,中央整頓教育股的理由,是人口政策的一部份。經過多年的一孩政策,中國人口紅利不斷遞減,政府因而推出三孩政策,但執行和落實一孩政策相對容易,要人民多生育,就總要他們心甘情願,霸王硬上弓是不行的吧?可是民眾一直投訴生兒育女成本超高,要教育機構不要賺這麼多錢,甚至不牟利,要上市公司不牟利,聽落不符邏輯,但減低人民生活上各方面的負擔,卻符合國家領導層的初心。

說到底,有別於西方資本主義,事事以資本家服務,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邏輯,整頓擁有壟斷的資本家,減低人民的負擔可說是合情合理,除非有人覺得「不忘初心」這句話是空談。因此,目前市場憂慮,教育行業被整頓外,互聯網的壟斷、內房的高地價政了,都加重了低下階層的負擔,最後,上述行業很大機會,都會被國家要求向民眾讓利。普遍的經濟分析員,大部份讀西方主流經濟學,思想太過以資本主義為中心,評擊新政策損害企業盈利最終傷及中國長遠的經濟發展,但若以社會主義角度分析,整頓資本主義卻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階段。最近內地有一些評論,例如互聯網行業應放棄壟斷和暴利,回歸水電煤公用事業的性質,盈利應受監管和大幅增加社保負擔等言論,投資者便不能掉以輕心。

目前世界,特別在許多人認為西方正在衰落下,東西方除了經濟的意識形態之爭外,抗疫手法亦壁壘分明。中國和周邊的國家追求零確診,歐美只要求醫療體系不被疫情拖垮,已經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理念。目前,歐美在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水平後,對已接種疫苗的外來遊客採取開放態度,不須隔離,但中國縱使在官方疫情數字非常之低的情況下,因擔心被外來人士感染,對入境者(不論接種疫苗與否)仍是採取嚴格的隔離措施,務求確保經濟的內循環不被外來感染干擾。結果是,中國雖有龐大內部市場,但側重內循環,跟外國的人文和經濟交流卻不復疫情前的頻繁。另一方面,歐美人民開始恢復交流,加上政府瘋狂派錢,消費和服務行業非常暢旺,但東南亞的嚴厲抗疫政策,製造業難以全速運行,滿足不了歐美的強勁需求,結果通脹持續高企。如果東南亞繼續嚴厲抗疫,生產一路不能恢復疫前水平,會不會進一步令歐美通脹升溫,最後令聯儲局不得不提早加息,引發股市回落?歐美大行開始談論明年經濟出現滯脹的可能性,本欄兩個星期前亦以此為題,美股大調整的風險確實正在增加。




因疫情持續,旅遊業遭嚴重打擊之餘,工廠也時不時因疫情爆發而受封城令所影響要停工,供應鏈受打擊,轉頭也會影響到中國的生產。結果是,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抗疫的手法,西方靠派錢谷服務和消費刺激經濟,中國則靠

歐美的人流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