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必須要解決房屋問題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3450
地產新聞
港府必須要解決房屋問題
(文匯報) 2021年5月17日
香港房屋問題一直為人詬病,土地供應長期不足,私人住宅住得貴又住得細,公屋供應亦持續緊絀,令基層市民上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2011年6月底的2.2年延長至今年3月的5.8年。方俊直言,香港回歸祖國近24年以來,每一屆特區政府都沒有真正處理好如何解決香港的土地供應問題,每一屆政府都說學習新加坡的房屋政策,實際上什麼都學不到,甚至可以說,特區官員並不了解香港地產市場的真實運作情況。

抑制置業需求難阻樓價升

新加坡的面積只有719.9平方公里,比香港的面積2,754平方公里還要細,新加坡常住人口約518萬人,比香港常住人口約700多萬人少不了太多,兩地同樣有不少外來人口,惟新加坡處理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的政策,都比香港做得好。例如新加坡有八成居民擁有組屋,新加坡市建局又主導舊區重建,包括低門檻助加快重建,善用地下空間以騰出地面土地,並透過規劃重組重置,加快釋出用地,又增加市區地積率向上發展。

有見發展商興建的私樓愈來愈多「鞋盒屋」(香港俗稱「納米樓」),新加坡政府於2012年起已致力打擊「鞋盒屋」,規定中央區以外的私樓項目,建築總樓面面積起碼要有70平方米(約753呎),迫使發展商不能興建太多細單位,2019年再實施新措施,規定中央區外的私人住宅樓宇,規定單位平均面積不少於85平方米(約915呎)。新加坡亦透過填海造地建成濱海灣綜合度假及商業區。

反觀香港的土地房屋政策相當落後,方俊認為每一屆特區政府對香港房屋問題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政府各個部門的服務承諾亦不一致」。他認為,政府沒有透過覓地或其他方法來增加土地供應,反而透過抑制需求措施來阻礙市民置業,包括降低按揭成數、提高稅率等,減低樓市交投流通量,加上持續的低息年代,結果只令樓價持續上升。

對於政府有意重推一手樓空置稅令發展商加快推盤,他認為此舉更幫助不到小市民置業,皆因香港大部分發展商都是上市公司,每年都要交業績,大家都希望達至貨如輪轉,甚少會囤積單位。

加快批起樓勝過徵空置稅

政府要加快土地及房屋供應量,他覺得,短期可以加快審批起樓及批出預售樓花同意書程序,令發展商可以加快推出私樓發售,又可以達至貨如輪轉的效益,同時亦建議政府放寬部分辣招如雙倍印花稅,令小市民容易換樓。「以前換樓客是先買後賣,因為驚遲買會貴,如今要先賣後買,因怕要交雙倍印花稅!最終要令發展商出招助客換樓,如提供長成交期或高成數一按等,令買家可以有足夠時間賣出手上物業來購入新盤單位。」長遠則要靠填海造地增加土地供應。

中小住宅價料升10%至12%

展望香港樓市前景,方俊認為,香港住宅持續供不應求,不少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吸引更多內地資金來香港,隨着疫苗接種利好恢復通關,有助經濟復甦,香港低息環境持續,買磚頭保值總比持現金收息好,況且香港有700多萬人,持有住宅物業的業主約有130萬人,每年又有不少專才及內地人來港,對大單位需求大,料今年豪宅樓價升幅有10%至15%。

至於中小型住宅市場,則主要靠內需支持,最重要是健康平穩發展,由於金管局未放寬銀行的住宅按揭成數及壓力測試的要求,發展商開售新盤都會提供寬鬆彈性付款方法,在供不應求下,他相信今年中小型住宅樓價亦有10%至12%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