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上樓平均輪候5.8年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3454
地產新聞
公屋上樓平均輪候5.8年
(文匯報) 2021年5月12日
申請逾25萬宗排長龍 一人長者交表要等3.6年

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錄得22年新高。房委會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6年,分別較去年12月底上升0.1年和0.2年。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對此不感到意外,認為特區政府應盡快完成劏房租管立法及推出「現金津貼」,以及加快落實供應1.5萬個過渡性房屋,為基層家庭提供最基本的住屋保障。●香港文匯報記者 成祖明

房委會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約有153,3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00,500宗配額和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至於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6年,兩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分別上升0.1年和0.2年。

房委會解釋,編配工作在去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包括駿洋邨和暉明邨未能如期入伙,重申現時整體編配工作已恢復正常,包括駿洋邨和暉明邨入伙手續陸續完成,在本年首季獲得編配的一般申請者多達4,000宗,而獲得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者也由上一季的600宗上升至700宗。

柯創盛促劏房租管速立法

柯創盛對公屋輪候時間直迫6年不感到意外,對長時間輪候公屋的基層家庭感到憂慮及擔心,特別是疫情之下,部分劏房衞生環境惡劣,感染風險大,加上租戶收入受疫情影響「時有時冇」,財政壓力很大。

他指出,現時《長遠房屋策略》低估公屋需求,令供應目標無論達成與否都無可能令公屋輪候達至「三年上樓」目標,認為政府除了努力開拓建屋土地外,更需要面對現實將「三年上樓」承諾與《長策》供應目標掛鈎,以免供應量與現實「脫節」。

柯創盛認為,當務之急是盡快完成劏房租管立法及推出「現金津貼」,為基層家庭提供最基本的住屋保障,同時加快落實供應1.5萬個過渡性房屋,令基層家庭除租住劏房以外,還有其他住屋選擇。

2025年才有望消化人龍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公屋一般家庭的新申請宗數年均約2.1萬宗,而公屋供應量年均約兩萬間,加上年均回收約9,000間公屋單位,未來幾年公屋新申請宗數理應與新單位供應相若,難以消化現時積壓的輪候人龍。

他認為,樂觀而言,2025年才有望陸續消化申請人龍,輪候數字才會呈下跌趨勢,建議政府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研究劏房租務管制措施,以及推行現金津貼計劃等紓緩基層市民住屋的措施。

需改善公屋發展透明度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表示,公營房屋供應不足,除了因為缺地,也因為官僚程序上的延誤,去年該基金會研究三個分別位於馬頭角、粉嶺及油塘的案例,均顯示即使改劃完成,公營房屋項目仍會受不同後續程序所延誤,包括政府設施清理、收回土地與工程研究等,以致無法及時動工。

他認為,要改善現時公營房屋發展的透明度,才可能有效追蹤及跟進各個項目的進度,相對於私人住宅的發展項目,現時公營房屋項目的資料披露水平甚低,只會公布單位交付的資料,但在私人住宅的發展項目,前期土地發展程序、建築工程竣工及單位交付都有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