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租救商戶 大企業要有更大擔當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1955
地產新聞
減租救商戶 大企業要有更大擔當
(文匯報) 2020年7月29日
全港今日起禁止食肆堂食,同時收緊「限聚令」到不得超過兩人。疫情持續肆虐下收緊防疫措施非常必要,但無可避免重創飲食及商業零售界。本港經濟正面對極其罕見的艱難時刻,小商戶若得不到緊急協助,勢必出現大規模結業,造成大量失業,令經濟生態受到嚴重破壞,在疫情平穩後復原艱難。業主與商戶是命運共同體,大企業、大業主的抗逆能力相對較強,應該在非常時期作出更大擔當。特區政府一方面應帶頭向受影響商戶減租,同時呼籲大業主跟隨;另一方面,要盡快研究推出援助小商戶的紓困措施,力免出現大規模結業潮。

第三波疫情給港人生命健康帶來極大威脅,政府收緊防疫措施,包括落實全面禁堂食,飲食業和零售業受到影響首當其衝。很多食肆雖然努力轉型做外賣,但外賣畢竟無法彌補堂食損失的生意額,普遍估計營業額跌七至八成。業界估算若堂食禁令維持21天,會令整體生意額損失70億元。零售業雖然不受禁堂食令的影響,但隨着市民在疫情下減少外出,商場人流大減,零售管理協會形容到了「山窮水盡、隨時崩潰的狀態」。

在抗疫的關鍵時刻,大業主、大企業必須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商戶提供租金寬免措施。說到底,業主、商戶同坐一條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業主管理得當、商戶經營有道,才能令商場人流暢旺,在好景時,商戶賺到錢,業主才能加租;在如今艱難時期,商戶生意難做,隨時因為撐不下去倒閉,如果業主不理商戶死活,拒不減租紓困,其實無異於殺雞取卵。

從經濟生態來說,政府、大企業、小商家,乃至市民和社會各界都是「命運共同體」。全港餐飲業和零售業的總僱員人數逾30萬人,計及他們的家人,人數近百萬。收緊防疫措施是保障市民健康安全必需,餐飲零售業若因收緊防疫措施而爆發倒閉潮、失業潮,反過來對內需又產生負面影響,對經濟的衝擊會以乘數效應擴大數倍,形成惡性循環,本港經濟元氣大傷,疫後復甦需要更長時間,全港各界要承受更大痛苦。

特區政府、大企業擁有較多資源和雄厚實力,有足夠的現金流抵禦短期的陣痛,應該承擔更多防疫的代價。特區政府首先應該帶頭對政府物業的小商戶減租,政府做大股東的港鐵等企業亦應做好社會擔當、照顧中小企的榜樣。同時,政府應大力呼籲大企業、大業主為受疫情影響的商戶提供租金寬免;政府還應為受疫情影響的商戶推出新支援措施,協助小商戶、中小企度過時艱。防疫抗疫的代價應由全社會共同分擔,若只由個別行業和經濟群體來承擔,有失公平原則,亦不利本港經濟早日復甦和社會和諧。政府、大業主、大企業應更多體恤小商戶、中小企的困難,提供更多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