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不振礙收入 結構財赤危機至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2334
地產新聞
樓市不振礙收入 結構財赤危機至
(東方) 2020年1月11日
受內部社會動盪及外圍多重不明朗因素影響,香港經濟衰退加深!民眾對樓市的負擔能力每況愈下,成交早就陷入膠着狀態,由代理編製的樓價指數跌至九個半月最低,願意支付「辣招稅」入市的個案更寥寥可數,致使去年相關稅收驟減,加上佔政府庫房極大比重的賣地收入勢下滑,已敲響結構性財赤警號,長遠勢影響民生「派糖」政策,形勢甚為嚴峻。

數據顯示,去年各項「辣招稅」共錄2.28萬宗,按年大減近四成,涉及稅款僅約209億元,按年銳挫43%。值得留意的是,上月該類稅項僅1,286宗,按月再跌約26%,涉及稅額僅8.9億元,按月挫逾三成。若只計算住宅相關稅項,上月只涉338宗,按月暴瀉36%,為全年次低,意味着準買家入市心態明顯謹慎;當中,反映非本地買家的個案僅95宗,按月減近半,即「北水」力量也見疲憊。

由於香港土地珍貴,過往政府單靠賣地,就可獲取可觀收入。舉例來說,去年度政府收入約六千億元,當中賣地就佔去兩成,計及印花稅等樓市相關收入,就佔據整體約四成,之前三個財政年度也是這樣,當中個別更佔近半,可謂主宰着政府財政盈餘或赤字。

亦因如此,若回看○三年,由於受累「沙士」疫情,使該年度賣地收入僅佔整體約百分之三,財政赤字達400億元。如果以當時財赤佔本地生產總值(GDP)比例計,如今赤字隨時逾千億元,相對過萬億元的財政儲備,絕對稱不上安枕無憂。

簡而言之,若樓價大冧,地價必然跟隨,全港市民也會被株連,只要正在供樓的人士減少消費,最終會一環扣一環影響基層。就經濟而言,樓市相關行業包括建築等,佔據經濟增長比重達兩成,與貿易差不多,之後才是金融、公共服務,以及其他範疇。至於股市,地產相關股份佔恒生指數比重排第三,僅次於金融及電訊,對上一次樓價調整期是一五至一六年,當時恒指累瀉約一成,之後樓價重拾升勢,恒指亦大幅反彈。這正正反映樓市地位舉足輕重。

香港財政收入單一,稅基狹窄一直為人詬病,政府亦已警告本年度賣地收入勢減,財赤危機可謂釘在牆上,倘若經濟頹勢持續影響樓市購買力,結構性財赤勢必成形,原以為豐厚的財政儲備消耗殆盡只是時間問題。事到如今,社會重回正軌是必須且重中之重,試想若要擴闊稅基,必定禍及民生,屆時不止「上車」難,大眾可支配收入更會減少,真的能承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