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屋鄰舍互助 劏房戶做「樓長」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4622
地產新聞
社屋鄰舍互助 劏房戶做「樓長」
(文匯報) 2019年1月7日
嘆過去各家自掃門前雪 讚「這是『屋企』的起步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珈琋)社聯社會房屋共享計劃項目之一的土瓜灣「好鄰舍」計劃,由聖公會福利協會營運,為輪候公屋多年的基層家庭提供短期住所。計劃共有60個單位,合資格住戶去年5月底起陸續入伙,至今入住率達八成。有住戶已輪候公屋6年,細訴過去劏房戶各家自掃門前雪,不時活在恐懼之中,搬到新居後不單居住環境有所改善,鄰里亦守望相助,關係十分融洽。她又認為,社會房屋是基層家庭建立「屋企」的起步點,相信所有港人都歡迎。

張遠嫻一家四口去年8月底搬進「好鄰舍」,獲分配一個450呎的單位,「沒有想過環境這麼好。」

她憶述,原住在同區只得160呎的一個劏房,月租5,000元,雖有獨立廁所,但地方過於細小,每晚自己和子女睡在床,丈夫則需要「打地鋪」,小孩玩耍、做功課......幾乎所有活動亦要在床上進行。

她說,舊居的生活是各家自掃門前雪,即使發生任何事亦難以尋求協助。她續說,曾有一次發現走廊滿佈濃煙,她擔心發生火警,抱着兒子「逃生」,「當時好驚,後來發現有人燒冥鏹,燒到垃圾才這麼大煙。」她語帶激動地道,即使發生任何事,鄰居亦不會互相提醒。

遠嫻坦言,自己並不抗拒和其他家庭一起生活,故聽取朋友的介紹申請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結果成功入住,更獲社工邀請成為「樓長」。

發現梯間異味 組織鄰居清潔

她說,「樓長」是義務工作,負責收集各家各戶的問題及疑難,一同協助管理大廈,例如早前發現梯間有異味,便組織鄰居們一起清潔,「閒時街坊們會互相通知,亦會舉辦糖水會、居民大會等,住在這裡很開心、很融洽。」

她強調,自己的遭遇並非孤例,相信本港有不少基層市民亦住在劏房,居住情況十分惡劣。她形容,對輪候公屋的基層家庭而言,社會房屋是「屋企」的起步點,希望未來有更多社會房屋落成,「整個香港也會很開心。」

去年9月搬進「好鄰舍」的郭翠霞亦是其中一位「樓長」,其丈夫任維修技工,育有17歲的兒子及8歲女兒。

她們一家輪候公屋4年多,過去寄居於親戚的家中,受居住環境惡劣、擠迫等問題困擾。入住「好鄰舍」後,其生活質素大大改善,更認識到不少新朋友。她形容鄰舍關係充滿溫暖,「丈夫有水電牌,鄰舍有困難及問題亦可以互相幫助。」

她的女兒梓君亦表示,新居地方比較大,「夠位做功課」,並認識到很多年齡相近的朋友,周末亦會和鄰家的小朋友們一起到公園玩耍。

實踐「共住共管共生」理念

聖公會福利協會服務總監李惠華表示,計劃期望實踐「共住、共管、共生」理念,透過6位「樓長」擔任樓層的「負責人」,了解每一名住戶的需要,同時推動鄰里間的互助精神。

她透露,計劃反應熱烈,至今已接獲近200份申請,惟部分申請或不符合相關要求,目前仍有20個名額,供輪候公屋最少3年的2人至3人家庭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