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險小利大 工程專業力挺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3876
地產新聞
填海險小利大 工程專業力挺
(文匯報) 2018年10月19日
五大專業學會支持 不礙現行地運用 科技減影響環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俊威)一些市民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計劃或存誤解,但事實上這個為香港市民的未來帶來美好希望之願景,得到工程專業界別的廣泛支持。多個專業學會認為,項目對本港整體發展有很大裨益,且填海能增加大片土地,對現行土地用途影響較小,而現代先進的工程技術,亦可減少填海工程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香港工程師學會指出,施政報告有積極回應市民最關注的土地房屋議題,其中「明日大嶼願景」計劃、發展棕地、活化工廈、提升升降機和扶手電梯安全等多項措施,不少均是肯定了學會的建議。

增大片土地 創就業機會

學會表示,樂見政府發展計劃,支持馬上展開建造人工島的研究和設計工作,並認同以運輸基建先行為其中一脈發展主軸。就計劃及其運輸基建網絡的發展,學會認為政府展開整體運輸策略研究,可注入智慧出行元素,以協調未來城市發展及優化整體交通網絡。

學會又表明支持填海,認為填海能增加大片土地,相比其他土地供應方案,對現行土地用途的影響較小。

現代工程技術已可減少填海工程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故支持政府對具備潛力的近岸填海地點進行規劃和工程研究,並探索其他可能的填海地點。

學會會長余錫萬早前出席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公聽會時亦形容,填海是刻不容緩,可為工程界帶來就業機會,大範圍填海需時20年至30年,可為從業員帶來30年的持續工作量。

更靈活好規劃 不涉收地問題

香港測量師學會亦認同,填海為重要土地來源,可為興建房屋、交通和基礎設施帶來中長期土地供應,同時也是新城鎮發展的重要土地資源,且填海工程可以產生大片新土地,具有更大靈活性,可以全面規劃新社區,而且對現有土地用途的影響相對較小,亦不涉及任何土地收回問題。

學會表明,樂見政府對土地發展及房屋供應的關注,亦十分支持「明日大嶼願景」計劃的發展概念 ,相信能對本港整體發展有所裨益。

學會並建議政府可將部分部門遷入東大嶼都會,以吸引更多機構和企業於區內設置辦公室,創造更多區內就業機會。

港四分一土地靠填海

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曾聯同香港測量師學會舉行聯合記者會指出,香港有四分之一土地是填海所得,但近年幾乎沒有增長,過去10年至20年的填地面積,平均每年只有40公頃,且大多用作基建和商業用途。

學會認為,由於填海不涉及收地,海域本身也不是私人土地,若要大規模造地,填海會較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徵地來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