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以來內地持續收緊銀根,但上季內地資金依然撐起香港樓市,尤其一手市場更甚。據中原研究部資料統計顯示,上季一手私樓買賣登記宗數及金額中,內地客分別佔42.1%及51%,兩者均創出有紀錄以來新高。
買一手樓宗數大增佔四成
該數據是於2007年起按季統計,今年次季內地客佔一手買賣宗數比例達31.1%,上季大幅增加11個百分點,達42.1% ,以金額計算更首次突破一手盤銷售的一半。中原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表示,數據反映內地即使收緊銀根,以及本港銀行收緊樓按信貸,仍然無阻內地資金流入香港樓市。
買二手宗數金額同新高
內地客多鍾情一手樓,購入二手物業的比例相對較低,不過上季亦有所增加,佔二手買賣宗數比例約10.1%,金額則佔14.2%,兩者分別按季增加0.9及1.1個百分點。若以整體計算,內地客佔一二手買賣宗數達12.5%,金額則佔22.7%,兩者均創新高,其中金額比例更首度突破兩成。
代理﹕掃貨潮遜去年 氣氛不弱
資料顯示,上季一手買賣登記主要涉及新地奧運站瓏璽、嘉里黃大仙現崇山、長實大圍名城2期盛薈,以及恒地大埔比華利山別墅等,其中內地客佔買家比例最高達四成。據代理表示,雖然內地掃貨熱潮明顯不及去年,但每逢周六及周日,售樓處現場仍可見「一車車」內地掃貨大軍到埗。
事實上,個別內地豪客更為香港豪宅創出新紀錄,早前已有市場消息指出,湖北武漢出生、於本港上市的卓爾發展主席兼行政總裁閻志或有關人士,以超過1.5億元購入奧運站瓏璽一個天池屋單位,呎價約4.4萬元,不但創下奧運站分層物業新高呎價紀錄,亦成為九龍分層豪宅的第三高價樓王。
股市波動現蝕讓 最多兩成
不過,隨着近月股市波動,有個別內地客因為班資回朝需蝕讓豪宅。除日前快將入伙的上水天巒首錄內地客勁蝕個案後,巿場消息指出,大埔比華利山別墅3期富匯半島,其中一幢位於銀池道的單號屋,面積5062方呎,一名中港兩地經營生意的內地商人,去年10月以一手價4480萬元購入該項物業,今年上半年因為急於套現,曾經以叫價4500萬元放售;其後隨着近期股市波動,剛在一周前再減價900萬元,以3600萬元放售,較原買入價低近兩成。
名字拼音辨內地人 未計公司買家
中原統計內地客購入香港私樓比例,只涉及個人,不包括公司名義。業內估計,由於內地客多以公司名義購入物業,加上不少內地客以港人買家作代表購入單位,若仔細調查,內地客佔樓市成交比例將難以估計。
中原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表示,是次統計只包括一手及二手私人住宅,並不包括公屋、居屋及夾屋,並只以漢語拼音名字作為判斷買家是否內地客的依據。他稱,今年第3季一手盤買賣登記主要包括奧運站瓏璽、黃大仙現崇山、大圍名城2期盛薈及大埔比華利山別墅等,期內一手買賣登記宗數約1631宗,登記金額約277億元。
他說,今年第2季一手盤買賣登記宗數約3732宗,金額約424億元;今年首季一手盤買賣登記宗數約1823宗,金額約236億元。
議員促分拆中港市場
對於內地人來港買樓比例增加,分別佔整體宗數及金額的四成及五成,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及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李永達均促請政府盡快將香港與內地買家市場分割。有學者則認為這是短暫現象,但政府應密切留意市況,如情況持續便應設法處理。
施永青說,近月人民幣匯率穩定,加上內地擴大限購令,令內地買家增加。反觀受歐債危機影響,港人投資相對審慎,故內地人投資比例大增。他建議長遠應推出只限港人購買的私樓,分開港人及內地樓宇市場。
李永達亦指出,內地人在香港買樓有信心,買樓從不問價,令每平方呎過萬元及大單位豪宅單位炒上,他認同應分拆市場。
學者﹕短暫現象勿過慮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表示,內地近期擴大限購令,令內地買家轉往香港投資房地產。他認為內地買家主要對豪宅感興趣,對於想置業的香港市民影響不算大。他亦認為,近期港人受環球經濟影響才不敢投資,相信今次調查只是反映短期情況,市場毋須過分憂慮。但政府應密切留意市況,如情況持續,便應想辦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