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年輕人置業 也應關注長者需求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16093
地產新聞
關心年輕人置業 也應關注長者需求
(成報) 2011年10月15日
  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施政報告後,各政策局紛紛作進一步解釋,其中房屋政策方面更是市民關注的焦點。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未來五年土地供應集中在將軍澳、啟德及西鐵沿線項目,亦會透過改劃工業用地及釋放政府用地,增加住宅用地;政府承認第二個五年期土地供應面臨較大挑戰,但當局會積極開拓土地。另一方面,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現已有多家非政府機構希望在已獲批的用地興建單身青年宿舍,政府會積極提供協助。

  施政報告提出的新房屋政策、社會有意推出的單身宿舍措施,相當程度上是為了滿足青年人的需要,這些政策措施給人有向青年人傾斜的感覺。從撥地、建房,到新居屋貸款計息、以後補價政策等,都將牽涉大量資源,政府和社會都應考慮資源的均衡分配問題,因為有些群體可能更需要照顧。

  今天「八十後」、「九十後」的父輩們,當年初出社會參加工作的時候多是無樓一族,與爺爺嫲嫲同住,不少還居住過木屋、板間房、徙置區,一家幾口迫在一張「碌架床」上;條件好一些的,也要經過長年的奮鬥和積蓄,才「入會」上樓。如今社會進步了、富裕了,年輕人不應回復父輩當年的生活環境,但也不能急於求成,要有思想準備經過一定年期的奮鬥和積蓄才走上置業之路。而且,初入社會的青年也盡可能不要太早離開家庭獨自居住,因為照顧家中長者也是年輕人的應有責任。

  樓價高企置業困難,並不代表房屋政策就要完全向年輕人傾斜。公共資源始終有限,不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從公屋的輪候、居屋的購置、置安心的租售,要考慮優先滿足最有需要的人士,包括獨居長者、年長單身人士和核心家庭的需求;亦應考慮劃出一定的配額,給予入息和資產符合資格、欲在新建資助房屋與父母同住的年輕夫婦申請,增加他們獲取資助房屋的機會;在興建居屋的同時,亦要考慮興建長者公寓等。我們認為,應在年輕人黃金時期,給予更大誘因奮發向上,在置業方面減少依賴政府的協助,更多的要依靠自己的努力。

  香港作為華人社會,仍有很強的傳統觀念,社會期望年輕人長大後可以盡量照顧父母。因此,政府應藉房屋政策進一步鞏固家庭觀念。政府要大力提倡,政策上要作出鼓勵,以加強家庭的凝聚力。在公屋方面,政府可考慮對入息和資產符合資格、在公屋與父母同住的年輕夫婦,寬減一定比率的租金,以鼓勵年輕人有更多時間空間照顧父母;申請公屋的年輕夫婦如需要照顧父母的,政府應調整機制盡量安排他們同區居住。

  此外,作為社會、作為政府亦要合理調撥資源,照顧方方面面,施政報告提出大量建新居屋,甚至增建青年人的單身公屋,社會又響應準備大建青年宿舍,在這方面投入大量資源,是否太急切。我們支持建新居屋,支持嘗試多種途徑興建青年宿舍,但是,在社會資源分配上,宜應更多投入老人服務方面。

  長者醫療,現時雖然實行醫療券制度,但是金額有限,所起作用甚微;老人院舍床位太少,長者申請入住要輪候多年,不少長者尚未輪到已經過身;長者交通費的資助,只能提供2元的優惠,離全免還相差一大截,等等。在此,政府在分配有限社會資源的時候,長者這方面應投放更多資源,畢竟他們的大部分人,對香港社會都有過積極貢獻,能否讓他們的夕陽生活,盡量美滿舒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