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鄧如菁報道】在土地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政府消息透露,會考慮增加公屋密度及地積比率;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表示,增加地積比率不能「一刀切」去做,要先進行諮詢,不應影響規劃或居住質素。
未來增市區公屋供應
雖然施政報告提到,未來五年共有約7.5萬個公屋單位落成,即平均每年有1.5萬個公屋落成,有需要時會調整建屋量,以維持三年上樓的承諾,但不少公屋申請人的輪候時間仍超過三年。鄭汝樺在記者會上解釋,過去12個月,公屋申請人第一次獲配屋時間是2.2年,但若果申請人不接受,希望等第二或第三選擇時,輪候時間則會較長。她又說,明白市民喜歡居於市區,當局在未來會增加市區公屋供應。
鄭汝樺也謂,透過增加公屋地盤地積比率來增加單位數目,不能「一刀切」,要每一個地盤與規劃署討論。她以位於火炭一個公屋項目為例,地積比率由 2.5倍增至5倍,高度限制由20層增至37層,與區內的樓宇相若。另外,她提到,「置安心」計劃將於明年接受預租申請,為有意置業人士提供另一選擇。而當局會考慮立法規管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督導委員會提交的報告建議,並將於下月以白紙草案進行公眾諮詢,明年首季將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冀爭取在明年7月立法會年度完結前完成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