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瓦遮頭」 還市民一個家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13562
地產新聞
「有瓦遮頭」 還市民一個家
(成報) 2011年10月10日
  香港房屋問題的癥結,一言以蔽之,地少人多。在有限的資源裏,政府需要在福利分配和財政收入(賣地)中作出平衡。

  公共房屋政策是香港幾十年來的主要社會福利項目,是公認行之有效的社會穩定器,政府必須提供足夠的土地興建公共房屋;另一方面,貧富懸殊令稅基相對收窄,政府需要依賴賣地及房地產稅收來保證收入,政府於是採取高地價政策,限制土地供給。

  就目前情況而言,香港整體住宅售價在2010年底短暫的回落後,又在2011年上半年上升14%,甚至超越97年高峰約七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政府短期穩定樓價的措施雖屬必要,但治標不治本,解決香港住屋問題的關鍵,在於長遠房屋政策的規劃。如果政府「大市場、小政府」的模式不變,如果政府依舊在住宅用地的開發進程中不溫不火,再華麗的宣言與承諾也不過是空談。

  房屋政策的改革重點,首先在於活化「公屋-居屋-私樓」的三元住屋模式,同時放寬公營房屋的二手市場限制,讓住戶有租住和自置的選擇權;其次,政府要擴大監督的角色,明確公屋、居屋與私樓的市場界限,遏制跨市場炒賣,為滿足不同階層的置業需要提供保障;最後,香港尚餘充足的未開發土地資源,政府理應研究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平衡土地供求,根治香港樓市過熱。

  住房,不單純是一種普通的消費品和投資工具,它更重要的角色,是基本的民生需求。安居方能樂業,樂業帶來繁榮,當市民們不再為「有瓦遮頭」煩擾,當「無產」變成了「有產」,當香港人人都有一個安心的家、得到真正的安全感庇護後,社會矛盾才會緩和,社會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才會上升,市民才能融入香港大家庭成員的角色,才能為香港的未來合作規劃、共同奮鬥。

•民協政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