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于漸掃樓 帳面賺9000萬 知名經濟學者 02年倡停建居屋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9850
地產新聞
王于漸掃樓 帳面賺9000萬 知名經濟學者 02年倡停建居屋
(明報) 2011年4月18日
2002年建議停建居屋的香港知名經濟學者、港大講座教授王于漸,近10年投資物業屢有斬獲;本報記者翻查紀錄發現,王于漸與妻子介乎2001年初至2010年11月透過空殼公司或以個人名義,最少掃入7間豪宅,及後沽出2伙,現仍持有的5伙物業,料值1.74億元,帳面升值逾8500萬元,計及沽貨套現的利潤,合共可賺近9000萬元(見表)。

王于漸為港大前首席副校長,現任經濟學講座教授,專心研究,而他近10年投資物業的最重槌一擊,正是去年11月中港府推出額外印花稅之前,以4100萬元購入中半山帝景園4座29樓A室連兩個車位,呎價達2.1萬元。由於王於額外印花稅公布前,已簽妥正式合約購入單位,所以單位轉售時不用受額外印花稅影響。該區代理指出,由於帝景園最近創出成交呎價2.9萬元,而且盤源奇缺,雖然王持有的單位質素稍遜新高價成交單位,但相信現時仍能以約3萬元成交。

07年後轉積極 連掃5單位

事實上,王于漸在01年至04年僅買入兩個單位,但自07年起,入市態度轉趨積極,往後數年間,連掃3伙荔枝角曼克頓山、1伙灣仔星域軒、以及上述1伙的帝景園。

作為新地(0016)獨立非執董的王于漸,對新地及太古(0019)的物業可謂情有獨鍾,除了愛都大廈之外,其餘曾購入的所有物業均屬上述兩家發展商的項目。王旗下公司於04年曾購入西半山雍景臺單位,並於08年轉售,帳面獲利490萬元。

另外王旗下公司現時於新地曼克頓山持有達3伙,其中1伙是向新地一手購入,其餘兩伙則是於二手市場購入。王於07年5月曾以一手價388萬元購入荔枝角曼克頓山3座33樓C室,面積758方呎,而該金額並沒有觸及關連交易須披露的水平。另外,王於07年6月亦以1030萬元於二手市場「摩入」曼克頓山6座39樓B室,而摩出單位的賣方06年11月以993萬元購入,扣除印花稅等,王于漸要輕微損手。

新地獨立非執董 購旗下曼山

王于漸購入的豪宅,均是透過與太太共同持有的公司或以雙方的私人名義購入,且全部都會承做按揭。王的太太陳真光,曾任醫管局醫務發展顧問醫生,於03年SARS期間,主動投身重災區瑪嘉烈醫院,其後編製SARS文獻,近年已轉私人執業。陳是呼吸病學專家,亦是香港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而王氏夫婦現時持有物業中,市值最貴重為於2001年以2268萬元低吸中區愛都大廈一個面積3347方呎的高層單位,現時帳面勁賺逾半億元。


學界「外快王」 任數企業非執董

王于漸除擔任大量公職之外,也同時任職多間上市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新鴻基地產(0016)、盈大地產(0432)、長江生命科技(0775)、東方海外(0316)、領匯(0823)、鷹君(0041)等。08年,王獲得的董事袍金179萬元,09年袍金更高逾190萬元,本報記者粗略計算王于漸在2010年的董事袍金,最少可超過170萬元。

上述袍金較一名教授級教員的年薪還要多,而王于漸已連續兩年(08年及09年)成為港大兼職收入之冠。被稱為學界「外快王」。由於王于漸的酬金不少來自地產商,故曾引發社會人士爭議。不過,王于漸過去在訪問中則稱,自己是「入世的經濟學者」,在大企業當非執董的角色,是為了保障小股東利益,沒有涉及正式運作。

曾倡贈送公屋 在港買樓一定對

近年屢在樓市狂潮中投資獲利的經濟學家王于漸,80年代曾負笈美國芝加哥大學,成為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貝加(Gary Becker)和佛利民(Milton Friedman)的弟子。

返港後,他成為本港芝加哥學派的代表性人物,也是港府重要經濟智囊。亞洲金融風暴後,港府官員承認,王于漸曾進言前特首董建華,停建居屋,以挽救樓市。近年,王認為本港社會經濟出現深層次矛盾,大膽提出將公屋贈送給租戶,解決社會分化問題。

曾狠批天水圍居住問題

信奉自由主義經濟學說的王于漸,長期研究本港樓市和房屋政策,他曾經公開撰文指出,提倡福利主義的前港督麥理浩所遺留下來的公共房屋政策「過於僵化」。他多次到偏遠的屯門天水圍研究貧窮問題後,曾透過傳媒狠批:「這是斷六親的安排人口居住方法!」「窮在深水,好過窮在屯門天水圍!」

王于漸多年來都是樓市「好友」,2年前曾公開揚言「在香港買樓一定是對的!」他認為本港豪宅樓價會繼續上揚。果然,本港近年樓價飛漲,但「無殼」中產不滿聲音亦與日俱增。近期,王于漸接連在報章發表多篇系列文章,指出社會向上攀升的機會愈來愈少,已經出現深層次矛盾,「有樓者」和「無樓者」分化嚴重,並提出改革居屋和公屋政策解決問題。

他批評,居屋業主沒有全部業權,是「假業主」,他們轉賣單位時,要以現時市價標準補地價,致令多年來二手成交低迷。

他建議容許居屋業主賣樓時,以買入時的價格作為補地價標準,以刺激更多成交,活化居屋市場,增加樓宇二手供應量,便可紓緩供不應求問題。

公屋政策方面,王認為政府應盡快達到25萬間售屋計劃,甚至曾大膽提出免費將公屋僧送贈給租戶,令他們擁有資產,樓價上升時,他們便能從中分享經濟成果,緩和基層對社會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