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博客 > 資深會員專欄 返回
瀏覽人次:80082    回應:7
資深會員專欄

香港有什麼病?有得醫嗎?

 

浪子心聲

2019年8月8日
近兩個月香港年輕人的「反送中」遊行及暴力事件,有人話「香港生病了」,其實香港已經病了很久,像「糖尿病」是慢性病,長期「高血糖」引致器官功能受損,免疫力低,容易有併發症。糖尿病人最怕受傷引致傷口感染,傷口好難癒合,可以惡化至潰瘍,常見有俗稱「糖尿腳」的併發症,嚴重者需要「截肢保命」。

香港自曾蔭權成為第二位香港特首,樓價就開始不斷上升,長期「高樓價」接近15年之久,現今香港樓價對家庭收入中位數比例已升至20.9倍,即是說要不吃不喝不消費20.9年才能買樓,香港年輕人對在港「置業安居」已不是「失望」而是「絕望」。同時「高樓價」對營商環境的破壞力亦非常巨大,租金佔成本比例過高,令小本經營極之困難,香港已差不多全是大機構的壟斷經營模式,無需以高薪工作增加競爭力,一般打工仔難以分享經濟成果,導致「貧富懸殊」加劇,香港這個所謂國際「大都會」,實質只是「表面風光」,內裡「弱不禁風」,像一個患有多年糖尿病的「大肥佬」,可以「一病不起」。

兩個月前,香港在樓價再創新高及政府民望低企下,高速地推出具爭議性的「逃犯條例修訂」,猶如一個長期糖尿病患者在極高血糖指數及免疫力低企下,用鋒利的長劍在自己的大腿插下一刀,引致傷口感染,由於高血糖(高樓價),消毒清洗傷口護理(警察驅散)無法令傷口癒合。更不幸的是已受感染的傷口(年輕人反送中),在同一時間由於周邊環境不潔(美國和台灣總統連任選舉將近),令傷口更容易出現潰瘍,病情不斷惡化,可惡化至「糖尿腳」需要「截肢保命」。中央需要出動解放軍切除「一國兩制」的「兩制」,實行「一國一制」,到時香港真係「醫番都殘廢」。

如果上述比喻適當,出動解放軍只會在香港需要保命時的下策,這與中央近日表態接近。但不出動解放軍下又應如何醫治香港這個「年輕人反送中」的傷口呢?近日放風的「警察加強執法」,即在暴力事件中拘捕更多遊行人士,這是否可以令傷口縮小,甚至癒合呢?這樣類似糖尿腳患者多洗傷口,減低病情惡化應有點幫助,但效果要視乎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不能過低,周邊衛生環境不能太差,否則病情難有好轉機會。筆者小手術後的個人經驗,傷口不能洗得太密及太大力,一次過度的傷口護理,可能導致傷口變得更大,整體癒合時間更長。希望警方在未來的加強執法行動時,留意力度要適中,以免「弄巧反絕」。

現階段筆者認為影響治理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應是周邊的政治環境,美國特朗普需要在中美貿易戰有成果,而台灣蔡英文則需要破壞香港一國兩制,才能增加總統連任機會,美台在十一月前不會輕易放棄支持反送中人士搗亂香港,這樣的惡劣政治環境,「警察加強執法」短時間內效果未必顯著。除非九月的中美貿談判有突破性發展,令特朗普有需要停止亂港策略,甚至對台施壓同時停止支持反送中運動,否則這場反送中亂局必然是「持久戰」,治理不能「操之過急」。

治療「糖尿腳」,傷口消毒只是「治標」,穩定血糖才是「治本」,特區政府可考慮開始放風一些有信心為年輕人帶來一點希望的政策或願景,例如增加大專生學費貸款、增加大學學額、進修資助、年輕夫婦置業資助等等,穩定人心,增強自身免疫能力。但現階段香港病情嚴重,後期糖尿病人士,隨時出現「超低血糖」而突然暈倒,樓市有可能突然爆煲,希望這只是我個人的過份擔憂。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腥港人 2019-08-08 08:52:17
強行壓低樓價同放患者血迫使血糖降低無分別。

呢個大肥佬傷口有問題,只要先用啱藥消毒(公平執法),再好好包紥(回應五大訴求)自會慢慢好返。至於改善體質,做多啲運動(加強社會流動性),好過餓死自己嚟降血糖。
2. 十郎 2019-08-08 08:59:59


      我可以回答閣下 , 係冇得醫 , 我嘅理解係 , 中共部署放棄香港。

5. 糖尿腳 2019-08-08 13:10:44
糖尿脚醫生都怕怕,難搞,應把已腐爛的脚趾切除,即把廢青去掉,用手術刀或子彈啦,唔知咁出唔出到街。
7. 引刀一快 2019-08-08 15:04:01
香港想好,唔係切糖尿腳,而係隆胸,最好一隆就隆一對,同阿爺傾飛地,只要香港飛地成功,香港一定可以長居久安,大灣區一定超級成功,中國一定更加富強,抗打擊力大大提升。
9. 輕鬆吓 2019-08-08 17:35:04

香港〔通 Sick 科〕,您哋重[Sick]得幾多?

歡樂時光。

未提供相片說明。
11. 紓困措施一覽 2019-08-15 17:59:46

紓困措施一覽:

.2018/19年度薪俸稅寬免由75%提升至100%,上限維持2萬元
.額外發放一個月綜緩、高齡津貼、長生津或傷殘津貼
.新學年(2019/20年)向幼稚園、小學及中學學生每人發放2500元津貼
.代繳一個月公屋租金
.每戶電費補貼2000元

13. 「魔僧」顧汝德 2020-05-05 22:11:36

【深度】顧汝德生前接受01專訪 拆解香港如何淪為失治之城

2020年5月5日

撰文:

據天主教香港教區《公教報》報道,有「魔僧」之稱的顧汝德(Leo F. Goodstadt)於4月24日在愛爾蘭都柏林離世,享年81歲。他是前港英時代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同時亦是享負盛名的學者,畢生曾撰寫多本以香港社會為題材的著作,而去年出版的《失治之城-掙扎求存的香港》,更精闢地點出歷任行政長官的治理弊政。時值反修例風波爆發之初,他曾接受《香港01》的電郵訪問,為我們拆解香港的深層矛盾和管治困局,也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為何長居外國的他對香港問題的認知,會遠比絕大多數本土精英要深刻得多?

顧汝德曾經表示,港人一直都在忍耐著執政者的無能管治,並要在這個「失治之城」中掙扎求存。(資料圖片)

顧汝德用「失治」來形容香港,無疑道出了很多港人所承受的悲哀。他曾表示,港人一直都在忍耐著執政者的無能管治,並要在這個「失治之城」中掙扎求存。而在他眼中,香港之所以淪喪到今日千瘡百孔的面貌,與特區政府在政策取態的走歪,絕對有莫大關聯。他強調政府的不作為,特别是迷信自由市場,誤以為「提供社會服務所需的成本潛藏毒性」,結果換來的便是很多應有的社會保障和再分配機制,都紛紛遭受抛弃。久而久之,削減公共成本成為回歸後的抬頭方針,最終為整個社會帶來各層面的不公義,並將香港推向成為一個「失治之城」。

逐步形成的社會不公義
皆因政府忽視應盡責任

特區政府回歸二十多年,顧汝德目睹歷任特首的弊政,批評他們在制定政策時,往往都過於悲觀,更長年秉持一個觀點,認為日後的財政危機只會越趨越大、香港的公共財政總是存在危機。當這套觀點橫行,政府又過於迷信自由市場,最終換來的,便是對各部門削減資源,威脅了民生福祉,大量公眾開支則以影響整體財政為由統統拒絕。這情況令「失治」問題遍布各個層面,特别是在教育、社福及住屋等領域上,民眾的需求都沒有得到滿足,更同時存在各種社會不公義情況。

顧汝德與我們談及青年政策時,曾經批評特區政府忽視青年聲音,才會激起他們對政府及社會所積累的不滿,所以他們絕對有充分的理由提出控訴,並將怒火演化成社會運動。他舉教育政策作例,表示回歸前,港英政府為大學收生學額設立15,000個名額,可是經歷了二十多年,並沒有因高中畢業生人數上升而因時制宜,反將未能升讀大學的畢業生推向自資課程。然而,此舉既要他們背負沉重債務,他們畢業後的就業出路卻依然不理想,薪酬水平更與無同等學歷的人相差無幾。

同時,他又指出富裕家庭的學子能較易升上大學,而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升讀大學的人數卻增幅很少。這個現象正好印證出,原來當下年輕人能否踏上康莊大道,是很大程度與家庭收入有關的。這也難以叫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現狀,並一步一步往上爬,從而為將來帶來更好的生活。所以說,政府推出各種所謂的青年政策,不單沒有收窄貧富懸殊等深層次結構問題,連是否真正了解青年訴求,有否撥出更多資源來滿足當下年青人,這在顧汝德眼中,其實也是存疑的。

我們不得不反思,為何久居外國的顧汝德對香港問題的認知,遠比絕大多數本土精英要深刻得多?

盲目推崇「官商共治」
竟迷信商業模式是萬能藥

顧汝德曾強調,歷任特首選擇忽視這些屬於港人的權利,原因在於特區政府甘願盲目仿效私營企業的運作方式去管理社會,並誤以為這套做法才是良方。而這套邏輯思維,正正反映出政府拒絕承擔更多公共服務的責任,令原應以服務市民為本的工作,轉以逐利為本的商業模式來提供。

在《失治之城》一書中,顧汝德便詳細指出「官商共治」是社會不公義的根源,不單加劇了貧富不均現象,更批評導致社福界蒙受傷害。例如商人出身的前特首董建華,顧汝德批評他迷信商業模式,盲目認為它是解決行政效率低下的靈丹妙藥,故從他開始,歷屆特首都嘗試將商業模式引入公共領域,以此分攤公共服務的責任,並積極為商界謀求利益,加深「官商共治」的既得利益格局。

問題是,商業模式與生俱來便以逐利為先,其取向與政府提供的服務和福利有著一定程度的衝突,這導致很多公共服務都滿足不到市民所需。以長者福利政策為例,他指出政府堅信能夠以商業模式來解決長者住院護理嚴重不足的問題,但私營院舍的質素頗為參差,不少長者對於受資助機構的質素更有信心,結果弄得輪候入住資助院舍的長者大排長龍。

顧汝德認為,特區政府長期忽視青年聲音,才會激起他們對政府及社會所積累的不滿。(資料圖片)

政府官員無能不作為
需考慮如何重拾市民信心

面對種種「失治」問題,顧汝德認為港人一直在忍耐着當權者的無能,並預示港人不可能無限期地包容。確實,香港近年出現種種政治動盪,我們也不難理解,當社會無法解決長期以來的民生困局,例如福利保障不足,市民便自然會考慮把實現社會公義的希望,投射到政治改革上,甚更乎會窮盡精力,嘗試不同可能性去換取人民當權的可能。

而這反映的,不單是目前市民不滿福利保障的欠奉,更顯示出大眾對社會改革的渴望。故他在書中提到,特區政府有責任盡快落實《基本法》中所承諾的政制改革,又認為「如果無法實施,社會需要更快地得到一個完全坦率和令人信服的解釋,為什麼不能。」不過,他也坦言,自己不是政治學家,面對香港當下的政治僵局,他也無法給予任何實際的方案。

經歷過反修例風波,昔日承諾要與市民同行的特首林鄭月娥,無疑有需要展現更大誠意、推出更多社會改革,才能重拾市民信心,藉此修補社會撕裂,否則,她只會與市民漸行漸遠。正如顧汝德所言,可以解決香港問題的好領袖,必須「兼聽齊明」、「任人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