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博客 > 資深會員專欄 返回
瀏覽人次:86413    回應:93
資深會員專欄

如何解決香港「醫生不足」問題?

 

浪子心聲

2019年2月28日
達入2019年香港真係多話題,野豬滋擾、禁電子煙、放寬海外醫生、大灣區規劃等等,上文討論野豬問題後,多得無綫《講清講楚》節目訪問漁護署署長梁肇輝博士,令大眾更瞭解署方將積極處理問題,如加強教育宣傳、增加人手進行「野豬避孕」,還包括與食環署合作在餵飼黑點「加強執法」,筆者相信以署長的主動積極態度和漁護署人員的專業能力,野豬滋擾問題應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明顯的改善。

繼野豬話題後,近月流感高峰期引致病人逼爆公立醫院,前線醫護人員壓力爆煲,導致醫生護士先後集會表示不滿,而特首林鄭月娥則迅速宣布政府多預留5億元讓醫管局應對醫療服務緊張問題。事實是政府及市民都意識到錢是解決不到問題的,因此近兩星期香港最熱門話題是「如何解決醫療問題」,但社會對醫療的癥結則眾說紛紜於三大問題,「每天150個單程證逼爆公立醫院」、「醫管局管理不善」和「醫生不足」。

香港有市民認為公院逼爆是每天150個單程證大陸移民引致,令香港人口激增,批評內地新移民過多拖低醫療服務水平,不過政府認為大部分使用公院服務是長者,不在單程證移民年齡組別,新移民有否加劇本港醫療負擔是一大疑問。同時有部分醫生控訴醫管局管理不善、開會文化盛行、資源分配等種種積弊,是公營醫療系統瀕臨崩潰元兇。更有醫生要求在流感高峰期,管理層醫生應要到前線幫手,但前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在媒體訪問中表示,在大敵當前更需要主帥領軍,而以他的理解問題的癥結主原為「醫生不足」,經過幾星期的媒體討論後,筆者感覺香港社會已接受醫療問題歸根究底都是「醫生不足」,即使政府增撥更多金錢應急、增建更多醫院,也不能應付得到病人需求,因為現時根本沒有足夠的醫生。

因此現時香港社會焦點已轉至能否以「引入海外醫生」解決問題,實質這問題已討論多年仍難以有半點進展,主因為本地醫學界反對,憂慮引入海外醫生難以確保質素、如何融入本地醫療體制等等,明顯全是口,回歸前英聯邦醫生可在港執業已實行多年,全無以上問題。近日更有新口,如恢復引入英聯邦醫生,內地會要求同樣待遇,但前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已表示,由於英聯邦國家醫生實際是合資格的專科醫生,而內地至今未有專科醫生,這種說法實為誤導,不擔心會造成內地醫生湧港問題。

相信很多香港市民已認同「引入海外醫生」是解決醫療問題的最佳方案,但為何難以寸進,說穿只因為涉及醫生固有利益,更核心的問題是要修例,讓海外醫生容易一點來港執業,必須得到「醫委會」同意,這是《基本法》的「保障專業自主精神」,就算香港特首有超然地位,「醫委會」不同意修例或只同意作出些微改動,而細節仍是諸多困難,如維持實習期、考試難道高等等,最終問題都是無法解決。因此特首林鄭月娥在立法會回答鍾國斌議員,要求特首以其超然權力實施引入海外醫生,她只能輕輕帶過,應不是她不想做,應是她自知「無能為力」,實質決定權不在特首。

因此筆者認為「香港醫生不足問題核心」在於《基本法》的「保障專業自主法例不完善」,在影響整個社會民生的醫生執業法例,權力不在政府而是在既得利益集團「醫委會」,情況類似筆者常提及香港房屋核心問題不是「土地不足」,而是特首選委過於傾斜地產商,令特首無法以香港整體利益施政。而醫生不足的問題更嚴重,「醫委會」同意修例是必要條件,因此特首是「無權」,而不是「無心」,就算林鄭更「有心有力」,可能都是「無能為力」。但筆者相信現時特區政府仍然在努力與醫學界相討,如何放寬海外醫生在港執業條件,亦做了不少工作,希望輿論壓力可讓醫學界作出多些讓步,但形勢並不樂觀,情況尤如要求地產商平價賣樓,談何容易。大家應記得去年十月,解決香港房屋問題雖然「權在特首」,但最終還是要中央出手,以「林鄭與習並行」才能穩定香港,實行「明日大嶼填海計劃」。

因此要解決「引入海外醫生」問題,還需中央幫忙,亦希望中央處理香港官員明白到,醫生不足對香港不單是民生問題,更對香港未來在大灣區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作為「引進科技人才的窗口城市」非常重要。基本上醫生亦是科技人才,對香港未來醫療科技發展扮演重要角色,醫療亦是香港科技強項,在現時香港未能提供大量高科技工作階段,香港可先吸引世界一流醫生到港執業,讓醫療科技人才先到香港感受大灣區發展大趨勢,若然他們能認同香港及大灣區未來大好形勢,極可能產生「漣漪效應」,讓更多科技人才有意來港發展,可加速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有助國家在未來世界科技競爭中處於更有利位置。筆者提議中央可考慮以類似「醫委會訪京活動」,對香港醫學界解釋「引入海外醫生」對香港及中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希望香港醫學界在引入海外醫生條例上作出大讓步,為中國民族復興之路作出貢獻。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引刀一快 2019-02-28 07:31:58
浪子心聲兄

野豬唔捕殺,不可能有效果。
2. 野豬唔捕殺 2019-02-28 08:01:36
唔夠醫生,很可能是因為香港人是世上最長壽的結果。
3. 自我陶醉 2019-02-28 09:23:48
維護生態平衡係維持地球正常運作嘅基本常識,人口突然不成比例上升,住屋唔夠,道路唔夠,服務行業唔夠人應付需求,醫療、交通失衡都係必然發生嘅結果。

有時諗嘢唔可以太單純,否則容易被有心人誤導,新增人口雖沒有大量使用公營醫療,但人口急速增長,對整體醫療需求必定有增無減,這點無可置疑,這些額外需求亦必定會搶去公營機構資源,令人手不足情況加劇,引入外來人口做醫生、做勞工只是治標而不治本,這些新增人口亦會帶來新增需求。

因此,要把問題徹底解決,就要從源頭入手,輸入新人口唔緊要,但必須在社會有足夠規劃及配套的情況下做,唔應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香港一個小小社區,發展都要經過城規會規劃,確保各方面有足夠配套,反而整個城市嘅人口規劃,完全冇人重視,搞到呢樣唔夠,嗰樣唔足,一盤亂局,簡直是天大笑話,也是香港人的不幸。

4. 向泛民说不 2019-02-28 09:39:40
2楼,人口老化才是目前医疗问题的核心。而不是泛民狗抹黑的150. 没有150,医疗问题肯定更严重。
目前香港人80岁以上比比皆是。60多以上占比越来越多。也就是说20岁到60岁要供养60岁以上的人口会越来越多,没有150的补充,谁来照顾60岁以上的老人。
当然要解决人口老化,还要重新定义什么叫老人。目前香港人还用60岁是老人来定义。老人是应该用平均寿命减不多于10岁。也就是说香港老人定义应该是70岁以上。
以前没有老人问题,因为那时平均寿命70岁左右。当然没问题。
5. 就要從源頭入手 2019-02-28 10:02:11
醉哥, 如有親友問借錢, 可否請他們交出財務自由, 意思是要被接管, 會不會被視為落井下石? 公營醫療系統, 永遠處於被動, 是問題徵結。在下睇感冒的西醫, 從不戴口罩, 因為感冒是飛沬傳染, 只要注意個人衛生, 其實是要運動和作息有序, 這樣, 如果醫生同病人講點點點, 病人會問何不食肉糜, 我哩樣困難果樣困難, 都係乖乖地收佢 380 開必利痛算了, 醫療人員應該深有體會, 過得一日得一日。要醫療系統減壓, 要啲人冇咁多病至得, 這方面, 可以考慮一下搵黃火星做食衛局長。 
6. insider 2019-02-28 10:19:28
不要被誤導,香港有足夠醫生人手,只是冇人能容忍醫管局(政府)和大眾投訴文化,醫生亦冇阻止外人來港行醫,只有外國阻止外人去其國家行醫
7. 自我陶賊 2019-02-28 10:38:21
一早講過,只要是可以推冧樓價的措施我都反對,所以我也反對外來人口,不過我不會講反對是因為要推冧樓價,我會搵其他原因來講


哈哈哈
8. 不要被誤導 2019-02-28 10:58:40
病人應該培養一個思維, 睇病不一定有得醫, 咁可能大家都會好做啲。
9. 引刀一快 2019-02-28 11:12:35
自我陶醉兄

規劃追唔上變化,係香港最大問題,個個淨係諗住自己在位果幾年國泰民安,香港最終都係燦爛歸於平淡。
10. 當然囉病假紙除外 2019-02-28 11:26:12
如果去睇病攞假紙要入教育營, 交出吃喝玩樂打咭的人身自由, 可能少左一半病人, 不過醫生就會少左一半收入。共業的意思是, 你同佢講咁咁咁會唔健康, 超重、三四五六七高、痛風、腳痛、閉塞、等等, 跟住佢就真係咁咁咁, 超重、三四五六七高、痛風、腳痛、閉塞、等等, 返黎叫你醫返好佢...
11. 望東樓 2019-02-28 11:26:18
香港醫生係咪不足我唔知,因為而家呱呱叫得最大聲嘅係其他醫護人員,就算真係不足佢地都係要暗矮低,因為唔想引入外援,但到佢哋真係頂唔順嘅時候就非常大大鑊。係呢度祝大家好運啦,快快搵定Plan B。
醫護人員不足主要係因為人口老化,即係醫者供應減少或者冇乜增加(退休/離職抵銷新入職)但需求就因為人口老化而大幅提高。
如果香港醫生不足,咁內地嘅醫生就係極度不足,搵佢哋幫手同話我哋窮去印度、巴坦打劫冇乜分別。但係話事話,大英帝國而家有大量醫生就係響其家英聯邦地區招募嘅,坦白講就係印度、巴坦。
 
九成病人都係患傷風感冒,大家可能需要習慣吓自己去藥房執藥。個人近期經驗都係我講俾醫生知五種病徵佢就俾五種藥俾我對應每一個病徵,去藥房更加快、靚、正,當然囉病假紙除外。
12. 引刀一快 2019-02-28 11:31:51
東樓兄

如果九成都係傷風感冒,咁AI好快就可以解決醫生不足。
尤其係逐個症狀開藥嘅低能按章醫生。
13. 望東樓 2019-02-28 11:38:27
Google部電腦早前同眼科專科醫生比試,結果AI大勝,相信呢單新聞大家都睇過。AI+3D printing係人類嘅未來,you like it or not。

14. 自我陶醉 2019-02-28 12:43:08
引刀兄

規劃追唔上變化唔算太差,從來冇諗過要做整體人口規劃先係最大鑊。哈哈哈!
15. 引刀一快 2019-02-28 13:00:52
東樓兄

AI帶俾世人絕對係先甜後苦,絕對。
16. 引刀一快 2019-02-28 13:01:44
自我陶醉兄

唔係佢地唔規劃,而係規劃嘅唔係佢地。
17. 自我陶醉 2019-02-28 13:13:11
噢! 港人“自講”的體現嗎?
18. 自我陶醉 2019-02-28 14:20:52
回5樓

個人認為人口稠密度與傳染病擴散速度是有必然關係的。換言之,香港疾病傳染的速度,將會隨人口增長變得越來越快。

網友說得對,付錢看醫生有病假紙,自行買藥冇病假紙,對打工仔分別很大。

19. 引刀一快 2019-02-28 14:50:18
自我陶醉兄

港人嘅界限早已經模糊,就算真係港人治港又如何?俾著向飯呢D人得勢的話,香港同蘇聯又有咩分別吖?
20. 向泛民说不 2019-02-28 16:06:43
引刀,什么叫人口老化啊,我问你咯。全世界都系有人口老化问题,所以工作年龄都在提升。好多地方建议退休金67岁先可以领啦。

仲有香港人均寿命全球第一,这些都是问题,你点解决啊。
21. WWSG 2019-02-28 16:28:54

作為老本土市民看,香港讀醫都是最top的學生,醫科亦非常深入和繁雜,醫生專業水平極高,故外界看香港醫療信心十足,因不是叻人,讀也讀不上,讀不精.
大陸最top的學生,全讀金融和科技,醫科收生,成績很低也能入,不排除蒙混畢業.如成績反映學習能力,則引進大陸醫生要小心,因缺口一開,香港高水平醫療的金漆招牌肯定打破.
看各政府工薪級表和工作量,醫院醫生人工是相對偏低的,如能拉近自由市場差幅,能留着好醫生.
濫用急症設施也十分嚴重,如非急症,做大量檢查,浪費大量人力物力時間,總應該一切正價收費吧.


22. 向泛民说不 2019-02-28 18:43:50
60,70年代,香港人10几岁工作50几岁,跟住70岁上天。工作年龄40年没有工作20几年。现在22岁工作, 60岁退休。80几岁上天堂,工作38年,没有工作40几年,这就是老人化问题。
23. 應該一切正價收費吧 2019-02-28 18:55:07
香港公營醫療系統, 近乎開善堂咁滯。 
24. insider 2019-02-28 20:51:18
香港公共醫療何止開善堂,形勢做到人人都以為医管局係有求必應

此外,香港人嘅求医態度係稍為貴少少都去政府醫院,想吾迫都幾難
25. 自我陶醉 2019-03-01 08:42:39
做人要公道啲,開善堂你都要有本事攞先得,普通病隨時要等6個鐘以上,專科排期要等起碼4、5年,對七、八十歲老人家來說,個病等得,都冇咁長命等,況且,好多新藥同特效藥都唔會有。

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呢啲着數送俾你都唔會去攞。

26. To 25 2019-03-01 09:37:07
醉哥,你用得少唔知咁多㗎啦,真係危急又有得醫嘅,係即刻做㗎。至於要等,我都同啲絕對俾得起嘅親戚講,不如自己出去做檢測攞報告返公立醫,起碼快一年半載,或者我幫佢俾埋檢測都冇所謂,但佢地就堅持要等,哩種不可名狀嘅心態,除左自己同自己鬥,乘大一萬倍之後,會令果啲真係俾唔起嘅都要等,想來也是罪過,但你想制度下可以點做?
27. 引刀一快 2019-03-01 10:09:25
自我陶醉兄

聞說有個女人要墮胎,排期排年半,哈哈哈
28. 向泛民说不 2019-03-01 10:50:03
引刀又系度造谣。
29. 自我陶醉 2019-03-01 11:36:18
回26樓

真係唔講唔知,竟然有人會借大耳窿去旅行然後等破產,又有人為攞着數連自己健康都唔理! 唯有繼續將公私營醫療收費拉近,再透過福利支援幫助有需要嘅人。 

引刀兄,

咁都得? 堅定流㗎?我只會當笑話睇。

30. 引刀一快 2019-03-01 11:37:17
自我陶醉兄

可能YouTube會有果段訪問。
31. 引刀一快 2019-03-01 11:39:57
向飯

你唔使小心收尾幾年,公立醫院唔會將你安樂嘅,放心,哈哈哈
32. 向泛民说不 2019-03-01 13:36:08
引刀这些无耻之徒,早d安乐。
知道你系上面堕胎马上得啦。
你系唔系唔肯比钱啊,所以要等半年。
造谣都用下脑啦。
33. 向泛民说不 2019-03-01 13:39:10
香港要堕胎不是那么容易。唔系你想堕就比你堕。
34. 向泛民说不 2019-03-01 14:10:54
使吾使等半个月

女嬰屍案鎖定新加坡情侶 飯店員工:女生肚子突然不見


https://tw.news.yahoo.com/%E5%A5%B3%E5%AC%B0%E5%B1%8D%E6%A1%88%E9%8E%96%E5%AE%9A%E6%96%B0%E5%8A%A0%E5%9D%A1%E6%83%85%E4%BE%B6-%E9%A3%AF%E5%BA%97%E5%93%A1%E5%B7%A5%EF%BC%9A%E5%A5%B3%E7%94%9F%E8%82%9A%E5%AD%90%E7%AA%81%E7%84%B6-044638811.html
35. 引刀一快 2019-03-01 15:47:23
向飯

我俾你媽墮胎就冇你喇,傻仔嚟嘅。
36. 向泛民说不 2019-03-01 16:31:30
引刀,食药啦。有病就看医生。
37. 【政圈風聲】 2019-03-04 12:05:31

醫療爆煲引爆前線打「小報告」 陳茂波暗摑醫管局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3日)發表題為「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網誌文章,專題探討公共醫療體系問題,看來「醫療爆煲」不僅令市民抽心,亦觸動了港府高層的神經。

有政界人士指,陳茂波的撰文表面溫和平靜,實質處處狠摑醫管局,特別是他提及在制定預算案期間廣泛接觸前線醫護人員,聽到不少現時體制運作的痛點,「令我更深刻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及迫切性」,這句話其實已是對醫管局管理層提出的尖銳「提醒」。

財政司長主管財,如今陳茂波對「醫療爆煲」問題看不過眼且「幾乎講到出口」,料是港府整個高層團隊的意志,看來對醫管局「動手術」的日子不遠矣。

陳茂波在擬定預算案前曾由下而上接觸公營醫療體系內的不同持份者。(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陳茂波在網誌中提到制訂預算案過程中遇到兩類人,一是病人,「曾經有一位病人向我訴說,她在公立醫院的癌症治療中心遇到的情況,包括好些醫療設備已頗陳舊落後」;一是醫護人員,「也有醫護人員向我表達工作環境的管理如何欠妥善,診症以外的行政工作過於繁重,以及在引進新的醫療儀器方面進度亦不理想,嚴重影響士氣」。那位「病人」是否真有其人,不得而知,但滿肚屈結的「醫護人員」則肯定屬實,有政界人士透露,在陳茂波落區聆聽意見期間,不少前線醫護人士的確趁機大打醫管局「小報告」。

該政界人士笑言,該類「小報告」厚過醫管局內部的病人醫療報告,其中較突出的投訴至少有三:

(一)過去七、八年間,醫管局內衍生一種另類「平均主義」,當有中層人員向上級提出以新服務改善現有做法,每每會被質問,該種新服務是否所有聯網都有足夠資源提供?若不是所有聯網都可負擔,便免問。中層或前線醫護人員批評,這種「平均主義」的出發點,是緊張聯網表現多於緊張病人福祉,且摧毀體制的積極性和創新度。

(二)中層人員向上級申請資源改善服務,進度緩慢,甚至有被「拖延」的問題。

(三)管理層吝於改善前線醫護薪酬待遇。

醫管局曾被指存在「山頭主義」。(資料圖片)

其實,醫管局管理百病叢生,早已是老生常談。2015年,政府公布的醫院管理局檢討督導委員會報告中提到,聯網安排造成「山頭主義」,令到資源調配和溝通出現問題。另外,亦有醫生曾批評,有醫護不斷被召到醫管局總部開會,開會擠壓了診症時間。

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認為,是次《預算案》有「專款專用」的特點,認為關鍵是撥款如何有效運用到前線,故他認為醫管局下一步應交代如何善用是次《預算案》撥款,他又認為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應好好監察撥款的使用。

看來,醫管局管理層急須為現有痼疾把脈,加以糾正,否則只能等港府「落猛藥」治理。



38. 向泛民说不 2019-03-04 12:35:41
引刀,以现在香港的效率,相信以后香港人真系要返大陆看医生。其实相信你也享受过大陆医生吧。你是先行者啊。

大陆现在的医保其实越来越好啦。

其实大湾区的融合还是比自贸区低很多。自贸区的定义是最低限度货可以免税自由进出,钱也是一样,还有最好像欧盟那样连海关也废了,人可以自由进出和定居工作。但是目前的大湾区概念,其实只是提高某些程序的效率,降低成本。但是最多相当于也只是30%自贸区功力
39. 治標不治本 2019-03-04 13:19:50
改善醫管局管理效率係治標不治本,整體香港醫生不足是問題之本,醫生壟斷醫療場市,令私家醫療費用非常高,又少私家診所,個個都走去公院睇醫生囉,公院點高效率,遲早都會出事。

一定要輸入海外醫生,大家先至有好日子過。
40. 引刀一快 2019-03-04 13:29:59
向飯

你果啲症候冇醫保,要揾老軍醫[哈哈],點擊[ http://pinyin.cn/e217918 ]查看表情
41. 引刀一快 2019-03-04 13:32:38
向飯

你要留意言論,我叫人買樓要留意地契到期問題,都俾人圍攻,你仲主張阿爺提前收香港?
42. 健麗美好生活 2019-03-04 15:05:46
香港竟然有野豬出沒,驚呆了。
43.  無曬診所 2019-03-04 15:58:15
97回歸前,香港到處都有診所,睇醫生真係唔難,依家想找到一間診所真係有難度。

租貴,醫生做私家診所都難,就算醫生夠多,睇私家醫生都會好貴。

最好政府輸入海外醫生在社區開日間同夜間診所,這才真係治本喇!!


44. 這才真係治本喇 2019-03-04 16:02:02
領會收醫生幾錢租?
45. 公立診所 2019-03-04 16:55:22
44樓,我嘅意思係開公立診所,政府買單位開公立診所,大家都明白樓價貴到私家診所無得做。

如果社區有診所,自然少啲去急症室,公院壓力便會大減。
46. 公德診所 2019-03-04 17:17:56
政府應該開設公德診所, 有病嘅應該戴口罩, 好多人鍾意響通道、電梯、門口、行過人前面先咳, 隨後所有嘅人都易被傳染, 少鹽少糖少 junk food, 多勞動, 減少患病睇醫生嘅機會, 從源頭減醫。
47. 香港小市民 2019-03-04 20:49:17
絕對贊成做公立診所,其實好多公共屋邨地下都有地方可以做診所,做私家或公立診所都得, 問題係政府有無政策和香港有無足夠醫生?

希望政府認真處理問題,事在人為。
48. HK01 2019-03-04 21:33:17

首間葵青地區康健中心敲定 區議會副主席周奕希中標:團隊強勁

2019年3月4日

港府近年銳意加強基層醫療服務,並籌劃在葵青設立全港首間地區康健中心,預計於今年第3季投入運作。食物及衞生局公布,由葵青區議會副主席周奕希執掌的「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成功中標。周奕希向《香港01》稱,自己的優勢是有營運地區中心的經驗,又透露該康健中心啟用時,會率先接收由公立醫院轉介的復康病人,例如中風病人等,預計首年有160名病人會參加服務。

翻查資料,該協會董事會團隊實力雄厚,包括有知名公私營醫生、護士高層等出任董事。

周奕希相信,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的優勢是有地區服務經驗及網絡,推展服務較容易上手。(南葵涌社會服務處FB專頁圖片)

食衞局今日(4日)公布,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在2019年10月1日前,會開始營運主中心,為期3年。在主中心啟用後一年內,營運機構須於五個葵青分區各設立附屬中心。合約總價值為2.8億元,較政府預計的3.5億元少約6600萬元。主中心設於葵涌九龍貿易中心,淨作業樓面面積約1500平方米,提供多項醫療健康服務,包括健康教育推廣及教育活動、健康評估及慢性疾病管理。服務時間為每日10小時,每星期6天。

據知情人士分析,當局甄選地區康健中心的營辦者時,會考慮其過往地區經驗,是否有凝聚力,「凝聚到居民參加。因為康健中心唔止係醫療服務,係要嗰區居民知個概念,着重預防(疾病)。」

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主席周奕希(左六)表示,會按照標書要求,將聘請護士、物理治療師、社工等人員。(協會網頁截圖)

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主席周奕希(左六)表示,會按照標書要求,將聘請護士、物理治療師、社工等人員。(協會網頁截圖)

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董事會主席周奕希表示,會按照標書要求,將聘請護士、物理治療師、社工等人員,其中護士有10人、物理治療師有2.5人。至於醫生人手方面,會向葵青、深水埗、沙田等區域的普通科醫生招手,醫生不會直接受聘於康健中心,而是合作形式,如病人有需要,中心會轉介他們至醫生,以提供適切治療。他又指,目前主要接收由私家醫生、公立醫院(主要是九龍西聯網)等轉介的復康病人,首年估計有160名中風病人參加。

葵青地區康健中心可接受長者醫療券。(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優勢是有地區服務經驗 董事會團隊強勁 

周奕希表示,相信協會的優勢是有地區服務經驗及網絡,起步較容易上手,故最終中標,「董事會團隊強勁,有地區及醫管局前高層。」據協會網頁,董事會董事包括有公私營醫療界人士,例如九龍西醫院聯網前行政總監董秀英、瑪嘉烈醫院現任副行政總監羅振邦醫生、兒科名醫周鎮邦、護士管理局前主席汪國成、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李大拔等。而榮譽贊助人有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

據協會網頁透露,其辦事處在荔景邨,2002年成立,2004年註冊為慈善機構。該協會現時設有至少三個社區健康中心,包括青衣社區健康中心、葵涌社區健康中心、葵涌(東北)社區健康中心。此外,該會有安排流感疫苗接種,並有眼科服務,曾經與理工大學視光學系合辦視網膜檢查,目標受惠者為5萬人。協會聘有護士、社工及健康服務助理。

第二間地區康健中心料在深水埗

食衞局發言人表示,葵青區地區康健中心為試點計劃,運作模式嶄新,由政府出資開設。計劃旨在發揮公私合營和醫社合作的效用,滿足地區需要和切合其特色,提高市民對保持健康生活、預防疾病及管理個人健康的意識。除了葵青區設康健中心,觀塘、東區、油尖旺、深水埗、灣仔及大埔亦將物色選址開設地區康健中心。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油尖旺初步選址在前旺角街市;深水埗在石硤尾邨第六期重建選址;灣仔選在加路連山道的前機電署總部;而大埔區則位於安邦路已空置的游泳池。目前最有機會敲定選址的為深水埗區,即第二間地區康健中心預計最快於2020年招標。



49. 劉伶醉語 2019-03-05 01:04:25
香港醫生是足夠的,引多D醫生也不是對症下藥,解決了問題。

問題是太多醫生分到私營醫院和醫療集團,太多病人往公營醫院擠,

這是吸引醫生留公營醫院,和分流病人往私營的問題,也是拉近差距的問題





50. 中產市民 2019-03-05 09:51:20
To 49樓:

係香港睇私家醫生一啲都唔容易,
第一 : 私家診所少(梗係無一間喺左近);
第二 : 去醫療集團診所一樣大排長龍;
第三 : 星期日或假期小朋友有病發燒要睇醫生,去私家醫院一樣人多,我試過等過7、8個鐘先見到醫生,不如去公立醫院。

多啲醫生才會令香港醫療問題產生範式改變。



51. 醉未醒 2019-03-05 10:27:23

回50
我看見的也是不均,有些診所排長龍,同時附近有些診所拍烏蠅,雖是同樣資歴的醫生,市民卻愛以龍的長短作選擇,近似名牌效應.


52. 中產市民 2019-03-05 11:28:13
To 51樓:

邊到龍短,分享吓。香港真係好多診所嗎?睇醫生好方便嗎?咁方便由有咁多香港人去公院等7、8個鐘睇醫生?

醉未醒?我哋可能活在不同的香港?
53. 龍短唔一定睇醫生快 2019-03-05 11:48:27
分享我嘅經歷,在九龍站有一集團診所,入到去好像拍烏蠅,但登記後護士話你知要等三、四個鐘先輪到你。

在等候時,發現睇醫生的病人真不多,而醫生見病人時間亦不長,因入病房後約5分鐘內便出房,不知為何原因醫生一個鐘只睇三至四病人,成個下午睇得不足20個病人,但就要病人等三、四個鐘,這就是我個人感受香港醫生霸權的經歷。


54. 護士唔洗再扮可憐話咩追更好辛苦 2019-03-05 13:16:26
坦白講,我睇完真係唔明有咩咁辛苦
首先每日番工而言,A同P只係番七粒鐘,扣埋食飯,tea time等等,
其實只係番5個幾鐘,有咩咁辛苦?坐車番工放工個個打工仔都要嫁啦,點解要扮到自己好慘咁
文中指有追更呢回事,睇睇48小時內番幾多,
我真的是笑鳩左,消防員番一放二,大把人話好撚正,
但番一日是番24小時,你有冇見過消防員叫春話自己好辛苦,叫人地睇下自己48小時內做左24個鐘?小弟就無見過啦
單論圖上更表,我真的不明白有幾惡頂,依加都市人大把人都是番工收工,有乜好講?
大把人番工超時工作無補水,但唔見佢地叫春程度比得上護士
另一OT工作,big4,大家都知咩料,但請問有冇咁多BIG4手足出黎叫春話唔想OT?
有,但數量一定不及護士,原因好簡單,BIG4友,落得場預左承受後果,由做個日已經預左OT
但係護士貪得無厭,拎住兩三皮人工仲要拎光環,仲想扮慘,真的令人作嘔,唔通佢地第一日番工個陣唔知個工作環境係點?
換作係銀行sales叫春話好慘呀,要跑數,大壓力訓唔撚到教呀,食得咸魚抵得渴,唔會有人好似可憐護士咁可憐你
55. To 53 2019-03-05 15:26:14
請病假不用醫生紙, 便省回不少霸權。
56. To 55 2019-03-05 19:13:01
我唔係為咗醫生紙去睇病,我眼睛有少少發炎,想醫生睇一睇有無大問題,用好一點的眼藥水,這樣就花了我整個下年,等咗四、五粒鐘,從此有小病我都唔會睇醫生。

響香港睇醫生真係唔易,我相信香港人無必要都唔會去睇醫生,當然羅醫生紙係請病假必要之事。


57. 醉醒時份 2019-03-05 21:35:18
To 52
幾年未睇過醫生,原來私家診所如此爆棚,未知是天天爆棚,還是只在流感高峰期呢?
我見新市鎮平租地區,常見四五間診所相隔不遠,未見缺乏,反而旺區一線,診所鳳毛麟角,可能是租金貴吧。
我覺得醫生是手作生意,診所皮費藥費不少,貴租地區又不代表多貴客,故此又回到租金問題,使診所分怖不均的問題。
我亦有懷疑診所拖慢診症,使診所常人滿之患,更覺醫術高明。
58. 邊個想做癩痢 2019-03-06 00:40:19
俗語有話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在香港去公立醫生睇醫生,閒閒地都要等五六個鐘,如果有得選擇邊會去公立醫院啊。

59. 如果有得選擇邊會去公立醫院啊 2019-03-06 09:43:16
如果公立同私家一樣, 但只係收四十幾. 甚至免費, 咁有邊個會去睇私家? 啲保險小 A 又可以 sell 乜?
60. 中產 2019-03-06 10:23:52
有買保險,負擔得起私家醫生又如何,香港醫生霸權,有booking睇醫生都至小要等一兩個鐘,醫生知你有保險,樣樣都叫你做,念起都心慌。

61. 買保險 2019-03-06 10:44:54
保險費與醫療費互相追逐, 公家叫大家買保險出去醫變相也是令公家自己追逐人才又更難撈, 香港官員真是沒有謀略。
62. 香港醫療體系在受衝擊 2019-03-06 17:31:16
香港政府一直在扶助私營醫療市場,也想推中產入醫療保險市場。
公營醫療資源有限,責任不可能僅靠放寬境外醫生入港來解決。
聽做在公立醫院做醫生的朋友講,近年來其醫院的境外畢業香港新醫生,業務奇差,不知是否大陸人,有澳洲畢業的,也是不知如何畢業的。最難忍受的是,工作極不負責。按現政府的醫務政策,還要減免境外來行醫的實習。這些人也不一定要在公立醫院工作,他們也可轉到私營市場。對公立醫院解決人手短缺無幫助。
63. 中產 2019-03-06 18:04:22
To 62樓:

「陳肇始指,目前全港有124名有限度註冊醫生,當中12人受聘於醫管局,80人在大學醫學院工作」

睇條數得44個海外醫生在執業,80個在大學教書或研究,邊有可能產生你所講咁大影響啊,市民睇 海外醫生都難!

你班醫生無謂再誤導市民!!





64. 睇唔過眼 2019-03-06 20:25:31
用點腦想清楚,醫管局已用分流方法,非緊急病人至少等五六個鐘先有機會見到醫生一面,這是全港市民的常識,還有急症室要收費,根本濫用情況不算嚴重,事實是香港醫生少,睇醫生難,香港市民是迫於無奈先去公立醫院,請醫生們給香港人一條生同。
65. 睇唔過眼 2019-03-06 20:26:57
用點腦想清楚,醫管局已用分流方法,非緊急病人至少等五六個鐘先有機會見到醫生一面,這是全港市民的常識,還有急症室要收費,根本濫用情況不算嚴重,事實是香港醫生少,睇醫生難,香港市民是迫於無奈先去公立醫院,請醫生們給香港人一條生路。
66. 香港市民是迫於無奈先去公立醫院 2019-03-08 11:09:37
其實有沒有統計去急症室的人是睇甚麼的?
67. 視光師稱長者用約二千元醫療券視光服務並不「離譜」 2019-03-08 11:22:27
個格一啲都唔專業嘅詹生真係離譜至真, 佢駛唔駛在下搵個仲健在健健康康冇視力問題嘅九十幾歲阿婆現身說法點樣響一間眼鏡舖清左幾千銀醫療券倉配左一副九唔搭八又唔見佢戴嘅 gucci 定 chanel 太陽眼鏡, 被人搵笨實仲鬼咁歡喜?

同一類嘅太陽鏡響 H&M 或 zara 唔駛兩舊, 如果同大媽一樣買頂有罩嘅太陽帽, 反正都係丟埋一邊, 可能都係廿蚊, 嗚呼哀哉納稅人...
68. To 66樓 2019-03-08 15:00:53
請你嘗試以換位思維理解去急症室的病人,當一個人自己有病或親人有病,而知道去公院要至少等五六個鐘才有機會見到醫生,如果他們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如去私家診所,我相信大多數香港人不會選擇去急症室,或在等候的五六個鐘其間已作出其他選擇。

事實是醫管局的急症室病人分流及非緊急病人至少等五六個鐘,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防止急症室濫用,現實是香港醫生少,已無法提供足夠的社區醫療服務,請醫生們給香港人一條生路,讓海外醫生在港執業。


69. To 68 2019-03-08 16:19:22
兩者是沒有關係的
正苦見醫療券配眼鏡使大左, 打算加以配眼鏡上限, 然後詹生就話納稅人侮辱抹黑佢, 那麼即是說「醫療券帶來濫用」是不正確的陳述, well then, 咁說「醫療券帶來浪費」至少也是正確的了吧? 阿婆配副咁嘅野唔係因為佢有需要, 而係因為 sell屎把口得。
正苦要對症下藥, 唔應該加以配眼鏡上限, 而係應該將驗眼哩個 certification work 收返黎自己做, 正苦決定有冇需要配眼鏡, 唔駛幫詹生養便宜仔, 貼錢仲買來罵名, 可能咁樣詹生會覺得更正確更歡喜。
要緩解公家醫療壓力, 需要對「治療」哩個 concept 和 scope 重新定義, 而不是不停加 resources



70. 思維錯亂 2019-03-08 16:45:44
To 69樓:

你在講什麼?香港市民最關心是醫生不足,但你講醫療券,配眼鏡?思維錯亂。

快啲去睇醫生,大家都知要慢慢等,因為醫生不足,我哋明白你的苦處!!
71. To 70 2019-03-08 17:06:42
醫生應該話俾你聽你嘅病冇得醫, 唔駛再返黎睇嘞。
72. To 71樓 2019-03-08 18:44:37
馬雲有句金句:「癌症並不是絕症,人蠢才是絕症。」

因為「人蠢冇藥醫。」
73. 林正財 2019-03-08 22:31:45

【長者醫療券檢討】僅向視光師開刀?林正財:政府宜研究收費細項

2019年3月8日

長者醫療券的資助額每年增加,2019/20年度料達42億元,同時部分醫療界被指濫收醫療券,將長者戶口「一鋪清袋」。食物及衞生局、衞生署正檢討長者醫療券是否用得其所。政府考慮將視光師配眼鏡、驗眼的費用設封頂,限制每名長者每兩年使用最多1,000元配眼鏡。

今次政府初步只向視光師「開刀」,行政會議成員、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估計,是因為視光師的申報額上升得多,令人可疑;惟他認為政府應檢視仔細數據,不可單單看「大數」就篤定該行業有問題,又指衞生署應改變機制,增加人手主動調查涉嫌濫用醫療券的個案,而非等候投訴再跟進,這樣才能長遠起監察作用。

半成每宗申領多達$5000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公布財政預算案時,公布向長者派糖,醫療券金額在年度加碼,每位合資格長者可獲額外1,000元,醫療券的累積上限由5,000元提高至8,000元,全年經常開支增至42億元。另一邊廂,衞生署與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合作進行醫療券檢討,料本月內公布檢討結果。

據消息人士表示,留意到視光師申領的數額大幅增加,由2017年的2.89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7.6億元,增加1.6倍;有約5%的申報金額,每宗達4,500至5,000元。外界早有意見質疑,視光師為長者配昂貴眼鏡是否有需要,但業界則反駁,配部分功能較佳的眼鏡有實際需要,惟也承認行內有害群之馬。視光師業界強調,不應因此就對視光服務設封頂價。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詹振邦狠批,加設上限是踐踏其業界專業。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林正財:買花膠不會一買就三千元

一向關注醫療券服務的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表示,衞生署就配眼鏡的封頂金額或可再商討,他認為改革醫療券的核心是去除極端收費,「封頂價可以係收費中位數或75%」。對於消息指今次政府僅向視光師開刀,卻沒有措施杜絕中醫師收取醫療券出售貴價藥材海味,林正財說可能「中醫無咁嚴重濫用」。

然而他認為衞生署不宜只着眼「大數」(申請金額總數),而應分析「細數」,例如實際申領宗數,「買花膠唔會一買就三千蚊,金額細啲」,以分析中醫業界申領醫療券的情況,惟他承認有技術困難,因中藥材沒有標準收費。

食衞局的數據顯示,除了視光師外,去年中醫申報的總金額也有逾倍升幅。(醫療券網頁圖片)

翻查衞生署2018年數據,西醫申領的醫療券總額最多,達11.55億元,按年升55%;排第二是視光師,達7.6億元,按年升1.6倍;中醫排第三,達5.33億元,按年升一倍。按每宗醫療券的申報計算,視光師的申報額中位數為每宗1,951元,是各行業最高,中醫中位數是每宗245元、西醫則每宗300元。(看下圖)

74. 醫生食大麻被捕 2019-03-08 22:36:09
屯門醫院一名急症科醫生涉嫌在當值期間失蹤及精神異常,院方就事件報警及暫停該名醫生職務,消息指他曾吸食大麻。

屯門醫院表示,涉事醫生隸屬急症科,在星期二晚上十一時許,當值期間一度離開工作崗位,同事透過廣播及手提電話都找不到他。該名醫生於午夜時分返回工作崗位,精神及情緒有異樣。院方已經暫停涉事醫生臨床職務,並會檢視他過去三個月處理過的個案。

警方指,星期五接獲院方報警,指一名男醫護人員懷疑曾吸食毒品。警方在田心區拘捕48歲姓甄的男子涉嫌吸食毒品,案件交由屯門警區重案組跟進。

據了解,院方在該名醫生尿液樣本驗出懷疑含大麻。
75. 星島日報 2019-03-09 09:13:10

屯門醫院爆出一名姓甄醫生,在急症室當值期間疑吸食大麻被捕。

  (星島日報報道)屯門醫院急症科姓甄副顧問醫生,早前在當值期間「失蹤」,返回工作間後情緒有異,經測試後發現尿液疑含有大麻,懷疑在當值期間曾吸食大麻。據了解,甄早於前年與妻子出現感情問題,亦經常表示工作壓力大。醫院已即時暫停有關醫生的臨牀職務,並檢視該醫生當值期間的診症記錄,及過去三個月處理過的個案。院方昨日報警,該醫生被警方拘捕,正被扣留調查,由屯門警區重案組跟進。

  警方表示,昨日下午接獲報案,指院方一名男醫護人員懷疑早前曾吸食毒品。警方經初步調查後,今日在田心區拘捕該名四十八歲姓甄男子,涉嫌「吸食毒品」。

  屯門醫院表示對事件非常重視,有關醫生隸屬屯門醫院急症科,於本月五日晚上十一時許當值期間一度離開工作崗位,同事透過廣播及手提電話尋找不果。該名醫生於午夜時分返回工作間,同事發現其精神及情緒有異樣。

  據悉,該名醫生承認曾經吸食大麻,院方為他進行驗尿後,結果呈陽性反應。

  發言人指,屯門醫院已暫停有關醫生的臨牀職務,亦已安排急症科部門主管及資深醫生檢視該醫生於三月份當值期間的診症記錄,確定所有病人均得到適當治療。為確保沒有其他病人受影響,部門亦正檢視該名醫生過去三個月處理過的個案。發言人強調,會嚴肅跟進員工不當行為,已安排人力資源部跟進並根據相關人事程序處理,及亦已就事件報警。

  據了解,被捕醫生一九九五年在中大醫學院畢業,○四年考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急症科)資格,育有兩名兒子,二○一七年與妻子出現感情問題,妻兒已搬離住所,他亦曾在互聯網寫道:「人到中年,腰背痛,工作失意,老婆離婚,朋友離棄。」該醫生亦曾透露在公立醫院工作壓力大,稱「為了幫助病患,前線的總要賠上自己及家人的幸福。」消息指,該名醫生平日在家中露台有栽種植物的習慣,但警方未有在其住所或醫院儲物櫃發現大麻或大麻工具,正繼續追查大麻來源,而被捕醫生沒有相關案底。

  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若醫生干犯刑事罪行,事件必須上報醫委會,並審核醫生是否有操守及失德等問題,最嚴重可終身停牌。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亦指,根據《危險藥物條例》,大麻屬被規管的危險藥物,任何人士管有、吸食、販運或種植大麻,均屬違法,最高可被判罰款一百萬元及監禁七年;若吸食大麻後影響醫生診斷,令病人健康受損,法庭更會加重刑罰。


76. 海外醫生 2019-03-09 15:22:57
香港任何醫療人員或專職人員只是醫生的助手,醫生一職獨大,香港視光師又開不到藥,又不能轉介病人給專科醫生。又一抽水教授,一見香港醫生霸權持續即抽水,君不見香港醫生醫死人被捕,收番來讀全是名醫後人及自己人,全冇醫德,做手術中途走咗去。出過連Harvad醫科生都考唔到的試,何謂?不如叫齊啲教授,顧問,副顧問去考,有多少人考到?免試執業吧。又一仆街友,如果沒有HK實習,怎了解醫療系統及規例。真心仆街友,考LMCHK試難在太主觀,如果你叫考生考到,然後面試醫管局成功,實習做Houseman,然後要做夠6年Houseman 3萬蚊人工每月,才拿到香港醫科牌,如果唔叫你仆街咁叫咩嘢。我已是海外專科醫生,我人工都高過3萬蚊,我從讀書到工作都超過十年,考到LMCHK,都要係醫管局做Houseman實習醫生,人工3萬,仲要一做做6年,受着老seafood醫生迫害。但為什麼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醫科畢業生不用考執業試?這叫公平?再者,醫管局有限執業條件是要醫生考到專科試及3年專科試後經驗才發臨時牌。香港制度:6年大學,然後1年Houseman實習,正式執業,好多香港醫生就停下來不考專科,正常要花6年時間再考專科。
77. 停止醫學霸權 2019-03-09 15:33:07
太失望了,明明是時機比班香港醫生睇清楚世界多大,問題係醫生不夠。又俾私家醫生賺大錢,又想增加醫療券金額,有競爭先有進步先提高質素,當機立斷,停止醫學霸權,外國醫生可免試執業。係美國住的朋友都知,醫生大把,冇價冇市,自然秘撈。每年每間美國醫學院出產至少300個醫生。
78. 海外醫生 2019-03-09 16:33:24
除非說香港人個個都是骨骼獨特,其他地方的醫生都處理不來,只有港大和中大的醫學院畢業生才懂得照料,否則我實在想不到一個合理的說法,去反對外地醫生來港執業。諷刺是,香港各大診所見到那些醫生掛出來的銅牌證書,十居其八九是外國專科醫學院所頒發。究竟外國專科醫學院的證書,對香港醫生的專業水平有多大的保證?香港的醫生霸權,一邊用外國專科醫學院的銅牌證書自我陶醉,另一邊廂,同一班人卻在排斥貨真價實在外國畢業和執業的醫生。醫生的社會地位和超級豐厚的收入,乃建基於剝削病人。如今醫科生即使畢業於世界一流大學如牛津、劍橋、哈佛、史丹福,礙於本港畸型的醫療制度和以保護主義為由香港醫生霸權,要回港執業亦關卡重重...
79. 新加坡模式 2019-03-09 20:32:50

回應引入英聯邦醫生建議 醫學會:可探討新加坡模式

2019年1月29日

公立醫生人手不足問題多年未解決,醫護、病人同受病房逼爆的煎熬。醫生組織杏林覺醒成員、屯門醫院醫生黃任匡日前提出,認真考慮「重新認可英聯邦醫生資格」。而醫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今日(29日)亦公開支持有關建議。

香港最大醫生團體醫學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均強調沒有排外或「保護主義」。醫學會更認為,可探討新加坡的做法。然而,能否成功引入海外醫生,重點在於公立醫院有否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否則他們仍會流向私營市場,無助紓緩公院醫生不足。

本港在回歸前,海外醫生只要在英聯邦國家讀醫科,便可免試在本港執業。不過,英聯邦醫生制度隨着主權移交後取消,取而代之,是所有來港行醫的海外醫生,均需要考取執業資格試。2011/2012年因為醫生人手不足,醫院管理局透過醫生註冊條例的有限度註冊制度,向醫務委員會申請海外醫生到公立醫院工作,紓緩人手不足問題。

何仲平:只是醫管局人手不足

過去外界詬病,執業資格試非常艱深,不但要求海外專科醫生「一份卷考番醫科生5年讀嘅嘢」,且需要在醫院當實習一年是門檻太高。但部分醫生團體、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則認為,統一考試門檻有助確保醫生質素,又指過去數據反映是內地醫生的合格率較低,歐美考生的合格率較高。

醫學會會長何仲平接受《香港01》電話訪問指出,本港的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係HA(醫管局)不夠,無話私家不夠。」他解釋,目前醫生人手問題的徵結「唔係考唔考試(執業資格試),係(海外醫生)肯唔肯返嚟。」

至於公營機構如醫管局、醫學院為海外醫生申請有限度註冊,他強調過去自己作為醫委會委員,從未否決其申請,但最終在2012年至去年底都僅得30多人到醫管局工作。他強調,本地醫生並非「保護主義」,同意可探討新加坡設認可院校名單便免試執業的建議。此外,食衞局表示,正研究豁免通過執業試、並在醫管局以有限度註冊工作滿3年的海外醫生的實習要求,何仲平亦認為可以考慮。

醫學會副會長林哲玄表示,引入海外醫生時應訂立目標,現時是公立醫院醫生不夠,措施亦應針對這目標。他認為,可以考慮以新加坡模式,設立院校名單,只引入名單內的海外醫生。該批醫生需要在監督下在指定醫療機構工作約2至4年,「唔係畀佢周圍做嘢」。他不贊成重新採用英聯邦醫生免試在港執業的制度,因為不應「大開中門畀人入嚟(香港執業)。」

林續解釋,醫生水平應握在香港社會自己手上,而非依靠別人。不過,他強調即使考慮新加坡模式,細節仍需要仔細討論,例如採用哪些院校排名制度。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麥肇敬表示,以執業資格試確保海外醫生質素,是對不同國家、地區畢業的醫生一視同仁,而有關執業試內容是由醫務委員會、兩間大學醫學院決定。

被問到外界批評本地醫生有「保護主義」,為業界利益而對海外醫生設立很多關卡,他回應說「唔係排外」,強調現時有渠道讓海外醫生回港工作,包括有限度註冊制度,但現實情況是並沒有很多醫生願意回港,「而家公立醫院環境係咁、工作量多,一旦忙中有錯,責任誰屬?」他指這些情況是窒礙醫生來港的重要原因。

對於恢復引入英聯邦國家專科醫生的建議,特首林鄭月娥指業界就此議題仍未有共識,同時存在擔心,「唔可以話以後都唔做,但相信唔係可以即時處理人手問題。如果有溝通上誤會,前線醫生就會擔心係咪會引入好多醫生,影響佢哋。」她期望先以「最穩定的做法」處理流感高峰期,相關議題留待日後討論。

醫委會:須修例才可恢復免試承認英聯邦醫生資歷 

醫委會回覆查詢時指,根據《醫生註冊條例》第14條規定,除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的醫科畢業生外,凡有意向醫委會註冊以獲取執業醫生資格的醫科畢業生,必須通過醫委會舉辦的執業資格試,並須於認可的醫院或醫療機構完成一段註冊前的駐院實習及評核。如要恢復回歸前免試承認英聯邦醫生資歷的做法,需要修改《醫生註冊條例》。 

港大醫學院:歡迎討論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

港大醫學院表示,隨着人口老化及整體服務量不斷增加,香港對醫療人才需求持續上升,前線醫護工作壓力龐大,醫學院深表關注,支持當局在多方面提供支援;學院亦歡迎社會就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的安排作廣泛討論,同時考慮香港的整體利益、病人的福祉和給予本地畢業生適當保障,盡快對症下藥、就問題尋求共識。



80. 曾鈺成 2019-03-11 18:40:45
流感爆發,公立醫院不勝負荷,護士、醫生相繼舉行集會,抗議人手不足。

香港醫護人員長期人手不足,有目共睹;醫學界有些人卻堅決否認,把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工時過長、壓力過大的問題歸咎於資源分配不公、行政安排失當,甚至是人口政策錯誤,特別針對持單程證從內地來港的人。這些論調,有留意「土地大辯論」的人聽起來一點不會陌生:同樣是「沒有供應短缺問題」,同樣是「錯在分配不公」、「錯在人口政策」,何其相似!

事實是怎樣呢?數字是最有力的說明。以醫生來說,根據香港醫學會提供的人口與醫生比例統計,日本每千人有 2.3 名醫生,美國的相應數字是 3.3,英國 3.7,澳洲 4.0,一些北歐國家超過 6;由三十多個發達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平均比例是每千人有3.4名醫生。香港的比例是每千人只有1.9名醫生,比 OECD 國家幾乎少了一半。

隨着人口老化和人們對生活質素要求提高,社會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只會愈來愈大,醫護人手短缺的問題也會愈來愈嚴重。要讓醫護人員不合理的工作壓力得到紓緩,增加人手是唯一的治本之道,任何其他措施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增加醫護人員的一個途徑,自然是擴充本地培訓名額。但院校的擴展難免受到各種限制;實踐說明,以本地培訓為醫護人員的唯一來源,並不足以應付社會的需要。另一個應該開拓的來源,是從外地引進。

香港不是沒有來自外地的醫生,只是人數少得微不足道。香港設有非本地醫生的執照試;理論上任何外地醫生只要通過這個考試,便可以在香港行醫。但實際上這個考試開設以來,儘管投考的都是有經驗的外地醫生,及格率卻只有幾個百分點,通過這考試成為香港醫生的人寥寥可數。這現象說明,這個考試並不是為香港吸納外地醫生的有效機制。

解決香港醫療人手短缺問題,應從改革外地醫生來港執業關卡入手;本地醫學界首先要承認現行的考試安排不合理。立法會議員郭家麒醫生說,那考試並不難,「有本事的沒理由考不到」。不如請郭醫生自己去考一次作示範,看一個本地執業多年的醫生可以考得甚麼成績?(完)
81. 一幅圖看清 2019-03-12 11:28:44
一幅圖看清醫生反對醫委會改革玄機

政府倡修例改組改革醫委會,修例倘通過,醫生成員比例仍佔75%,屬絕大多數,但緣何醫生強烈反彈?

關鍵是改組後傾向支持醫生利益的成員比例,會由現時50%減至43.7%,少於維護病人與公眾利益的成員比例總和,換言之醫生難再「話事」。

現時醫委會由28個委員組成,當中24人屬醫生,包括7個由醫學會選出、7個由全部醫生選出;餘下10名則分別由衛生署、醫管局、兩大醫學院及醫學專科學院提名,並由特首委任。

按港府提出的修訂,建議醫委會全體委員增至32人,當中醫生委員維持於24人,除醫專提名2名特首委任委員,改以醫專選舉產生外,餘下22名醫生委員產生方法不變。

表面上修例後醫生成員仍佔絕大多數,但換個角度計算,現時醫委會的組成,有14個醫生由醫學會及全體醫生選出,代表醫生權益的一方;而餘下10名特首委任的醫生委員及4名業外委員,則傾向較維護公眾利益,兩者比例均等。

在港府方案下,代表醫生權益的一方雖維持14人,但餘下18人包括特首委任的醫生委員、醫專選出的醫生委員、病人組織代表、消委會代表及業外委員,則傾向較維護公眾利益。這意味維護醫生權益一方的比例降至少於一半(見圖)。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直言,維護醫生利益的成員比例有變,屬醫生界主力反對草案的原因,惟業界卻包裝成憂慮特首操控醫委會、放寬內地醫生來港影響質素,激化年輕醫生、市民支持,背後實為鞏固勢力。

彭又指,醫生業界明言反對引入海外醫生,背後擔憂為如有更多海外醫生,於公院服務,將可紓緩公立醫院壓力,「轉去睇私家醫療的需求就會下降」,當中利益顯而易見。

據悉,港府在與醫生業界商討的過程中,也發現醫生最驚的是引入海外醫生,憂慮醫生供應增,私營醫療「生意」就會受到影響,「令人感覺是一個(醫生)都不能多」。另一方面,醫生供應增,醫管局外判服務也會減少,亦影響私醫收入。

但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昨重申,修例草案一旦通過,由特首委任的委員就可影響免試有限度註冊醫生來港數目,醫管局將以人手不足為由將貨就價,聘海外醫生協助:「係咪真係唔夠人,真正係醫管局政策失誤(引致)。」

撰文 : 陳正怡 經濟日報記者

82. 香港01 2019-03-14 17:44:33

醫療壓力頻爆煲 輸入海外醫生可解燃眉之急

2019年3月13日

香港醫護人員壓力爆煲的問題最近引起熱議,情況已去到不能忽視的地步。周二(12日)晚,特首林鄭月娥終於偕同本身是醫生的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與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協會)成員會晤,商討對策。

協會在會晤後發出一份新聞稿,提出不少有益的建議,但沒有觸及更能有效舒緩問題的建議──引入海外醫生,令人遺憾。我們認為,在醫療壓力愈積愈多的情況下,「輸入外勞」可解燃眉之急,不單政府應予考慮,業界亦應鼎力支持。

在新聞稿中,協會批評政府的醫療政策缺乏遠見,例如在沙士後削減2,600多張病床、推出俗稱「肥雞餐」的自願退休計劃、關閉護士學校、削減醫科學額、緊縮醫療開支等,導致惡果陸續浮現。這個醫生組織又批評政府的思維僵化,只顧「節省開支和追逐賬面效率」,醫管局則「架構官僚」和「欠缺靈活」。

這些批評可謂一針見血,當局理應深刻檢討;至於協會提出、有關制定醫護人手比例標準和工時上限,以及推動醫管局精簡架構的建議,亦屬可取。然而,若要進一步舒緩醫療壓力,上述建議似乎未必足夠,當局還應在短期內引入更多海外醫生。

一直以來,部分醫生或許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總是搬出諸多理由,堅拒改革現有制度,引入更多外地醫生。雖然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曾在1月底表明,「歡迎任何擁有與本港同等專業資格的海外畢業醫生,遵從現有機制來港,透過有限度註冊,於本港公立醫院免考試執業」,但香港目前的情況表明,「現有機制」根本難以舒緩醫療壓力,來港的海外醫生人數,似乎還有進一步上調空間。

只要對比新加坡的情況,香港醫生「供不應求」的問題便十分突出:根據新加坡衛生部資料,當地2017年共有13,386名醫生,以新加坡面積為721.5平方公里計,每平方公里約有18.6名醫生,高於香港的12.9名。在「人口對醫生比例」方面,香港和新加坡在每千人當中,分別有1.93和2.39名醫生,香港的數字無疑令人汗顏。

香港在主權移交前曾實行「英聯邦醫生」制度,目前由於「政治正確」,當年的做法自然不易恢復。不過,「醫生來源」的問題其實不難解決──《香港01》曾經提議,政府大可仿效新加坡,設立一張「高質素院校畢業生」豁免名單,只要醫生畢業自名單上的院校,無論他是否來自英聯邦地區,都可來港執業,一切擇優而取。當然,引入海外醫生只是應急之策,長遠而言,港府應大幅增加醫療資源投入,開拓本地醫科生源、培訓和吸納頂尖教授,把香港建設成「醫療城」。假如行有餘力,香港甚至可向外地輸出港產醫生,澤被四海。

83. Now新聞台 2019-03-18 23:39:40

醫學會倡海外醫生受聘醫管局三至六年免實習

醫學會以問卷訪問二千八百多名本地醫生,近八成同意本港醫生短缺,當中六成八的受訪者反對海外醫生免考執業試。不過,有七成受訪醫生同意為通過執業試的專科醫生豁免現時半年的實習期,而五成六的受訪醫生認為,應規定海外專科醫生須在公立醫院工作三至六年。

醫學會指,調查反映業界普遍反對海外醫生免考執業試來港執業,但認同改善專科醫生執業安排吸引專科人才來港。
84. 【醫學會調查】 2019-03-22 23:17:51
引入「外援」不乏支持 確保醫生質素至為關鍵

2019年3月21日
香港醫生擔心取消資格試後難以保證引入醫生的水平,影響醫療服務質量;市民擔心資格試的繁瑣程序和公平性會成為外地醫生流入的阻力,難解香港醫生不足的問題。醫學會的調查報告則讓我們看到,看似站在對立雙方的香港醫生和香港市民,實際上可以有着共同目標:香港醫生不足的情況需要改善。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找到平衡點,既能合理有效地引入海外醫生,又能保證海外醫生的質量。


====================================
本周一(3月18日),香港醫學會發布調查報告,顯示56%的受訪醫生不贊同非本地培訓的醫科畢業生能夠豁免執業資格試在香港執業。此項調查結果易讓人聯想到香港醫生出於保護主義而無視香港醫生緊缺的狀況。然而事實上,倘若完整閱讀整份調查報告,則會發現部分受訪醫生們更擔心的是外地醫生資歷不足,水平不過關。而這也正是引入外地醫生問題的核心所在:如何採用更合理的外地醫生引入審核制度。

綜合整份調查報告,便能發現其實大部分醫生都意識到了香港醫生不足的問題,而在引入外地醫生的選擇上,他們更在意的是專業能力。調查報告中,只有19%的回覆並不贊同香港存在醫生短缺情況。其中,大部分的人認為短缺僅存在於公營醫療系統(90%)。亦即是說,至少在問卷回覆的群體中,絕大多數的醫生都承認香港醫生不足的情況,問題只在於如何解決這一情況。

問卷中,對於已通過執業資格試的外地醫生,61%的回覆稱可有條件地豁免他們的實習期。由此可見,本地醫生並非一味的對外地醫生有所排斥,在通過執業試的前提下,甚至有本地醫生贊同縮短或豁免外地醫生的實習期,他們並非單純的想要拒絕外地醫生的加入,而是更擔心引入的外地醫生的質素。

同時,調查顯示,相對來說本地醫生最能接受豁免資格試的群體是來自新加坡認可海外院校名單的群體(490人),佔有效回覆的16%,其次是英聯邦國家的醫科畢業生(345人)。若以專業資格論,香港醫生最能夠接受豁免資格試的群體為專科醫生(814人),其次為專科培訓醫生(429人)。

從這部分的排序可以看出,外地醫生的素質是影響本地醫生投票的關鍵。翻閱報告可見,香港醫生並非否認香港醫生不足的情況,而在引入外地醫生的各項方法選擇中,專業能力和認受性往往是他們最為關注因素。

報告中,新加坡認可的海外院校名單是最能被醫生們接受的取代資格試的方法,而這也與早前「01觀點」的提議不謀而合:政府可建立一個高質素院校畢業生的豁免名單,只要名單確實以質素為客觀考量基準,並廣獲社會認可,則不論是英聯邦地區,還是內地醫生,只要擇優而取,就不難打通制度障礙。

釐定豁免名單的可行性曾遭到質疑。比如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擔心,目前香港僅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在釐定院校豁免名單時或缺乏自主權,且難以派出考察隊作實地考察,以及與海外院校簽訂協議。然而這種質疑未必成立。更何況在這方面,香港其實有先例可循,比如目前香港法例允許輸入東南亞各地的家庭傭工,同時禁止內地家庭傭工輸入,並不存在缺失自主權的情況。在這樣的基礎上,若是因為尚不明朗的擔心而放棄嘗試可以解決香港醫療困境的方法,未免因噎廢食。

從報告和以往的採訪中可以看出,業界十分看重資格試,將其視為外地醫生資歷檢驗的重要憑證。然而1997年以前,香港曾容許在英聯邦地區受訓的醫生免試來港執業,這個方式多年來行之有效,也未聞醫生質素下降之說,反而有利本地醫生人數增長。

我們建議設定豁免資格試院校名單,意在放寬外地醫生來港執業限制,希望能夠盡快引入外地醫生以解香港之困。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認為設定豁免資格試院校名單是唯一的解決方法。實際上,執業資格考試的許多程序優化後,亦能成為引入免試院校名單外醫療人才的良好途徑。目前,外地醫生的執業資格試程序繁瑣不便,比如考試的具體日期僅提前6個星期公布,讓申請人難以安排時間應考;又比如首次報考執業試的海外醫生,必須親身拿着報名表格回到就讀的大學,並安排公證人監誓以核實身份。無論是要特意回到所屬大學又或是安排公證人到場,都增加了報名的繁瑣程度,加大了外地醫生來港工作的難度。

比起設立資格試考核外地醫生的能力,我們更關注香港醫生和外地醫生考試待遇的不同。本地醫科生可用六年時間循序漸進地完成多項專業試,外地醫生卻需一次過評核,在這種情況下的進行的考核是否足夠公平,是否尤其不利於外地醫生的資格認證?

我們支持增加引入制度的多樣性,簡化現行制度,並使現行制度更有彈性,以便引入外地醫生。引入外地醫生不僅能解現時香港醫生不足之困境,長遠看也有利於香港醫療環境。

總結來說,由此次的醫學會報告可以看出業界也已經認識到了香港醫生不足的困境。而根本衝突在於醫學界注重外地醫生的素質並過於依賴以資格試作為外地醫生資歷的檢驗。但實際上,對於外地醫生資歷的考核不僅只有資格試一種辦法,即便施行資格試考核,也可以對程序進行簡化,豐富制度彈性和公平性。設置更合理、有效的外地醫生引入制度,應是共同的目標。
85. 至為關鍵 2019-03-28 12:46:08
其實都唔駛講咁多, 不如睇吓最近機場打針, 倒潟蘿蟹, 有人去排左四日都打唔到針, 就係全港問題的縮影, 如果官府話針係必須要打, 就要安排點樣俾啲人打, 否則便是可打可唔打, 純粹一廂情願, 但係覺得自己有需要的人就會太多, 人人來排, 然後歸咎善堂唔夠米派。
86. 海外醫生執業無望 2019-04-03 19:56:09

否決放寬海外醫生執業 醫院人手將持續短缺

3 April 2019

【Now新聞台】醫務委員會否決放寬海外專科醫生通過考試後豁免實習安排,主席劉允怡指,從票數見到反對力量大,又指方案已經是較寬鬆,但都被否決,其他方案要獲支持更困難。

現時海外醫生在香港註冊為醫生自由執業,除了要通過執業試,還要完成一年實習期,令不少海外醫生卻步。醫委會開會討論四個豁免實習期方案,最終全部被否決。

四個方案中票數最近的僅差一票,方案要求海外醫生於醫管局、衞生署或兩間大學醫學院,以有限度註冊工作三年,期間通過執業試,並擁有海外專科資格,可豁免實習期。其他方案包括通過執業試後,再在公立醫院或於公營機構工作滿三年,亦可豁免實習期。

主席劉允怡指從票數見到反對力量大,又指方案已經是較寬鬆,但都被否決,其他方案要獲支持更困難。

身兼香港病人政策連線的醫委會委員林志釉認為,維持現有安排下公立醫院人手將持續短缺。

醫委會指,由於負責提出方案的工作小組已解散,若將來重新討論將要再成立工作小組。


87. 反對力量大 2019-04-04 00:25:07
一開始 一開始 不可再終止
HOW ARE YOU MY FRIEND 終於可望你千遍
常常懷念當天 常盼一天 分散的可再見
I MISSED YOU MY FRIEND 身邊的或已改變
人隨年成熟一點 明理一點 但情未變

你的聲音用詞 仍然像你舊時 
縱使隔別長日子 不減暖意
燃亮了我 從未變過 像最初

乾一杯 乾一杯 恭祝友誼 
一開始 一開始 不可再終止
來日世界到了盡時 你我到了盡時 兩心也同疾馳

乾一杯 乾一杯 恭祝友誼 
一開始 一開始 不可再終止
明日你我說再會時 彼此心思心意 即使不講都心知
88. 醫委會主席暗指有人言行不一 2019-04-04 11:00:40
放寬海外醫生實習 醫委會主席暗指有人言行不一 團體:拿出證據

醫委會昨日(3日)開會討論放寬海外專科醫生實習期安排,委員未能在會上達成任何共識,最終全部否決4個方案,當中包括放寬海外醫生實習安排。醫委會主席劉允怡回應指,政治方面「講同做係兩回事」,不批評個別人士言行。

醫學會副會長林哲玄今早(4日)在商台節目表示,對投票結果感到意外,他估計反對者認為需要保留實習期。對於劉允怡的說法,林哲玄促對方拿出證據,更批評劉沒有承擔,「投票方式係佢自己決定。」

醫委會委員何栢良在另一電台節目則指,業界早前已就相關建議有討論,委員亦未有大量反對意見,認為建議全部被否決,主要與投票方法有關,明言對結果感到無奈及可惜。

林哲玄認為,昨日席間沒有否決整個豁免實習期提議,只是否決4個方案,他估計半年內可再提出其他方案,但相信需徵求法律意見才能有定案。

何栢良指出,對投票結果表示無奈及可惜。他指出,醫生及業界早前已就相關建議有討論,醫委會亦未有大量反對意見。雖然細節上仍未有共識,例如在醫管局工作三年或五年才能獲免實習等,但整體上並無爭議。

他認為,是次建議全部被否決,主要與投票方法有關。他解釋,理想的投票方法,應是四個選項投票選出一個,若未有選項獲過半數,得票最多的2項應再投票。然而,根據上次開會的做法,卻要在四個選項中,有一項獲過半數才能通過,故最終全部被否決。

他又說,雖然自己對投票方法有意見,但根據議事規則,投票方式須由主席裁決,即使要修改議案條文,亦要獲批准,故明言對投票結果表示失望。被問及未來會否再就建議再度投票,他指出,議事規則列明,同一議題在6個月內不能再在會上討論,故未有仍需諮詢法律意見。

政府昨日晚上發聲明,對結果表示「遺憾及失望」,會繼續探討及推展各可行方案,以應付醫生人手短缺的問題。醫學會昨晚亦發聲明,指醫學會早有共識完全豁免上述醫生的實習期,對今次結果感到十分遺憾。
89. 醫管局 2019-04-05 16:34:17

醫管局促盡快重啟選舉 無披露局方代表投票撐什麼方案

醫務委員會前日(3日)全數否決了4個放寬海外醫生實習期的方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早(5日)亦在網誌坦言,對結果感到遺憾及失望。一直希望引入更多海外醫生紓緩人手不足的醫院管理局,回覆《香港01》查詢指,希望醫委會盡快重啟相關方案,改善或豁免非本地培訓醫生實習期以吸引非本地註冊醫生到公院服務,惟醫管局未有披露代表局方投票的九龍中醫院聯網總監盧志遠票歸何處,亦沒有表明醫管局支持哪個方案。

四個放寬海外醫生實習期的方案全數被否決,政府、醫生及病人組織均表示失望,希望醫委會重啟選舉。四個方案中,方案一及三較為寬鬆,因為並沒有規定海外醫生考執業試後「綑綁三年」在公院工作。(見上圖)

方案一被稱為「政府方案」,內容是海外專科醫生考執業試後,若曾在醫管局、衞生署或大學醫學院工作滿三年,即可免實習,方案在14票贊成、15票反對下被否決。

方案三則明顯為配合增加公立醫院醫生人手而設。在該方案建議下,海外專科醫生考執業試後,若在醫管局工作滿三年,即可免實習。此方案結果只有3票贊成、反對票有22票、棄權票有3票及1票空白。

立法會議員陳沛然早前坦言,自己就方案三投下贊成票;據了解,另一票為業外委員投下。醫管局發言人今日回覆《香港01》查詢,沒有披露局方代表盧志遠醫生的投票意向。究竟方案三餘下的一票贊成票由誰投下,便不得而知了。

醫委會選舉知多點

1. 醫委會委員分為選任委員、委任委員。人數是16:16。共32人

2. 醫生委員、業外委員(包括病人組織),人數是24:8

3. 醫生委員:包括7人由醫學會選出、7人由全港醫生選出、4人為醫專代表、2人是中大醫學院、2人是港大醫學院、1人是醫管局、1人是衞生署。

4. 在4月3日投票當日,有30人出席,其中29人有投票。暗票進行。每個方案獨立表決,即一人有4票。

(綜合多方消息人士資料)

醫管局發言人回覆指,醫管局一直支持放寬在公立醫院經有限度註冊工作的海外醫生通過本地執業試後的實習要求,惟醫務委員會在4月3日的大會上未能通過相關方案。醫管局希望醫委會能盡快重啓相關討論,通過改善或豁免非本地培訓醫生實習期的方案,吸引更多合資格的海外醫生來港,並於公營醫療系統服務。​

主席劉允怡:投票方法公平公正 委員何栢良:願做證人司法覆核

對於四個方案均被反對,不少委員稱是投票機制出問題所致,劉允怡昨晚發新聞稿指,投票機制是根據《醫生註冊條例》第4(4)條而定,且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強調投票方法是公平、公正(fair and just),並不影響投票結果。條例內容是「在醫務委員會會議上提出或產生的所有問題,須由出席並就該問題表決的委員以過半數票決定。」劉允怡在新聞稿表示,每個方案有五個選項,包括「以上皆非」。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社交網站Facebook表示 ,從來沒有第五個選項表決,投票方法是由主席裁決,有委員曾經提出以四選一的方法投票,被主席以其權力否決了。何栢良引述法律顧問的觀點指出,政府可提出司法覆核,何栢良更坦言,若有需要,他願意出庭作證,支持政府提出司法覆核。


90. 劉允怡稱非由他提出暗票表決 2019-04-11 10:18:19
【醫委會】下月再議放寬海外醫生實習方案 劉允怡:將提明票表決

2019年4月11日

醫委會早前否決放寬海外專科醫生實習期方案,惹來社會熱議,坊間亦要求醫委會盡快召開會議討論有關議題。醫委會主席劉允怡昨日(10日)公布,稱鑑於事件的重要性,將會在下月8日的會議上,動議根據會議常規第19(4)條,讓醫委會再次考慮有關事宜,並以委員同意的投票方法進行表決。

醫委會主席劉允怡自否決方案後一直未有正面回應事件,今(11日)首次開腔回應。他表示,至今已與多個委員討論,已決定下次會議會用明票投票,「因為要對公眾負責。」他又明言會錄下反對動用明票的聲音。劉允怡又稱,對上一次方案不被通過,「做法都係按照法律顧問建議…點解我要負責任呢?」

醫委會主席劉允怡指,過去一直未有回應事件,是因為在背後「做好多功夫」;又指坊間的批評不值得反駁,形容如何能夠改善情況才是最重要。他稱,已接觸到不同的持份者、委員,所以昨晚(10日)才提出暫停執行會議常規第16(1)條(暫時擱置6個月內不得就同一議題進行討論及表決的限制)。他又透露,相信有關決定獲最少三分之二委員支持。

劉允怡又指,下次會議主要會討論放寬海外醫生實習的方案,其他方案如無迫切性會退後到再下一次會議。他預料,下次會議的開會時間會相當長,因為「要做好多決定」,包括以投票決定投票方案。

有意見認為,醫委會早前以獨立投票方法就四個方案決議,並用暗票投票,做法並不恰當。劉允怡回應稱,目前已有更好的投票方案,但未能透露。他又提到上一次是有一委員建議用暗票表決,但強調並非自己提出。他指在下月會議中,將會主動提出用明票表決,「因為要對公眾負責。」他又明言,屆時會錄下反對動用明票的聲音。

劉允怡又提到,四個方案都被推翻是「意料之外」,因為四個方案之間只有「好少差別」,而各委員也早已有共識。惟他重申投票機制無問題,「四個方案拎出嚟,表現到每個人意願,法律上係無錯。」其後他在另一個電台節目中又直言,方案不被通過,自己並無責任:「做法都係按照法律顧問建議…點解我要負責任呢?」

香港醫學會副會長、醫委會委員林哲玄今早亦有在電台節目上指,「只要能夠盡快討論,任何方法都無所謂。」他說上次投票方法的確並不理想,建議下次可以考慮使用多輪投票方法,集中票源;他又認為距離下次開會尚有大半個月時間,「可以討論多少少先投票。」
91. 收回醫委會權力 2019-04-13 10:47:16

建制、泛民議員倡收回醫委會權力 於立法會修訂醫生註冊條例

2019年4月13日

醫務委員會早前否決放寬海外專科醫生實習期方案,立法會建制及泛民議員都表示不滿,認為引入海外醫生可緩解公立醫院醫生不足。民主黨黃碧雲預告,如醫委會不改革,在立法會提出修訂《醫生註冊條例》,令海外醫生可來港執業;民建聯葛珮帆就指出,有部分本地醫生一直恐嚇港人海外醫生不專業,但事實並非如此,民建聯很快會就收回醫委會部分權力作討論,料會有方案提出。

黃碧雲今早(13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早在香港回歸前,英聯邦地區醫生可在港免試執業,但其後修改法例,令海外醫生回歸後一定要在香港考試,才可註冊執業。她又說醫委會32名委員中,只有8名非業界委員,由醫生業界主導,質疑醫委會是「醫學霸權」,沒有將公眾利益放在最高考慮。她續指,若醫委會未能改革,就會在立法會提出修訂《醫生註冊條例》,令海外醫生可來港執業。

葛珮帆批評 本地醫生經常恐嚇香港人

葛珮帆批評,有本地醫生經常恐嚇香港人,稱海外醫生不專業,只有他們專業。她同意應收回醫委會權力,黨內很快會就收回醫委會部分權力作討論,料會有方案提出。

立法會將於5月15日大會上休會辯論該放寬非本地培訓專科醫生的實習要求,動議由行政會議成員、自由黨張宇人提出。他狠批醫委會就引入海外醫生設多個門檻是剝削和刻薄同業。被問到會否擔心會引入內地醫生,恐影響醫療質素,張宇人稱廿年來中國的醫學也有進步,而且中國未有定義何為「專科」,內地醫生不會來到香港執業。他強調,現階段無人要求放寬內地醫生來港,大家不用擔心。

黃碧雲建議,香港可仿傚新加坡,只允許某些地區的海外醫生來港,做好質素把關。

92. 民建聯 2019-04-17 13:27:59

民建聯倡在醫管局工作滿5年 可免試成註冊醫生

醫生人手不足,醫委會卻全數否決4個放寬海外受訓專科醫生實習的方案,立法會議員紛紛表示關注。民建聯今日(17日)提出《2019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蔣麗芸表示,建議非本地培訓醫生若獲醫管局聘用,並獲醫委會批予有限度註冊,在醫管局工作不少於5年,僱主證明其醫管局工作表現令人滿意,可正式註冊為醫生。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左)指,有腫瘤科醫生指現時人手嚴重不足,為「生死危急邊緣」,她強調不能以醫生利益凌駕公共利益。(陳芷昕攝)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左)指,有腫瘤科醫生指現時人手嚴重不足,為「生死危急邊緣」,她強調不能以醫生利益凌駕公共利益。(陳芷昕攝)

葛珮帆:條例草案屬溫和修例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有腫瘤科醫生指現時人手嚴重不足,為「生死危急邊緣」,她強調不能以醫生利益凌駕公共利益,所以民建聯提出修訂條例草案,她形容這是溫和的條例草案。

立法會議員李慧琼稱,醫療系統逼爆,醫管局沒有實際增加病床,亦沒有大型醫院落成,要求提早啟動10年醫院計劃,強調香港不能等待至2036年才得以增加9000多張病床。實際上,本港2016年已經開始第一個10年醫院發展計劃,而特首林鄭月娥在18/19年度的施政報告,已邀請醫管局籌備第二個10年醫院發展計劃。

93. 政府方案跑出! 2019-05-08 20:12:02

【海外醫生】醫委會豁免實習方案 政府方案跑出!主席投關鍵一票

醫務委員會上月3日商議豁免海外專科醫生實習(評核期),惟全數否決4個方案,惹來社會不滿,醫委會決定今天(8日)暫緩執行半年內不得再議被否決議題的會議常規。由今日下午一時半開會至今達6個小時,結果是被視為政府方案的港大醫學院教授鄧惠瓊方案成功跑出。根據該方案,曾在醫管局、衞生署或兩間大學醫學院任職3年的海外專科醫生,如通過執業試,便可免除實習,直接取得正式醫生牌照。

消息指出,最終一輪投票是醫學會前會長蔡堅方案及港大教授鄧惠瓊方案之爭,32個委員當中,各自有16人支持,最終由主席劉允怡投多一票關鍵票,以17票過半數通過鄧惠瓊方案。

醫委會今日共有三個方案付諸投票,採取淘汰制,以明票進行。在第一輪投票,林志釉的「方案六」遭否決,只剩下醫學會前會長蔡堅的方案,以及被視為政府屬意的港大醫學院教授鄧惠瓊方案在下一輪投票。

結果在第二輪投票,蔡鄧兩個方案都各有16票支持,打成平手,由主席劉允怡投下關鍵一票,鄧惠瓊方案以17票勝出。

料三至四星期可實施豁免實習

醫委會主席劉允怡表示,港大代表鄧惠瓊提交的方案跑出,「(方案)應該盡快開始,相信三至四周可完成所有步驟!」他形容會議氣氛相當好,沒有大爭議。劉允怡稱第一輪投票中,港大鄧惠瓊方案和醫學會方案分別得15票,病人組織代表林志釉的方案獲得1票,當中一票為廢票,廢票原因是該委員誤投兩個方案所致。而第二輪投票是港大鄧惠瓊方案和醫學會方案各得16票,根據醫委會規則,由主席投下決定一票,最終由港大鄧惠瓊方案跑出。

劉允怡又強調不接受任何建議指教學科研非臨床部分,稱醫科生由他們教導,說他們不懂臨床是不合理,又舉例指「教車師傅有冇理由唔識揸車」。

劉允怡:其實唔係好吸引,但無論點我哋行咗第一步

被喻為最寬鬆的方案出爐,是否有助吸引大量海外專科醫生來港?劉允怡坦言「唔會好多」,他更引述醫學會前會長蔡堅稱,不會多過10個人,劉允怡更表示「呢個其實都唔係好吸引,但無論點我哋行咗第一步!」他認為踏出第一步後,為增加醫護人手仍有多方面要處理,他認為醫管局要挽留醫生,而增加醫科生是「遠水不能救近火」。

對於林志釉向傳媒表示,有人向他表示若他不投政府方案,「會輸得好慘」,劉允怡表示未有聽聞相關投訴,不清楚他受到甚麼人威脅,建議他應報警處理。

最終豁免實習方案出爐。委員之一、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會後見傳媒,他表示由港大鄧惠瓊提出的方案獲通過,何栢良稱尊重結果,他認為討論過程更重要,各委員在會上均有機會發表個人意見,充份交流雙方意見,而委員在豁免非本地醫生實習的方向上有共識,惟細節及動議有所不同。他本身支持醫學會蔡堅方案。

另一委員、立法會醫學界議員陳沛然在網上發表聲明稱,醫委會委員已盡力提出切實可行,以病人安全為本的方案供選擇,而他們尊重醫委會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