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精英文集 返回
浏览人次:5873    回应:0
精英文集

改革房策

 

冯检基
立法会前议员

2021年3月6日 (东方)

  就「自置居所对香港社会经济的影响」简报资料,昨日已讨论过两个范畴,今日继续。

  三、谁有能力购买住宅?回归时,有能力置业的,不论是哪一个组别,都是占两成左右,比较平均,只是退休人士比例低一点,16.5%。到2019年则有了很大变化,35岁以下年轻人组别跌了三分之二,而其他组别(60岁以上、退休人士和曾接受高等教育人士)却升了一倍,这说明年轻人未有经济能力承担买楼。由1997年至2019年,本地生产总值升了109%,但私人住宅单位总值却升了190%。而楼价在15年内升了4倍。年轻人毕业,进入社会工作大约10年,基本上薪金追不上楼价。自置住所就转到入息高以及储蓄多的长者和曾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手上。

  四、激化贫富悬殊。由於这15年楼价是火速上升,持有物业的人(占51%),其资产增值远远高於无物业的家庭,再加上租金昂贵,拥有物业成为制造贫富悬殊的一个要素。而讽刺的是,香港是全球10大富裕城市,但140万市民却要在贫穷中生活和挣扎。

  面对这个情况,回归后4个特首都说房屋问题是重中之重,但除了首任特首任内大量兴建房屋,其余特首的建屋量都下降。

  要改善香港人的住屋问题,笔者建议(1)加入「人本经济」概念,建立第二房屋市场:政府须放弃以自由市场经济和积极不干预的价值和眼光处理住屋问题,应该是市场归市场,住房归住房,各不相连。换句话说,政府设立第二房屋市场,日后房委会兴建的出售房屋,只容许在新的售价政策下,售予或转售予符合居屋资格人士或房委会。

  (2)落实服务八成无物业家庭:现时居屋入息限额是单身人士为3.3万元,是收入最高的两成。而二人或以上家庭,入息限额是6.6万元,是全港家庭收入最高的16.5%。换言之,房委会日后须服务全港84%无物业合资格家庭。(3)设立跨部门的土地规划小组,早期由特首领导,寻找土地,合理地分配予市场、第二市场和出租公屋。小组并建立土地银行以应付不时之需,运作顺畅后,小组交由政务司主理。(4)与发展商和土地大业主商讨合作发展房屋(包括私楼和公营房屋)计划。(5)适当填海。(6)考虑黄远辉主持的「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建议。(7)设立临时居所,让轮候公屋3年或以上的家庭可以迁入暂住,直至公屋轮候降至3年。

  香港的财富是香港人的,政府只是管家,但这个管家却不以人为本。政府赚得千亿万亿,但市民连合适的居所都欠奉。住,是人的基本,政府须尽全力,用尽方法和法规兴建足够住屋,令市民安居乐业!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