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文亮语 返回
浏览人次:46495    回应:43
文亮语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回应 / 留言规则
  1. 禁止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
  2. 禁止以名称/昵称/绰号/同音字等批评或映射任何人士、机构、公司;
  3. 禁止发布有关招聘、推销、广告等内容;
  4. 禁止公开任何个人资料(如电话号码、电邮地址、即时通讯帐号等)。

敬请留言者自律。本网站保留删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权利。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
1. 汤文亮 2012-01-20 11:40:42

各位早晨

 

TODT及各位

 

DT多谢仗义执言,但这种事每日都会发生,实在毋需费心。

 

陈增涛兄拥有两个博士衔头,曾经是法国大学教授,网主黄兄与他稔熟,才邀得他执笔。

 

陆振球 (人称球叔),是明报地产版编辑,明报要求之高,大家早己知道。我刚与他完成在理大发表2012年楼市预测,是学分课程,当时有近1,000人听讲。

 

我常与他们晚膳,陈兄对红酒之认识非常之专业,每一次饭局我必定小心翼翼拣合适配搭的红酒,我们大家在此评论实在已引起很多人注意。不少在国内、国外工作的香港人,都会以此网站消磨时间。

 

除多谢阁下之外,尚有云兄、无奈、仲达、上善、先生、八十后bankerAnggie T等,未能尽录,我们希望大家畅所欲言,若受攻击,一笑置之可也,同时,我只希望不要冒充别人的名字发言,多谢!

 

2. 好过年 2012-01-20 12:13:27

福利主义要香港灭亡, 必先要令香港人疯狂!!

噚日睇新闻已经有泛民议员要求政府今年每人派$8,000.00!!

咁不如下年每人派8亿吖....

3. 王先生-平时嗰个 2012-01-20 12:22:56
汤博士---承蒙错爱,小弟幸甚,因年近岁晚,极之忙碌,未能到此发表最新观点,但麦萃才这篇文章很值得一再重温!
两位博士,两篇文章,前后呼应,还小业主一个公道!!

 

推倒楼价换来重税 民怨更深

撰文:麦萃才 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拓展总监
栏名:房策透视

社会上有不少声音认为香港楼价太高,而楼贵高、租金贵是使企业经营困难以及市民住屋难的原因。社会出现了仇富的情绪,特别是对於地产商而言,於是便有地产霸权的批评出现。而有意见认为政府向大地产商倾斜,有点不公平的嫌疑。问题是这些批评与政府房屋政策有关吗?如果是的话,为何不去改善?个中又有何难题?

早前曾特首在电台节目中说,香港的高地价及高楼价是香港成功的代价,东京、伦敦、纽约也面对相同的问题。问题是香港成功的背后代价,你愿意承担吗?又或者宁愿香港不成功,那么大家可以少付出些?

私楼租户约百万 真正苦主

早前政府的施政报告,把房屋问题排列最前,认为是市民最关心的迫切问题。而房屋问题,往往是最棘手,最难解的事项。第一是「高楼价」下市民未能买私楼;第二是「租金贵」市民租楼难的问题。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这两者是相关的!

根据施政报告,香港有124万个家庭住在私人物业,其中87万户是自置物业,其余的37万户租住私楼。那么楼价贵会影响哪些人?

对於已拥有自置居所的住户,楼价高企当然高兴,因为他们的财富上升了。如果要局部变现,可以要求银行加按,套取资金。对於私楼租户来说,部分希望最终自己能购入物业,而这批人会对高楼价有怨言。

至於租金贵的问题,自置物业的住户不是问题,因为他们不用交租。如果拥有出租物业的就更高兴,因为租金上升,他们的收入便会增多。

那些对租金贵感到反感的,往往就是这37万户租住私楼的。租金上升,如果负担不来,便要大屋搬细屋,贵区搬去租金较廉宜的区域。业主更可能会把物业收回放售,因此楼市上升之时,这批37万的住户怨气最大,以平均每个住户有2.9位成员计,牵涉人数有107万人,占香港人口的15%!

公屋轮三年 中产买楼待何时

这批人,往往是夹心阶层,家庭收入高於公屋申请资格,但部分又未富裕到能够负担私楼楼价,因此要暂时租住私楼。所以对他们而言,楼价高、高租金是很恶劣的社会现象,需要改变。

政府要解决房屋问题,理论上不难。首先政府是土地的主要供应者,政府只需要有充足资源发展便可。问题是香港政府能否解决香港市民所有居住问题?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的开支,最终要有人承担,问题是谁?

两位拟似特首候选人都说政府要大力增加公屋建设。单是一个公屋单位的建筑费用,便要30万至40万一个。以中间数35万计,15,000公屋单位建造费便要52.5亿。如果要建3万个便要百多亿,中间还没有计土地平整费用,以及地价。如果要顾及公屋轮候册中三年上楼的承诺,香港每年公屋建造量便要多於30,000个,对特区政府来说是个负担。届时又可能有人会提出,公屋轮候册那十几万户三年便能上楼;那么住私楼租户之中那些非公屋轮候册的租户的,又能否取得政府资帮助,三年能上楼(买楼)?

香港的营商环境之所以能够位列世界最高排名的首几位,低税率是原因之一。而政府的收入来源,与很多西方国家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异。以2011至2012财政预算为例,占政府最大收入的是利得税,有969亿,占25.8%,而薪俸税有482亿,占政府收入的12.9%。通常这两项数字应占政府收入的很大比例,但对於香港特区政府,占所有的收入仅有38.7%,连四成不到(见图)。

严遏楼市 薪俸税难抵地价

香港薪俸税率低不在话下,而税网之窄,又是世界少见。在300多万在职人士之中,只有百多万人需要缴税,而其余的人士不用缴税之余还能享用社会福利。靠的是政府其他收入。其他收入有860亿,占总数的22.9%,至於其他非经营收入有64亿元,占1.7%。如果把这些收入全部加起来,大约占总数的63.3%。那么其余近政府四成的收究竟来自哪里?

地价收入620亿元,占总收入的16.5%是一个重要来源。这个数字会被界定为非经营收入,但实际上它比薪俸税的收益482亿还要多!假设把楼市推倒,发展商不投地,不补地价,整个收益便会是零,那么资金缺口如何弥补?如果全部由薪俸税去补,一是把全港在职人士都纳入税网,而且税率要大幅上升,例如把标准税率提升一倍,接近西方水平。那市民会接受吗?

印花税之中有400亿,占政府收入的10.7%,其中有部分是物业买卖印花税,其余的是股票交易印花税。如果楼市死寂,印花税便会大减。很多声音批评,香港经济单靠房地产及金融业是不对的,这个产业结构很不健康。但现实上特区财政上有很大来源,就是来自这两个产业,形成了一个千丝万缕的关系。政府还有9.5%的收入,是来自投资收益。经营投资收入占8.1%,非经营投资收入占1.4%,大部分收入是来自外滙基金的投资收益(见表)。

购物业如缴税 业主望楼价升

总体而言,政府收入之中只有八成是来自经营收入,其余两成是来自非经营收入。以2011至2012财政预算计算,假设碰上最坏的情况,股市楼市失利,库房便少收20%收益,约值750亿元!比起薪俸税总收入的482亿元还要高!所以政府要有些少财政储备去应付不时之需。

如果要作譬如,特区政府的财政,就好像一个家庭,丈夫每个月所给予的家用,不足够支持正常家庭开支。主妇要靠投资收益来补贴。正因为有这些补贴,才能够以这么少的家用,仍能维持家庭的运作。

说回高楼价,高地价政策,政府不贱卖土地,卖地与补地价收益才能支持政府财政。否则要纳税的人数要比现时的多,而且税率亦会加重。高地价,高楼价换来了低税率,某个程度来说也是一种隐含税项。这与一般的税项不同之处,是用者自付。换句话说,赚买物业,等同於向政府缴交了税项,而税项是从地价及印花税中缴付的。要明白一点,能够负担私楼的,会是经济较为富裕的中层阶层,而这一批中层阶层,亦是付税最多的一群。

如果问他们,喜欢高楼价但较低薪俸税?还是低楼价较高薪俸税呢?可能选前者居多。因为后者,所缴付的税款是每年缴的,而且支出之后,便真的少了资金运用。但前者则并不一样,因为物业有储存财富的用途,今天同高价买楼不是问题,虽然价格之中已包含了这样的隐含税项,但只要楼价维持现况或上升,当物业转手,便变相把这税项转嫁到下一位买家,结果等有没有纳税。

楼价跌兼加税 双重打击业主

当楼价大跌又怎样?这等於物业减值,业主如将物业转手,便不能把隐含税项全数转嫁给买家,所以负资产之时,业主怨气最深。正因为这个特性,所以一般业主不介意高楼价;但对租户来说,则是另外一回事,因为楼贵,租金亦贵,变相等於在租户之中加了税。个人住户等同加了薪俸税;公司等同加了利得税。最大问题他们不能享受高楼价的得益,却要承受高楼价高租金的结果。

以上的分析只能说出高楼价与政府财政收入的关系,以及现在香港资源分配的机制,并不等於认同这种机制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把香港楼价推跌,将会有87万户私楼居民会受害,财富减少。另外政府库房收益可能会减少数百亿,包括地价,补地价及物业买卖印花税,总数可能会比薪俸税还要多!而资金缺口可能要迫政府加税,包括薪俸税及利得税。这样持有物业的中产阶层,已承受楼价下跌而引负面财富效应,如果还要承担薪俸税上升的双重打击,相信民怨更深!

 
4. 韦良 2012-01-20 12:57:04

其实以为香港业主是愚蠢的人才是愚蠢的人。物业投资从来都应该是作长线。后生有力时供满层楼,老来退休便有安居之所,仲有一笔资产。一直租楼,唔通到七老八十仲要成日搬嚟搬去?我亦甚少见租楼的人可以二三十年后可以储蓄到等同他们租住的楼宇资产,到时老来龟没壳,怎么办?生活质素只有越来越下降。业主们先可能苦后一定甜;租客们先未必甜后多半苦,谁是聪明人谁是愚蠢人又何须言明!

 

常说地产业主无良,但鼓励人去弃楼买股的其实更无良。买股票美其名为投资,对一般散户来说实则上是赌钱。楼宇可予人安居,更能日后有所依靠和保障。只要能够负担供楼,对一般人来说,我没曾见过十几廿年后买股既人会好过买楼既人。也许我见识少见得人少吧。

5. 王先生-平时嗰个 2012-01-20 13:04:17

汤博士---希望你唔好为啲无事生非嘅人而唔开心!
想当年有人话个地球系圆嘅;地球系维住个太阳转嘅-----
俾人抽插到死都仲得,我哋俾人串吓,咪当拒哋无家教罗!
 
你呢度自开张以来,所写所言,有边一篇错到离晒谱??害人输到死??
做人嘅嘢,对得住天,对得往地,对得住人!仲想点??
 
系度同你、同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然后--发大财!!!!

6. 向泛民说不 2012-01-20 13:14:09

我都相信高地价问题,系一种毒品,但是如果要戒毒,又谈和容易。

废材最喜欢斩脚趾,避沙虫。

废了高地价政策,就如97到03年时,发生那么多问题,当时并无解决到的,今时今日,你废了高地价问题,当年的问题,也会出现,想问问,泛民和CY这些poor guy 有没有方案应对。

废材要知道,高地价是一种税来的,是冲着中产而来,当高地价消失的时候,等于政府失去了一大笔收入,但是废材又要为民请命,为基层派福利,钱从何来,废材又不愿意比销售税。在没有高地价的政府,销售税是很沉重的。废材一定要知道这一点。

香港的高地价,造就了一大部分的GDP的来源,失去了这快GDP,用什么来填补呢?难道又要中产吃二手饭。

饭民和CY,97-03年,没有了高地价问题,但是出现了以上两个问题,请给我们一个答案。

7. 香港人 2012-01-20 13:35:43

香港班乞选票政棍,只会将乞选票排第一位,靠派福利乞选票是最容易,最快捷,最有效.
香港整体利益,未来发展方向,他们根本不是考虑之内,而且,他们都没有能力,没有知识去改变.

如果高地价这个政策那么容易改变,为何董建华要下台!

8. 普通人 2012-01-20 13:55:49
cy是老董年代8万5政策出谋划册者,明知这种政策会造成什么后果,为什么仍然要咁做呢?唔明.
9. 小学生 2012-01-20 14:54:28
认同4楼. 股票市场就是香港的合法赌场.
10. 上善若水 2012-01-20 15:14:51

香港的高地价政策由来已久,当然问题好多,绝非完美,但已经自成一个生态:高地价是让部分人付出溢价买楼,然后政府将这些钱补贴另一部分人买入居屋、入住公屋,以及进行各种房屋建设。一旦要打破高地价的模式,试问现在有无行之有效的模式来替代?若有,请拿出来给公众讨论,若无则不能有破坏无建设。

文革时期,中国视文革前的教育制度为资产阶级的制度,要全盘废除,要建立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制度,结果新教育制度从未建立,旧的又被打破,结果造成那一代人多数文化素质极低,影响至今尚未消除。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11. 木子 2012-01-20 15:50:52
高地价政策, 最源远流长乃英国政府的赖皮策略, 香港作为殖民地之初, 本地政府没有银两, 英国人又不想对香港有额外负担, 於是抬高地价, 用作政府开支:
12. 王先生 2012-01-20 15:55:06

上善若水兄-----
 
你讲得有道理,那些政棍一味派糖!!
但又唔话俾人听啲钱要边个出!!
 
可怜重有啲唔知定嘅中产俾选票过拒哋,眞系自取其辱都唔知!!

13. SANDY 2012-01-20 16:16:02

最近谁又在要求全民退休保障?

那些蠢人真的认为香港发债会有人买吗?

只有增加税收才可以应付这巨大的支出!!!!!!!! 建议减差饷, 改用销售税, 那社会各阶层便公平了!!!

 

14. 无奈 2012-01-20 16:51:31
文革期中一句口号破旧立新,是权力斗争的一个手段,(和陈水扁、奥巴马竟选时大呼变、变、变获取民意如出一辙),旧的被打破了,新的并未确立,或者新的意念根本就不存在,是空想。这就造成十年浩劫,最大的创伤是当其时正在受教育的一代,这一代人时至今日仍活在过去的阴影,垂垂老矣,可悲。近至香港回归后十年,香港教育制度也经历了极大震荡,尤其是语言教育政策,盲目照搬西方英语教学的方式,忽略了香港家庭以中文为对话基础的事实,一刀切地搞英中、中中证明是失败的,社会代价无法估量。还有时下常说的80后问题也是回归后的产物,有时对他们的行为虽然不满,但归根究底,不是他们的错,是政府和政棍的错。上善兄借文革论高地价政策是恰当的,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值得香港借镜、比如有新意念就先论证,搞试点(如深圳),搜证、作结论就很科学化,概括一句就是摸著石头过河。俄罗斯人以为只论民主深度、不论经济发展,才有今天不少人怀念当年光辉。香港高地价政策还有存在的必要,除非有其他税收支付其日益庞大的福利开支。
15. FBC 2012-01-20 16:57:34
Youtube 疯传「黄成智需要一个翻译」, shame on him!
16. mini 2012-01-20 17:31:26

For those who have owned one property, they do need to pay high rates & rent to HKG even they have finished their mortgages. It is another kind of tax ! Are they really happy when the prices are going up ?

Everyone talks about the higher property prices in Hong Kong, but we have forgot the important points:  affordability & currency value.

Remember benefits need to pay & real estates in HK is a pillar industry. Guess how many people and other industries are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involved.

 

17. mini 2012-01-20 17:31:29

For those who have owned one property, they do need to pay high rates & rent to HKG even they have finished their mortgages. It is another kind of tax ! Are they really happy when the prices are going up ?

Everyone talks about the higher property prices in Hong Kong, but we have forgot the important points:  affordability & currency value.

Remember benefits need to pay & real estates in HK is a pillar industry. Guess how many people and other industries are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involved.

 

18. 小小小业主 2012-01-20 17:41:08
买楼是否愚人,无人能定是与否.但本人买楼只希望"安居安业",退休后有个居所.
如果楼价大上大落,睇唔到对小市民有好处,当楼价回落30巴仙,过去两年辛苦苦
储蓄的买家,将会变成负资产,市民怒气大增,对靠乞选票班政棍是一个好消息!
19. mini 2012-01-20 22:59:18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statistics, HK inflation rate goes up to 5.7%;

HK banks deposit rates are still near to zero;

U.S. 15-Yr Fixed Mortgage Rate @3.3%;

U.S. 30-Yr Fixed Mortgage Rate @3.9%;

U.S. Treasuries (10-Yr T-Note) Yield @1.9%;

U.S. Treasuries (30-Yr T-Bond) Yield @3.00%; and

German Treasuries (30-Yr Bund) Yield @2.5%.

As shown, all of these rates/yields are below the current inflation rate in HK. Also, they let us know that non-stop printing money really gives us penalty !

Before 1997, we had British Policies and after 2003/1Q we have had state policies. 30-Yr Urbanization in PRC and Chinese interests in properties holding/ investing remain unchanged. Further imagine, just 1 million households of overseas chinese and 1 million household of mainland chinese who will come to HK for any activities or for any independent needs.

It means the local property market is not only for 7 M population , but also for people from mainland and overseas in future. That is why the property indexes remain at higher level. In the coming months, we can still see the local utilities fees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fares will go up...

Unlike securities, there are no short sellings in real estates.

This time is really different !!!

20. 简体人 2012-01-21 10:37:53
内地惹火名嘴孔庆东在内地电视节目评论骂战事件时,连珠炮发臭骂港人是英国殖民者的狗、不说普通话的王八蛋、「一个字,贱」、「他妈的欠抽」、「香港人很多是狗」。......「故意不说普通话,是甚么人?王八蛋!据我所知很多香港人不认为自已是中国人,这种人是给英国殖民者当走狗当惯了,现在就是狗,你们不是人。」「英国人当年怎样对付香港这帮狗,拿着鞭子不老实就抽呀,用老百姓的话,就他妈的欠抽!」......,他最后结论说:「香港人是国际头等公民,多牛呀! 200万人住在不到 20平米的鸽子笼里,你有甚么好骄傲的?李嘉诚他们叫 200平米的房,号称豪宅,笑死人嘛!」
21. younggrandma 2012-01-21 10:43:54

I only know that we, property owners, are paying taxes in many different forms. Rates, Government Rents, Property Tax (for unit rent out), Stamp Duties........

Why they still hate us and saying that we are PA ......

22. 上善若水 2012-01-21 11:13:1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o5MSXZjmBE&feature=related

狂士孔和尚哗众取宠的嘴脸!

23. 向泛民说不 2012-01-21 11:34:18
从今天起,以后唔再写简体字!
24. 82 2012-01-21 11:39:12
82开市唔大跌就奇
25. 上善若水 2012-01-21 11:50:14

孔庆东之言论,粗鄙不堪、逻辑混乱、思想浅薄、自吹自擂、连基本常识也错漏百出。说其是“文痞子”也太抬举他了,估计与“骂街泼妇”差不多!但是就这样一个臭小子,竟然拥有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教授的衔头,而且在网上大受欢迎!再联想起曾经在内地网上红极一时的“芙蓉姐姐”等人,可见哗众者能得宠!怎样的国民素质,会产生怎样的“红人”。

上周六,小弟身在北京,偷闲去参观了老舍故居。参观的人不多,其中一对父子给我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那父亲用认真而且抑扬顿挫的语调向其小孩朗读老舍的名言,同时赞美老舍高超的文学造诣、和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最后那父亲感概道:

“唉!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大师了呀!”

儿子问道:“那现在有什么?”

“唉......!”父亲继续叹气.......。

现在有什么?是哗众取宠以求名利的“文痞子”?还是撩事斗非的“泼妇型文化人”,学一句孔庆东的话,小弟没有说所有内地大学学者,但肯定有部分内地大学学者是狗,欠抽的狗!

 

26. 向泛民说不 2012-01-21 12:31:13

楼上那位繁体字的向泛民说不,不要搞分化啦,大陆人同香港人都是中国人,有不少废材,喜欢排斥地方,其实都是废材。那位所谓的孔子后人同你一样,都系垃圾。

废材喜欢说鬼佬的福利制度几好,看看以下新闻:

经济不景,美国人不只房子断供、无瓦遮头,连死也死得没有尊严,不少家庭无力负担私人葬礼,要把家人葬於公共墓地,全美各地出现贫民乱葬岗,几十个简单木盒子,充作棺材,在长型大地洞内并排而列,甚至叠至八个高,还有婴儿尸体被集体放在一个棺木中。

我们香港呢?政府又要比贫穷人士,5万元的补贴。香港人对基层的福利绝对不比欧美差。

27. 向泛民说不 2012-01-21 13:25:37

“200万人住在不到 20平米的鸽子笼”,香港人真的要反省,他骂的有道理,为什么甘多公屋人士。

因为福利解决不到贫穷。那些福利棍,李乜仁,泛民垃圾,不要再搞社会主义啦,香港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自豪啦。

28. 王先生 2012-01-21 13:58:56
可见什么教授什么博士好多都系废柴,经常自以为是,乱乱噏廿四.
29. 向泛民说不 2012-01-21 14:11:51

楼上这为仁兄也是泼妇型的。哈哈

 

30. 六个社会对综援人士的常见误解 2012-01-21 15:27:30
综缓要入息审查才申请到,又要查家宅!!!!!!!!!!!!!!!
本港综援受助者的情况 (2009年更新版)
8. 六个社会对综援人士的常见误解
   

随著本港经济持续不景、政府财赤严重、传媒对小部分滥用综援的人大幅报导,政府在1998年所发表了《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检讨报告书》,社会渐渐有「综援养懒人」、「综援耗用政府大部分资源」、「综援被滥用」等论调。

同时,当时的港府为解决财赤,故此锐意大幅节流,当中包括在1999年6月实行新的综援措施,细节包括削减综援金额及津贴达10至20%、收紧资产上限和 强制领综援人士做义工等。其后,在2003年,港府因为多年累积通缩幅度的理由,再次分阶段削减综援金额达11.1%;2004年,更禁止新来港定居少於 7年的人士申请综援。 

乐施会认为,解决财赤固属当务之急,但是接受社会援助乃基本社会权利,政府和社会亦有责任关怀及照顾弱势群体,让他们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有尊严地生活。然 而,现时社会和传媒对综援受助人的负面评价,究竟是事实还是误解?我们可通过数据分析,全面地讨论综援受助者及综援开支的情况。

误解一:综援养懒人? 大多数领综援的都是「有手有脚」的健全人士?    

因失业而申领综援的家庭,是占所有受助家庭的少数。下图显示,截止2009年7月底,因失业理由而申领综援的家庭,其实只占所有个案的11.8%,因年 老、永久性残疾或健康欠佳而需要申请综援的,占综援个案总数近七成(67.6%)(社会福利署,2009)。

月综援个案的分类
(资料来源:社会福利署,2009年)


原因

个案数目

百分比

年老

152,820

52.7%

单亲

36,962

12.7%

失业

34,201

11.8%

健康欠佳

25,132

8.7%

永久性残疾

18,118

6.2%

低收入

15,882

5.5%

其他

6,989

2.4%



失业综援个案数目的变化与失业率有密切的关系,近十年本港失业率持续上升,因失业理由而需领取综援的个案数目也随之而增加(表一:失业人数与失业综援个案 数目的比较)。随著亚洲金融风暴、非典型肺炎等事件,本港的失业人数因而持续上升,失业人数由2000年的166,900人增至最高2003年的 275,200人,失业人数增加超过十万;而同期领取失业综援个案由23,573宗增加至50,118宗,但领取失业综援个案数目仍然远低於同期的失业数 字。而近年经济好转带动失业人数持续下降,失业综援个案数目亦随之显著下降,截至2008年年底,领取失业综援跌至31,772宗,虽然领取失业综缓比率 有上趋势,但这与整体基层就业环境和条件变差有密切关系(详见误解5)。总而言之,全港领取失业综缓的个案数目不足失业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可见大部分失业 市民都倾向不领取失业综援。

表十:失业人数与失业综援个数的比较
(资料来源:社会福利署,2009)

年期

失业率

失业人数

领取失业综援个案数目

2000

4.9%

166,900

23,573

2001

5.1%

174,300

28,886

2002

7.3%

254,200

40,513

2003

7.9%

275,200

50,118

2004

6.8%

239,200

45,231

2005

5.6%

197,600

41,436

2006

4.8%

171,100

37,819

2007

4.0%

145,700

32,893

2008

3.6%

130,100

31,772



误解二:新来港人士对香港没有贡献,但又多领取综援,霸占香港的社会资源?    

新来港定居少於七年的综援受助人,近年来持续下降,他们占综援受助人总数的比例近年均低於10%。而近两年下降的趋势更为显著,该比例由2002年最高峰的14.85%,回落至2008年的5.95%(见表十一)。

此外,在受助的新移民家庭当中,近一半是因为年老或单亲家庭而领取综援(政府统计处,2009)。故此,这些受助新来港家庭多是因为身体不佳或需要照顾年幼子女而申请综援。

乐施会认为,新来港人士(不论是否定居满七年)是获得香港政府批准,从合法途径来港定居的。他们与大多数土生土长的香港市民一样,是香港社会的一分子,故此他们有相同的公民责任,亦有同等的权利享用香港的社会福利。

表十一:新来港定居少於七年的综援受助人人数
(资料来源:社会福利署,2009)


年分

综援受助人

新来港定居少於七年的受助人
占总受助人数比例(%

新来港定居少於七年的受助人数
(年底数字)

总受助人数(年底数字)

2002

69,345

466,868

14.85

2003

71,927

522,456

13.77

2004

72,816

542,017

13.43

2005

60,178

539,963

11.14

2006

47,732

521,611

9.15

2007

35,677

496,922

7.18

2008

28,316

475,625

5.95



误解三:一个领取综援的四人家庭,每月领取逾万元的资助金额,收入比很多没有领综援的家庭更好?    

根据社署的数字,由2009年2月1日起,四人综援家庭的平均每月金额有$9,920,当中包括标准金额、各类补助金和特别津贴,即是说租金、水电煤及日 常生活费等都已经包括在内。根据2009根据社署的数字,由2009年2月1日起,四人综援家庭的平均每月金额有$9,920,当中包括标准金额、各类补 助金和特别津贴,即是说租金、水电煤及日常生活费等都已经包括在内。根据2009年第一季的综合住户统计调查,全港四人家庭的每月收入中位数 达$23,800,根据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贫穷线定在整体住户入息中位数的一半,那全港四人家庭的贫穷线就是$11,900($23800/2),低於 此贫穷线就被视为贫穷家庭。若将综援水平与贫穷线再比较,发现两人以上的综援家庭,每月平均所得金额均低於相应的
贫穷线,而四人综援家庭的水平更远低於贫穷线两成(表三:综援水平与贫穷线的比较)。

而社署统计所指的「平均金额」,是包括了所有家庭类别的综援金额,当中包含了许多长者及残疾家庭的特别津贴,如以一般健全四人居住在公屋的综援家庭为例, 实质约只有$8,000。事实上,这几年间,持续通胀,已经有许多家庭的收入追不上通胀,而综援金额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面对高通胀,综援家庭收入根 本难以应付生活开支,所以「综援好过打工,每月领取逾万元的资助金额」是一种误解。

表十二:综援水平与贫穷线的比较
(资料来源:劳工及福利局,2009;政府统计处,2009)


家庭成员数目

(A) 综援家庭的平均每月综援金额(由200921日起)

全港家庭月入中位数(2009年第1季)

 

[1](B)贫穷线

 

相差 (%)

A-B)/A

1

$3,874

$6,600

$3,300

14.8%

2

$6,357

$14,000

$7,000

-10.1%

3

$8,409

$18,600

$9,300

-10.6%

4

$9,920

$23,800

$11,900

-20%

5

$11,660

$29,600

$14,800

-27%

6+

$14,501

$32,000

$16,000

-10.3%



误解四:诈骗综援问题很严重?    

事实上,自设立综援以来,证实诈骗综援的个案数目一直也处於非常低的水平。在2008-09年,证实滥用综援占整体个案总数的0.29%,即是每 1,000宗个案中,只有不足三宗是诈骗综援(见表十三)。前社会福利署署长余志稳在2009年7月11日的立法会会议上重申「综援的诈骗个案仅占少数。 相比於其他国家,有关的情况并不特别严重。」由此可见,「综援被严重滥用」的说法只是公众的误解。

表十三:诈骗综援数目与同期综援个案数目的比较
(资料来源:社会福利署,2009)


年份(财政年度)

诈骗综援数目

同期综援个案数目

诈骗综援数目占同期综援个案数目的百分比

2000-01

332

228,263

0.15

2001-02

236

247,192

0.01

2002-03

389

271,893

0.14

2003-04

430

290,705

0.15

2004-05

665

296,688

0.22

2005-06

764

297,434

0.26

2006-07

896

294,204

0.30

2007-08

1021

285,773

0.36

2008-09

825

289,469

0.29


误解五:领综援好过打工?    

是综援福利太好,还是市场人工太低?

香港在近十年,分别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非典型肺炎以及最近的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市民,特别是基层人士的生活更见艰难。有一些主流论述认为只要整体经济 及就业环境得以改善,基层工种的工资自然随之调升。但当回顾2001-07年间香港基层工种的工资变化,尽管在2007年,正值香港人均实质本地生产总值 均录得8.4%正增长的同时,普遍基层工种的工资不升反降,当中以厕所清洁工、发廊洗头工及快餐店洗碟及清洁工录得最大跌幅,分别是-26.4%(与02 年数字比较)、-16.3%及-7.7%(见表十四)。

表十四:基层工种平均时薪比较
(资料来源:政府统计处,以该年9月份数字计算)


工种平均时薪/年份

2001

2004

2007

比较0107年时薪的调幅

中式餐厅洗碟工

$26

$23.6

$25.1

-3.5%

快餐店洗碟及清洁

$24.8

$23

$22.9

-7.7%

厕所清洁工

$29.5(02)

$19.9

$21.7

-26.4%

(比较0207年数字)

一般清洁工

$26.1

$24.3

$25.1

-3.8%

理发店洗头员

$24.5

$21.3

$20.5

-16.3%


根据近三年的统计数据,在就业人口当中,持续有多於50万人的每月收入低於$5,000,占整体就业人口近15%,即是每10个有工作的人当中,就有1.5个收入是「在职贫穷」人士(见表十五)。

表十五:每月收入少於$5,000的就业人口
(资料来源: 政府统计处2007-2009年第一季统计数字)

每月就业收入

2007 (000’)

2008 (000’)

2009 (000’)

<3000

148.6

141.8

142.8

3000-3999

266.1

281.5

280.8

4000-4999

117.8

97.4

96.9

合计

532.5

520.7

520.5

就业人口总数

3459.4

3534.5

3507.6

收入<$5,000占就业人口的百份比

15.4%

14.7%

14.8%


从以上可见,无论是在经济不景或复苏,基层人士依然尝不到些微的甜头,就算有工做,欲仍然贫穷!在这情况下,综援就是唯一一张安全网,保障贫穷人士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误解六:经济不景,持续通胀,打工仔没有人工加,政府却加综援及「出双粮」?     事实上,政府分别在1999年及2003年大幅削减了综援。政府在1998年发表《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检讨报告书》,在1999年实行了其综援检讨报告 书的绝大部分建议,当中包括了削减综援金额、收紧资产限额等。一个三人或以上的家庭「标准金额」就被削减了10%至20%;另外,亦向所有健全成人/儿童 受助者取消大部分「特别津贴」,例如电话费、补牙、眼镜等,只保留租金津贴、水费津贴、殓葬费,以及与就学有关的支出和幼儿中心费用;此外,更停止向健全 成人或儿童发放「长期个案补助金」。政府其后在2003年再次大幅削减综援,减幅达减综援标准金额11.1%。

自2006年起,政府基於通胀率高企,於2006年至2008年2月三次提升「标准金额」,但加幅只有0.4%至2.8%,以健全人士为例,加幅则由5元增至40元,远远追不上通胀。在大幅削减综援及高通胀之下,综援受助人的生活更是足襟见肘。 

虽然政府在2007及2008年额外多发放了一个月「标准金额」,但在通胀高企之下根本作用不大,反而令社会上充斥了一种「综援出双粮」的说法,社会对综 援受助人的看法更加负面。事实上,多发放一个月的只有「标准金额」,「长期个案补助金」及「特别津贴」都未有发放,即以一个健全成人而言,只是多发放了约 1,830元,并非主流社会所说的「综援出双粮」。

9. 结语:综援制度的重要性     作为社会服务使用者的综援人士,被社会和传媒塑造为社会包袱,而综援支出也被形容为社会的沉重负担。其实,综援作为基本的生活保障,它可以帮助有需要的家 庭、协助有经济困难的人士渡过难关、发挥了稳定社会以及促进社会关怀的作用。乐施会相信,接受社会援助乃基本社会权利,可惜在社会的标签下,有些真正有需 要的人却怕被背上综援的污名而被迫放弃接受援助。综援作为本港最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却因社会标签令有需要的人得不到援助,未能充分地发挥社会保障的作 用。

前社会福利署署长余志稳先生在卸任前接受乐施会访问时重申:「根据社会契约的概念,如果社会上有人未能应付生活需要,社会是就有责任帮助这些人,香港就是透过综援帮助这些人,所以综援不是一种施舍。只要是有需要的人都有权利获得这种福利。」

在现今变化万千的社会,我们的生活都承载著不少风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当自己在这一个处境时,都不希望受到歧视或不公平的对待,所以我们应正面对待综援人士,令保障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 

FROM OXFAM CYBERSCHOOL

31. 向泛民说不 2012-01-22 00:57:20

福利棍,不要再误导港人啦,乜老人综援和单身综援根本就是养懒人。记住综援并不是退休基金,老人综援根本就是滥用福利,如果老人综援是退休金,那么就是中产也应该享有同样的福利。至于单身家庭,点解中产要为一些不负责任的人负责。

市场反应了综援家庭收入比打工家庭收入,就已经证明了综援收入太高,现在你们福利棍为了令打工收入高过综援家庭而引入的最低工资,结果是由中产负担了这笔费用,结果是中产下游。

如果派福利可以带来繁荣,我不会反对,但是事实是证明了派福利只会令中产下游,更多人变得贫穷。当然越多人贫穷,越符合你们班福利棍的利益。因为你们又大条道理的要求加福利。

香港对基层的福利绝对不比台湾,美国差。好多人以为香港无福利,实际上是因为中产被排除在外。请看看今日美国新闻:

经济不景,美国人不只房子断供、无瓦遮头,连死也死得没有尊严,不少家庭无力负担私人葬礼,要把家人葬於公共墓地,全美各地出现贫民乱葬岗,几十个简单木盒子,充作棺材,在长型大地洞内并排而列,甚至叠至八个高,还有婴儿尸体被集体放在一个棺木中。

 

32. 向泛民说不 2012-01-22 01:02:52

越来越多人滥用综援,只是因为他们是老人家,所以就不是滥用吗?福利棍。好多老人家将自己的资产比自己的孩子,然后自己就去申请综援,申请公屋,难道你们班福利棍废材不知道吗?

老人综援不是退休金,福利棍不要误导港人啦。

33. 广义的福利 2012-01-22 09:48:12
建基建、低税率、高地价政策、自由市场政策、CEPA、勾地政策、私有化政策如领汇、不更新环保指标、未取消功能组别和委任区议员及小圈子特首选举、大气 电波,如电台电视-->大商家垄断等等,这些全部都是中上阶层和大集团及既得利益者由特区政府和中共及予他们的福利,但中产和基层对只给予的福利只 是少少,例如生果金。终於香港坚尼糸数超标,环保质素超标,贪富悬殊,民怨沸腾.
34. 福利国家的定义 2012-01-22 09:55:34

福利国家(英语welfare state)的说法有三种主要解释:

  1. 国家提供福利服务;
  2. 国家对他的居民所有福利负责,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从理论上说,这种责任应该包括全面的福利,福利国家也意味著国家的责任要覆盖一个最低的全面保障要求,在这方面「福利国家」和「福利社会」的概念有所混淆,因此也容易引起争论。
  3. 有许多福利国家,尤其是象美国等国家,福利并不由政府提供,而是地方政府、慈善团体、合作组织、私人企业等共同提供的,这种现象实际应该称为「福利社会」[1]

有时福利国家也指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形态。

By wiki

35. 地产霸权 2012-01-22 10:05:29
这十多年来,香港人对富豪的看法起了非常大的变化。说来也很奇怪,我记得十至二十年前的时候,大家要是说起某些超级富豪,比如说李嘉诚,你打的你跟的士师 傅聊天,一说起李嘉诚都竖起大拇指说好,直叫李超人。为什么大家羡慕他、佩服他,白手起家从一个小工厂干到一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富豪,但是到了今天 香港却出现了很严重的一个仇富心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今天给大家介绍这本书《地产霸权》。《地产霸权》这本书最近在香港书展期间推出,非常非常的轰动,作者潘慧娴,正是这本书之所以轰动的原因之一。

坦白讲,你把这本书全看完就会发现一个观点,其实我们很多香港内行人都知道,但是难得的地方是它提供了大量的事实,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身份非常有说服力。这个作者是什么人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潘慧娴,她曾经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及新鸿基地产集团创办人郭得胜的私人助理,做了八年的事,后来加入了另一个大的发展商嘉里建设,负责土地和物业的股价 跟收购,参与规划和契约修订的工作,因此她对香港的地产业的运作非常熟悉。然后,她又到了加拿大卡加利市任职石油土地收购代理工作,使她在香港、加拿大两 边都有非常丰富的地产工作经验,而且是第一手的,是最贴近这些超级富豪身边,了解整个集团日常业务的运作。

她就在2007年的时候,首先用英文出版了这本书的原文版,当时这本书叫《Land and the Ruling Class in Hong Kong》就是《土地以及香港的统治阶级》,并在加拿大得到了「加拿大书评年鉴」的年度学术书籍评选奖。现在被译成中文真是来的非常及时,因为香港人越来越关心香港地产集团跟香港的贫富悬殊到底是不是有关。

我们来看一看。一开始在前言里,潘慧娴为这个中文版加了非常多的材料。里面就说到,2009年的时候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是跟瑞士一样的,很厉害吧,接近 43000美元,但是香港贫富差距的坚尼系数却高达43.4,仅次於中非共和国的43.6,而高於中国内地的41.5。香港是居住成本第三高的亚洲城市, 是置业成本第四高的国际都会,比东京还高,香港零售商铺租金的高昂在全球排名第二,这个是一种病,她认为,这个病叫做高地价政策。

还没完呢,2009年,香港700万人里面有123万人是在贫困线以下,也就是说,在香港走到街上去旅游、购物去玩也好,你看到的7个人里面,有一个人他 的收入其实是在贫困线底下的。还有,10万人居住在环境恶劣的笼屋。笼屋是什么?是这样的,香港有些老街区、老楼房非常陈旧。它里面会把一些小房间,比如 房间大概是20平米,把它隔成一个一个像做火车的硬卧一样的床铺,大概有3层床铺,一层床铺用个笼子把它围起来,这个就当做一个房子租出去,也就是一张床 大小的一个空间,然后你在里面吃、睡、住,这就是你的房子了。

为什么住这样的房子呢?那当然是因为你负担不起一个比较宽敞的空间,一个正常的空间,而住这样的地方的人多半是一些非常穷困的人或者年纪大、失去工作能 力、又没有人照顾的人。香港老人的社会福利又不太好,那么所以就有不少上了年纪,失去工作能力的退休人仕住在这样的笼屋里面,潘慧娴告诉我们这种人有10 万人。

反观李嘉诚,新鸿基的郭氏兄弟,还有李兆基这些超级富豪,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跻身全球50大富豪之列,资产净值分别是1260亿港元,820亿港元以及 700亿港元。与2003年的资产净值比较,李嘉诚的财富增长了107%,这很厉害。到了2010年5月,这些经济巨头,她所说的这六大家族,他们控制了 香港股市总市值的14.7%,而在1991年到1994年期间,70%的香港新落成的私人房屋是来自7家地产商,55%来自其中的4家。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状况,到底这里面有没有一个垄断的问题呢?作者就指出了一个香港很多人知道的问题,就是香港的高地价政策。高地价政策是怎么回事? 它缘起实际上是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当时中国政府害怕港英政府把香港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土地,在他们撤出前大量的抛售,使得后来的特区政府没有足够 的土地储备发展,也没有足够的土地卖地的收入来源作为财政的支撑;而另一方面英国政府也有动机,希望香港的楼价慢慢高起来,显得香港人好像对香港经济非常 有信心似的。於是当年开始规定每年的土地供应只有50公顷,使得在1985年到1997年的之间,香港的土地价格不断的飙升。

卖地的收入就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不是税收,因此可以使得香港维持一个自由经济港的美名,就是非常非常低的税收,好像对商人来讲非常好,那是因为政 府不靠收你的税来挣钱,而是靠卖地。但是问题就来了,这个卖地的收入这么高也就是土地价值高,土地价值高楼房就贵,租金也贵,在另一方面增重了大家的营商 成本跟生活成本,哪怕你交的税其实并不多。因此很多人就认为,香港的高地价政策其实是让所有的商户跟平民小百姓在交一种间接税。


香港不搞「强制拆迁」 政府「巧取豪夺」有高招

昨天我们说到香港的高地价政策,其实是今天香港很多产业无法发展的主要原因--地价成本太高了。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各位来香港旅游也许不知道,你在餐厅坐下来吃顿饭,你给的这笔钱里面大概有五到六成,其实是给这个东家拿去交租金的。

你算算你吃的这顿饭,比如说你吃一顿饭给了港币100块,里面有50块拿去交租,剩下50块是什么呢?就是水电、火啊、煤气、燃料,然后这个人工,最后剩 下一个食物成本。那你可以想像这个店家如果多赚点钱的话,他能够做的是什么,要不就是提高价钱,但你负担不起,要不就压低价钱,但是也同时压低食物的成 本。

终於香港现在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都感觉到日常在街上吃东西,水准是日益下降,除非你非常有钱出几千块钱一顿饭,那你去吃那些米芝莲三星没问题,是不是?在食物上你就能看出香港的贫富差距的严重了。

我们继续介绍这本潘慧娴的《地产霸权》,她在里面提到,这些地产商当年就是非常积极的、非常聪明的,在很好的机会入市,那是资本家的聪明,不可怪他们,但 是后来的情况就不一样。比如说,1999年香港特区政府居然在没有公开招标的情况下,把一个很珍贵的数码港地皮批给李泽楷的电讯盈科,说是要发展高科技产 业,最后变成了一栋非常昂贵、有无敌海景的贵价豪宅楼房。

香港除了卖地之外还有另一种处置土地的方法,就是由市区重建旧区,把老百姓的旧房子收购回来,然后把土地转卖给地产商发展。过去这么多年来,香港其实一直 有些老地方、老街坊,他们不想搬,但是政府要收他们的地,当然不会像大陆很多地方一样闹强制拆迁。可是有种阴谋诡计,巧取豪夺也不在话下,就是现在政府把 强制拍卖的门拦在降低了。过去一个发展商要收购一个大楼,只有九层业主同意卖给它的话,剩下一层反对,发展商都可以申请要强制拿掉他的房子,现在政府帮忙 了,把门槛降至八成,也就是说一栋楼10户人家,只要有8个人同意卖给我,另外两个人反对,我就可以不管他了。

旧区重建和地铁站上面的地皮交出去的过程,是没有公开拍卖的。它是公开竞投,各发展商入标,政府的部门就内部闭门考虑。他们考虑就比如说第一是财政实力, 这财政实力当然是越大的发展商越有实力,越有机会中标。第二,还要看你过去的往绩,就是说你过去赚不赚钱啊?你过去能赚钱,我就给你,所以搞来搞去,始终 都是一些大地产商能够拿到这些重建的地皮,跟地铁站上盖交通位置最好的黄金地点的地皮。於是他们就会更加坐大,而政府又没有公平竞争法去处置他们,所以说 香港是个自由港,但是香港其实在很多方面并不符合资本主义所讲的这种追求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理念。

在一些楼市高峰期的时候,香港的公开土地拍卖会很好玩的。拍一个特别小的,不起眼的小地皮,这时候一些小型发展商,觉得这总算轮到他们有口剩饭吃了,有机 会进去投标拍卖,你就会看到像长江实业这些大集团他们也派人进去举手,但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那块地,他们是要把地价一路抢高,10亿,15亿这么上 去,在非常恰当的时期他举一举手,让他家上一个亿、两个亿,甚至三个亿。把地价抬高干嘛呢?它给市场制造出来一个讯息就是,你看,这个交头非常旺盛,投资 的地产商都觉得未来地皮会越来越贵,盖的楼房出来也会越来越贵,於是这些大地产商囤积起来的楼盘、楼房的价值就凭这么一个两个简单举手动作,又可以进一步 推高了。

不止如此,真正讲到垄断我们必须注意香港的一些地产集团,还有各种各样的行业,各种各样的经营。比如说像香港的电力公司,香港电灯,整个香港岛都是他一家 独吞。香港的电力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不像欧美等国家开放电网,我们是两家公司瓜分了香港跟九龙两大块地方。煤气也是一家公司独占、几个公共大巴公司 也是几家地产商的、香港两个最大的连锁超级市场也是两个大地产商的。这就是一个横向的垄断,使得很多小资本的经营者,很难进入这个市场里面跟他们玩。

这书里面举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例。当年香港商人黎智英开了一个网上购物的「苹果促销」,想用网络的方法去对抗两大超级市场,结果这两大超级市场就反过来威 胁那些卖货品给超级市场的供应商说,「如果你们敢拿货交给他,我们就不跟你买」,用这样的方法逼黎智英要向海外买可乐回来供应给香港的市场,当然他就撑不 下去了。事实上,大陆现在开得到处都是的家乐福,当年也来过香港,还是干不过这两家,因为他们就是有办法去压迫供应商。

不止如此,我们还要注意香港的租金高昂,是只升不降的。例如说2003年SARS的时候,当时香港经济非常糟,小食品店、餐厅、卖东西、零售商苦不堪言, 於是他们向业主提出减租的要求,但是绝大部分都被拒绝了。相反的经济好的时候他加租是毫不犹豫的,所以这个租金是有的加,减的情况非常少。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租给你,他还要收跟你的盈利挂钩的租金,也就是说你卖衣服,你必须每个月向你的业主报告,赚了多少钱,然后他收取的租金要跟你的业绩来衡量,也就是说你赚钱赚多了,他的租金就要更多。

另外,在香港买房子的人不可不知道,你千万别以为买了那个房子之后,从此之后你就跟这个发展商没关系了。不是的,因为他每个月还要收取你15%左右的管理 费用,管的是比如说扫扫垃圾什么,但是这些东西到底值不值15%,这些保安到底值不值这个价钱呢?不管了,反正也是经济好的时候他还要增长,你买了一套房 子,但是卖房子给你的这个人,以后一辈子还要继续每个月赚你的钱。
梁文道:《地产霸权》 - 香港杂评
36. 某人热爱的香港文汇报所写 2012-01-22 10:15:37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贫富悬殊的问题成因非一言两语能解释,当中除涉及全球化影响,亦与香港社会的独特性有关。

经济因素

 工厂北移 工人失业

 在60、70年代,香港仍以工业为主,当时聘请大量低学历工人。但随覑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资金可自 由进出不同地区,导致大量工厂北移内地或迁往东南亚地区。香港经济从此转型为以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结果这一群拥有低学历及抵技术工人的劳动价值大幅下 降,最后因供过於求而成失业大军,贫富悬殊问题渐趋严重。

 政府现时为失业人士提供培训津贴,但因其基础知识有限,成效未见显著。而不少失业者须顾及家庭经济负担,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知识,宁可到处找散工以维持生计。所以香港经济虽然成功转型,但劳动人口未能追上时代要求而「手停口停」,活在贫穷边缘。

 投资成风 拉大差距

 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后,投资风气渐成。投资买卖要有一定资本,当贫穷家庭连生活也成疑,更遑论藉投资创富。相反,有一定资本的中产或富裕人士,可透过投资买卖的方式增加财富。这更加深贫富悬殊的差距。

人口结构因素

 人口老化严重 缺乏退休保障

 战后婴儿潮虽为香港带来大量劳动力,但随覑他们踏入花甲之年,只能退出劳动市场。他们失去工作能力 后,只能依靠政府提供的生果金及积蓄过活,有些长者更把大量金钱花在治病,每天仅用5至10元照料三餐。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最新住户收入调查显示,65岁以 上长者的贫穷问题尤其严重,有32%(即近27万人)是贫穷人口。到2030年,香港将有逾25%人口是长者。不少学者认为,随覑人口老化问题日渐严重, 长者贫穷问题将更显著;另外,香港缺乏全民退休保障,令不少长者一直活在赤贫中。

 新来港人士失业问题严重

 透过人口输入政策而来港的人中,有不少是内地新来港人士,但其技术及经验未能符合香港市场的需要。 一项调查显示,65%内地新来港妇女失业,而其平均家庭入息中位数仅为7,600元。他们既不能自力更生,又因未符申请综援及公屋资格,贫穷问题严重。由 於内地新来港人士的数目有上升趋势,但政府支援不足,贫穷人口有增无减,整体贫富悬殊差距因而被拉阔。

就业因素

 青年在职贫穷问题浮现

 在职贫穷亦是加剧贫富悬殊的其中一个原因。联合国报告指出,香港工人并无最低工资保障,除中年人士及新来港人士外,青年在职贫穷问题亦渐严重。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约有20%的15至24岁青年月入少於5,000元,当中虽有低技术人士,但亦不乏失业大学生。

 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n Tinbergen认为,当初只有少数人掌握新科技,社会财富分布因此不公;但当大量新一代的人掌握新科技,社会财富分布便趋向平等;当下一种新科技浪潮 涌至,竞赛又再开始。但现时的问题是科技变化太快,掌握科技的时间相对变长,而且成本亦较昂贵,故不少青年就读专上课程后,难以找到工作,甚至负上高昂债 务。

政策因素

 低税自由市场 致财富越趋集中

 香港一直主张实行低税制,结果并没有成功制造财富转移的效果,反而成为其中一个令富者愈富的重要原 因。同时,资本主义下的积极不干预政策,在10年间导致不少大集团垄断市场,如超级市场、饮食连锁店等。由於这些集团财雄势大,不少小本经营的商店难以竞 争,这不但减少市民的选择权利,市场亦因竞争者不足而造成价格垄断。最后,大众只能把金钱集中送往几个大财团手中,造成富者愈富的局面。

 炒风盛行 楼价高涨

 政府大力提倡投资移民,吸引外资,提升本地经济。但现钱流入只集中於楼市炒卖,不但没有为基层市民带来经济收益,更因炒风盛行把楼价和物价推高,贫穷人口的生活更见困难。

 香港的贫富悬殊差距在於贫穷人口不断增加,如果差距持续扩阔,将导致社会不稳定。「不患贫而患不均」故从以上根本问题出发,制定对策,才是解决贫富悬殊的有效方法。

LINK: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1/04/ED0911040018.htm

37. amAM专访: 工联会陈婉娴誓声讨地产霸权 斥曾阴权重商轻民 2012-01-22 11:36:50
为工人权益打拼三十多年的工联会陈婉娴,退居幕后近四年,再度披甲上阵,再战政坛,而今次目标是集中火力重整土地政策,「郁到啲地产商嘅根基」,发展多元经济来创造就业,她坚定地说:「我从来无背离撑劳工为基层!」陈婉娴又批评,特首曾荫权任内7年,重商轻民,政策倾向地产商,「助长地产霸权好厉害」,令基层生活大倒退。陈婉娴认为,下届特首必须具有相当气魄,才能扭转地产商独大的恶劣状况,但她感叹:「依家呢两位(特首)候选人,又有边个可以做到呢?」


谈及曾荫权出任特首7年,陈婉娴即气上心头,批评曾荫权任内「助长地产霸权好厉害」,政府政策只倾向地产商,对社会问题却爱理不理,就业、老人及青年问题 等,全部无做过工夫解决,令基层生活在其任内大倒退,民生愈来愈困苦。近年最令陈婉娴「激心」的是活化工厦政策,她怒斥:「(发展局长)林郑(月娥)经常 强调活化工厦是优化,其实系益晒地产商嘅政策,倾向令炒家赚大钱……扼杀晒无数嘅创意产业生存空间」,但施政报告提出为青年人兴建另类平价楼居住的政策,林郑月娥却甚么都不做,所以「真系抵人闹政府㗎」。
被街坊一句闹醒
陈婉娴续斥:「曾荫权政府谂嘢有问题,太过由市场决定,弱势嘅各行各业边有能力与地产商斗?」她表示,早年四出宣传绿色文化时,曾有街坊说:「陈婉娴,你好得闲呀,搞绿色文化,我就嚟饭都无得食呀!」这刻,陈婉娴便醒觉,土地发展应连结就业,如澳洲、美国日本及内地等都有土地供市民做小生意,但唯独香港没有,长期被地产商牵住走,要令香港百业兴旺,必须从土地开始。
因此,再战政坛的陈婉娴,将著力关注土地政策,她说:「利用土地发展多元素经济,可以创造就业,我从来无背离撑劳工为基层!」陈婉娴认为,香港已去到很扭 曲的地步,好恶劣的状况,「政府都买地产商怕」。她表示:「依家争取紧将启德发展区嘅土地,要切细啲推出市场,咁大块地(招标)只有嗰一个地产商(投到) 啫,益边个好明显啦,到时(中标后)地产商恶过你政府呀。」
陈婉娴相信,要扭转地产商独大的局面,政府要「攞番多啲话事权」,例如可以在卖地条款和建筑条款上规限地产商,所以下届特首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气魄,「首先系九龙东,郁到啲地产商嘅根基」。不过,对於现时两名热门特首候选人唐英年梁振英,各具工商界及地产界背景,陈婉娴慨叹:「依家呢两位(特首)候选人,又有边个可以做到(抗衡地产商独大)呢?」

雇主似山寨王 愈来愈刻薄
曾荫权重商轻民,加上经济环境差,造成「强资本,弱劳工」,陈婉娴忆述,97年金融风暴发生后,令雇佣关系失衡,某工商界立法会议员跟她说:「娴姐,你要求我哋俾工你做喇,你(以前)都恶得犀利啦」,令她「嬲到七彩」。陈婉娴指,就业不容易,令雇主不可一世,并说:「加上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俾咗好多优惠佢哋,好似懒巴闭咁有资本,咪养成佢哋山寨王咁罗」,结果雇主对劳工愈来愈刻薄。
陈婉娴指:「香港老板真系好过分,虽未至於做奴隶主,但事事同工人斤斤计较罗。」她认为,去年通过最低工资法例,赤裸裸暴露了雇主的面目,正好掀起劳资角力的战幕,未来必须全力改善就业情况,增加劳工的议价能力。
不认建制派要做建设派
身为工联会副主席,陈婉娴不认为自己属建制派,她说:「我哋从来无被纳入建制派喎」。陈婉娴对於部分建制派盲目支持政府,亦看不过眼,她认为,如果不分辨 政府政策是好是坏,便一律投支持票,是没有意思的,无助推动香港发展,改善民生。她笑说,工联会应自创「建设派」,秉承不平则鸣,以建设香港为先。

后记
娴姐:「我好恶!」
曾患乳癌的陈婉娴,复出后经常被叮嘱要多休息,不要动怒,以免影响健康。不过,陈婉娴坦言,很难做到不动怒,在访问开始约15分钟,谈到曾荫权向地产商倾 斜,令基层苦不堪言时,她便忍不住气直斥其非,她说:「唉,都系忍唔住动咗真气喇」。不少政坛中人均认为,陈婉娴很恶,恶得官员都怕了她,陈婉娴表示,不 要说官员怕了她,但她承认:「我好恶,有道理我先会服你」。
另外,陈婉娴今天起,将周一至周五,为本报撰写新专栏《娴情说理》,敬请留意。


(AM730)
38. 民建联李慧琼讲地产霸权! 2012-01-22 13:03:4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8orY9D7EtA

2011-4-6 财政预算案二读
李慧琼议员认为产业转型才能走出现在经济困局。
39. 向泛民说不 2012-01-22 15:47:01

福利棍完全不用脑,看的问题,提出的理据全部都似是而非。

福利棍最喜欢搬贫富悬殊出来,甚至要求中产不要跑得太快,“投资成风 拉大差距", 大佬你要做废材,无人反对,人望高处,你不是叫人努力,而是叫人停下来,这是什么道理。

工厂北移 工人失业。一个人应该是努力去改变自己去适应变化,政府可以点做,福利棍,日日叫穷,不够福利,还会什么。我们中国人说的,穷则变,变则同。但是福利棍的建议只是让这批失业人士变成真正的废材,最终是吃综援,住公屋。

人口老化严重 缺乏退休保障 。福利棍只会要求增加福利,而没有叫市民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准备退,,提高退休福利保障,等于政府需要不断的向中产开刀。最终经济破产。希腊已经是一个很好例子,点解福利棍看不到。

高地价政策是有很多问题,同毒品一样,但是97-03年香港放弃了高地价政策,当时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批福利棍有无提出有效的方案。记得当然这批福利棍,对董建华更加落井下石。

派福利不能解决贫穷问题,贫富悬殊差距在於贫穷人口不断增加,其实是过多福利的结果,香港对基层的慷慨是非常好的,但是点解无提升基层,反而令中产下游。

废材在闹地产霸权的时候,实际上是同大地产商勾结。令中产左一巴,又一巴的被剥削。

40. 过路人 2012-01-22 16:50:01
其实我地真是狗来的。 我们真的很需要他们的钱,如果他们不再来购物,我们死定了。 我们作为商家真的十分需要他们,而香港楼市更是需要他们,他们不是常常说大陆的银根很重要? 请不要赶走他们。 请一起高叫 : 香港人是狗,我们需要大陆钱,我们是狗 ,我们是狗 ,我们是狗 !!!!
41. 不平人 2012-01-22 18:47:01
买吾到楼;未返大陆住;死赖香港要福利, 可耻!
42. 向泛民说不 2012-01-23 01:02:30
陈婉娴不知道的是政府政策更加向基层倾 斜。基层有50个立法会议员的支持。他们的利益是不可能受到挑战的。还有啊姐,甘恶,福利只会越开越多。
43. 向泛民说不 2012-01-23 01:18:40

废材都不知道,时代已经变了,现在收购旧楼,基本上比市价贵50到100%。大部分业主根本就是希望能被收购。好多拒绝收购的,只是希望天价被收购而已。

“香港除了卖地之外还有另一种处置土地的方法,就是由市区重建旧区,把老百姓的旧房子收购回来,然后把土地转卖给地产商发展。过去这么多年来,香港其实一直 有些老地方、老街坊,他们不想搬,但是政府要收他们的地,当然不会像大陆很多地方一样闹强制拆迁。可是有种阴谋诡计,巧取豪夺也不在话下,就是现在政府把 强制拍卖的门拦在降低了。过去一个发展商要收购一个大楼,只有九层业主同意卖给它的话,剩下一层反对,发展商都可以申请要强制拿掉他的房子,现在政府帮忙 了,把门槛降至八成,也就是说一栋楼10户人家,只要有8个人同意卖给我,另外两个人反对,我就可以不管他了。

旧区重建和地铁站上面的地皮交出去的过程,是没有公开拍卖的。它是公开竞投,各发展商入标,政府的部门就内部闭门考虑。他们考虑就比如说第一是财政实力, 这财政实力当然是越大的发展商越有实力,越有机会中标。第二,还要看你过去的往绩,就是说你过去赚不赚钱啊?你过去能赚钱,我就给你,所以搞来搞去,始终 都是一些大地产商能够拿到这些重建的地皮,跟地铁站上盖交通位置最好的黄金地点的地皮。於是他们就会更加坐大,而政府又没有公平竞争法去处置他们,所以说 香港是个自由港,但是香港其实在很多方面并不符合资本主义所讲的这种追求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