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资深会员专栏 返回
浏览人次:60357    回应:18
资深会员专栏

《收回土地条例》运用权的语言艺术

 

浪子心声

2019年10月17日
持续不断的反修例风波中,香港特区政府已多次表示,必须解决由房屋及土地供应不足,引致的「楼价过高」的社会住房深层次矛盾。昨天乐见特首林郑月娥终於在其第三份《施政报告》中,强调将会运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数类私人土地,全数用作公营房屋及「首置上车盘」,和相关设施发展。

虽然笔者十分支持政府决心运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但对下午特首林郑月娥回答记者题问为何「转軚」的回应非常不满,有误导大众市民之疑。她指,是次决定运用《收回土地条例》是因为政府将市民住屋需求放在首位,并指不排除将面对司法覆核,但指希望地产商支持及回馈社会。第一林郑过去两年强调香港房屋问题是「重中之重」不是真的,现在才将这问题放在首位。第二,某程度上她表示,特区政府无十足把握收地,只希望地产商「手下留情」唔好司法覆核,增加土地供应的主导权还不在香港政府,要看看地产商最终的取向。

众所周知上任香港特首善於运用「语言艺术」,谁不知今界特首林郑月娥及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不知不觉已继承这文化,在解释《收回土地条例》运用权时经常以「语言艺术」解说,令大众市民以为政府真的没十足把握收地,很容易被地产商「司法覆核」。以下是特首和局长对使用《收回土地条例》的解说:

(1)林郑月娥表示,以往亦有运用《收回土地条例》,包括在完成大规模及需时规划「后」,按各用途收回私人土地,或收回私人土地而兴建基建等情况。

(2)黄伟纶曾於立法会质询中表示,引用《收回土地条例》不可能建基於一个口号或意愿,他明言,确立相关土地的公共用途「前」,政府没有理据或权力,引用《条例》收回私人土地。

若大家小心阅读这两则解说就应明白,政府运用《收回土地条例》的权力在於这遍土地是否已「确立公共用途」,否则政府真的无权收地,所以两位大官都无「讲大话」,因为就算政府对一些土地有某程度的规划,但只要迟迟不正式落实其「公共用途」,就可大大声声运用「语言艺术」,我哋无权无理据用《收回土地条例》。

实质政府是非常清楚,只要先规划土地的公共用途,再以《收回土地条例》收地,地产商成功司法覆核的机会是微乎其微,这样做政府系「无得输」过去十多年收地纪录,未试过司法覆核成功,覆核时间亦不长。因此香港土地不足问题,在於特区政府是否「加快规划继而收地」,现今得到中央支持收地,责任在林郑和黄局长是否真心为香港人做事喇!

在此希望中央政府小心监察,特首和发展局局长未来是否真的落实《施政报告》中的收地承诺,因为他们过去两年的表现,可说是完全配合大地产商的「土地共享计划」,托楼市的政策是非常落力,但增加楼房供应就并不积极。因此特首和局长未来只要在规划和落实土地的「公共用途」上「拖得就拖」,就算有规划只要迟迟不正规落实用途,继而在「未」确立土地的公共用途「前」收地,让地产商成功司法覆核,证明《收回土地条例》的问题,再次蒙骗中央及香港人,把香港土地规划的主导权再次交回香港大地产商手中,不可不防。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
1. WWSG 2019-10-17 08:52:34
特首连入立法会读完报告也被两次破坏,只能出视像.
特首只能尽责地勾画出详细可行目标.
香港所谓民主法治社会,特首不可只手遮天说了算,
我看特首已考虑各方利益,
你做特首又可以怎样? 
2. Yau 2019-10-17 09:37:28
我认为纵然政府在<收回土地条例>必然会胜诉,但以香港的司法效率,一上法庭就要三至五年才搅定,必然会影响建屋速度。所以政府的说法还不能算是"语言艺术"
3. Yau 2019-10-17 09:37:42
我认为纵然政府在<收回土地条例>必然会胜诉,但以香港的司法效率,一上法庭就要三至五年才搅定,必然会影响建屋速度。所以政府的说法还不能算是"语言艺术"
4. Yau 2019-10-17 09:38:34
我认为纵然政府在<收回土地条例>必然会胜诉,但以香港的司法效率,一上法庭就要三至五年才搅定,必然会影响建屋速度。所以政府的说法还不能算是"语言艺术"
5. 浪子心声 2019-10-17 11:20:05
To 一楼和二楼:

我确实非常支持特首的决定,但误导市民的解说,我认为必须讲清楚。政府在运用《收回土地条例》的权力是非常大,香港土地规划主导权在特区政府,只要有规划又正式确定其「公共用途」,系「无得输」,而「公共用途」亦由政府定义,定义空间非常大,林郑和黄局长从不解说清楚,只强调在「未规划」情况下不能用,而事实系点可能会收「未规划的地」。

地产商好明白这道理,有被规划的土地,佢哋不会司法覆核,看新地在施政报告后即时表示,愿意提早交出已被规划兴建公屋的农地

加上传媒已报道过去十多年收地纪录,未试过司法覆核成功,覆核时间亦不长,这些事实反映政府的解说都是「语言艺术」。


【施政报告】新地:愿意提早交出已被规划兴建公屋的农地

2019年10月16日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发表施政报告,呼吁地产商支持《收回土地条例》等,发展他们持有的土地作公营房屋或首置用途。新地(0016)发言人表示,集团乐於参与土地共享先导计划,亦愿意主动配合政府在粉岭北/古洞北新发展区,以及洪水桥新发展区收回农地兴建公屋,愿意提早交出该些已被规划作兴建公营房屋、社区设施及道路等的农地。

集团指,欢迎政府有决心解决房屋土地供应问题,支持政府加快落实多条新鐡路,以配合相关地区的发展,期望有关项目及其他关乎房屋发展的基建项目尽快上马,又促政府在农地转换审批程序和规例方面拆墙松绑,积极协调不同部门的要求和程序,令多个项目可以尽快上马,加快房屋供应。


6. 地产商好明白这道理 2019-10-17 11:39:56
哈哈哈, 地惨伤乜道理都明白, 系正苦不明事理, 好未?
其实你睇耳屎堂内已完嘅表现, 除左有大班同郁人嘅影子, 是不是有点像拍掌门人的闹剧? 
7. 自我陶醉 2019-10-17 12:01:50
浪子兄,

何必还纠结於以前嘅事上? 唔通你想佢话畀你知班选委唔同意收地所以唔收咩?

其实最紧要系拨乱反正,做番啲真正为香港好嘅事。 8月时,新地已经有曾任润地嘅党员吴向东加入去做董事啦!  未来嘅土地改革,已经系势在必行。 新地当然会完全配合政府政策,今次大幅增加按揭成数, 就系要畀机会要走嘅人清货, 如果有人觉得楼市会继续无止境上升,咁就真系祝大家好运嘞!

8. 浪子心声 2019-10-17 12:06:59
自醉兄,我好明白你的意思,但我希望香港市民能真正了解事实,更重要系中央不能再被误导。
9. 自我陶醉 2019-10-17 16:58:15
浪子兄

你太高估现政府的能力了, 就凭他们就可以误导中央政府吗?  你没有发觉张晓明和王志民都已经消失了吗?

老实说,香港还有很多事情有待拨乱反正的,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哪些事情上。 

一个文明法治嘅城市,应该用文明、理智嘅手法解决问题,个人认为当权者应参考美国平息1992年洛杉矶暴动的处理手法,以文明公义方式平息这场暴乱, 尽快重建市民对法治的信心,才是稳定香港现时局势的唯一办法。


10. 参考美国平息1992年洛杉矶暴动的处理手法 2019-10-17 17:58:54
先派出国民军同陆战队?
11. 很认同笔者的意见 2019-10-17 23:46:08
1992年洛杉矶暴动 美国首位华裔女市长、时任洛杉矶县府官员的陈李琬若曾於第一时间亲自前往暴动现场向群众及全国电视新闻网发表「人痛己痛」演说,呼吁洛杉矶各族裔之间维持和谐。骚动结束后,公义得到彰显,联邦陪审团裁定「过当武力」案中两名警察有罪。林郑月娥第一时间 会同样这样做吗? ????
12. 浪子心声 2019-10-18 01:39:53
To 6楼:

你好像还未明白真相,事实系地产商和政府都好明白《收回土地条例》的权力之大,但自林郑上任特首后就两家一起做戏,地产商就话我会司法覆核,特首就对市民大大声声话怕打官司时间长,黄局长又讲吓在确立相关土地的公共用途「前」,政府没有理据或权力」用条例收地,听少个「前」字都以为政府真系无权。佢哋两位大官系为香港大众市民服务,还是为地产商服务,咁落力咁好戏啊!

佢哋唔单只误导香港人,连中央都有可能上档,支持土地共享计划。佢哋两位下一个计划可能是如何推倒「明日大屿」,尤如「逃犯条例修定」表面就好支持,实质就想推倒,不可不防



13. 你好像还未明白真相 2019-10-18 10:58:26
由乌龟以黎, 特别是贪曾朝, 中湾绕道填维港, 码头, 几条铁路, 收地, 等等, 正苦唔系贴埋钱俾刁民去福核自己? 你讲哩台戏, 唔系党委入董事会, 地霸真系会搵打手做埋佢同你福核几年. 阿爷唔系唔知, 未做过伙记点会做老细, 系唔理。 
14. 浪子心声 2019-10-18 12:34:27
提提中央,「地产商」点只两个「无间道」系政府,虽然这两个最重要,一个系特首,一个管土地开发。

有个都好重要系「房屋委员会」嘅「黄主席」,明知申请公屋轮候条队嘅「水份大到不得了」,上个月以成本高为理由,否决抽查公屋轮候者资格,明显就想帮地产商,维持公屋需求大的假像,有新土地就只可以起公屋,公私楼比例维持减致7:3比。

「大数据」年代,数据是最重要,花小小钱掌握真实数字才规划要起几多公屋、几多私楼是物有所值。竟然明知公屋轮候人数系假数,还基於错误数据规划房屋政策,这个政府真荒谬。

提议中央立即下令特首要求房委会於2020年第四季起,抽查公屋轮候者的入息及资产,预早筛走不合资格的申请者,从而掌握公屋需求的真实数据。
15. To 14 2019-10-18 12:35:52
跳左 13 呀
16. 林本利 2019-10-19 10:22:44
【林氏力墙】林郑托市 自己应先首置(林本利)

一如所料,林郑今年的施政报告,花费大量篇幅在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以为解决市民的住屋问题,令市民在香港有资产,有归属感,就可以「止暴制乱」,对政改及警暴问题只字不提,明显又是想煽动市民上街。

  笔者过去已多次撰文,指出自以为「好打得」的林郑,从政以来劣绩斑斑,只懂得派钱,施政一事无成,兼且为港人添烦添乱,加深社会撕裂。她以为港人一切以经济挂帅,完全漠视市民对政制不公,向既得利益者倾斜的不满。

林郑2007年出任发展局局长,承诺过重置皇后码头,清拆新界僭建物和开发土地储备,全部都落空。2012年升任为政务司司长,主打发展新界东北、西九发展、全民退保、政制改革,还高调表示要处理港铁霸权、领展霸权和强积金对冲「三座大山」,结果又如何,大家有目共睹。林郑曾经说过政府会收回地产商土地发展新界东北,后来又容许地产商自行发展。

2017年中央钦点林郑出任特首,她又说要认真处理土地及房屋供应不足问题,进行土地大辩论。但对市民要求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去收回地产商(及陈茂波家族)囤积过千公顷的农地,以及收回170公顷粉岭高球场用作兴建房屋,完全充耳不闻。到最近因强行修订《逃犯条例》而触怒市民,才想办法转移视线,要求地产商合作,交出土地用作兴建公营房屋。

今次施政报告,林郑大幅调高「按揭保险计划」的楼价上限,由过往400万元可按九成,大幅调高一倍至800万元,过往600万元可按八成,调高至1000万,说是为了方便市民首置和换楼。过去数月林郑一手制造暴乱和警民冲突,令楼价下挫,市民眼见暴力不断升级,不知何时止息,只好被逼撤资,想办法寻找第二家园。林郑大幅调高按揭成数,一方面为了托市,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市民预留多些现金,在海外投资或置业,买个政治保险。

笔者粗略计算过,在香港没有置业,「no stake in the society」的林郑,若能完成特首任期,40多年从纳税人身上可取得过亿元薪酬,还未计房屋福利。若要显示自己热爱香港,有归属感,有承担,不是「no skin in the game」,便应动用数以千万元计的积蓄在港首次置业,以增强小市民的置业信心。

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91019/60169761
17. 曾钰成 2019-10-21 10:57:02
《施政报告》突破了 传统官方思维吗? - 钰成其事: 曾钰成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说,她今年《施政报告》的最大特色,是「突破传统官方思维」,「大胆做事」。她举的例子包括运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私人土地兴建公屋、要求市区重建局提供资助房屋单位,以及为轮候公屋的低收入人士提供现金津贴。


公仆文化  政治中立
以上这几件事,都是政府过去认为不应做的。第一,对於运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私人土地,林郑以前曾经强调,《基本法》保护私人财产,政府徵收私人土地必须小心行事;如果轻率收地,一定引起司法覆核,招致漫长的诉讼,反而妨碍土地发展。第二,政府过去认为,市建局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私人物业,他们要自负盈亏,不应叫他们负责提供资助房屋。第三,在没有租金管制措施的情况下,如果向「劏房」租户发放现金津贴,业主一定乘机加租,结果政府发放的金额都落到业主的口袋里,租户不能受惠。

以往的政府,包括过去两年的林郑政府,不做这些事,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大胆」(林郑在过去两年显得比现在大胆得多)。他们不做,是因为他们有一套如上面所说的道理;根据这套道理,他们认为这些事不应做。如果那就是林郑现在要突破的「传统官方思维」,我们便应该看看,这种思维是怎样形成的?有甚么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这种思维是否贯彻於所有政府政策?甚么时候应该突破?

不少评论指出,香港在回归前后一直是「公务员治港」;这管治模式没有因为特区政府2002年引进了「主要官员问责制」而有所改变。公务员是「政治中立」的:对於任何政策建议,公务员不会根据自己的政治立场而表示赞成或反对。当政府考虑是否要推行一项有争议的公共政策时,公务员会对政策建议进行客观分析,向决策官员提交报告,列出有关建议的优点和缺点、成本和效益,以及社会上的支持和反对意见。决策官员根据公务员提供的资料,衡量了政策建议的利弊得失,作出采纳、修改或者拒绝的决定。


少做少错  不做不错
决策官员所作的决定,不可能「政治中立」。任何有争议的公共政策,例如要不要徵收私人土地?要不要叫市建局兴建公营房屋?要不要向轮候公屋家庭发放现金津贴?公务员提供的专业分析,一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做或不做,并不是决策官员够不够「大胆」的问题,而是取决於当届政府的政治理念。有时,专业分析或会告诉决策官员,推行某项政策会在社会上遇到很大的阻力,政府要付出很大的政治代价;但决策官员以至整个管治团队为了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会决定「迎难而上」,这是决策官员的政治决定。

当决策官员都是来自公务员队伍,未能摆脱公务员的思维和心态,遇上有争议的政策问题,他们会怎样作出政治决定呢?

有一位当了多年公务员后转任问责官员的「老官骨」,退休后曾经这样说明政府里「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官场文化:「你知道我们的AO(政务主任)是怎样工作的吗?他每天早上回到办公室,看看案头有甚么要处理的建议;跟着便用整天的时间写报告,说明为甚么建议行不通。」

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他指出了一般公务员比较保守的心态。这保守心态不一定是负面的:虽说「为官避事平生耻」,但决策者凡事多想困难,少冒风险,即使难成大事,却可避免因轻率决定而犯下大错。


政治理念  沁入心脾
林郑是个例外。她出身公务员,却显得特别大胆,不像一般公务员那么保守,那么谨小慎微,所以赢得「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赞誉。(谁料一场「修例风波」,正是因她「事不避难」而引发;换上一个没有她那么大胆的行政长官,香港或不会出现今天的局面。)

那么,为甚么她出任行政长官两年,面对觅地建屋的迫切问题,一直不肯大胆运用《收回土地条例》,到今天才愿意「突破传统官方思维」呢?

这是因为公务员的保守思想并不单纯来自「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香港的公务员体系,其实并不是没有一套共同的政治理念:那是一套打着「大市场、小政府」旗帜的右倾保守思想。林郑大半生浸淫在这个体系里,当中的政治理念怎不沁入心脾?这套最根本的「传统官方思维」,她是不会打破的:不是无胆,只是无心,除非来到像眼前这个地步,迫於形势。

以下几句话,一字不易地重复出现在林郑发表的每一份《施政报告》里:「面对公共资源不是无限的情况,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不单是供求的问题,也是社会不能回避的分配问题。」她的分配观念,令她不但坚决拒绝「全民派钱」,也坚决拒绝全民退休保障计划;宁可每年一次过「派糖」,不肯推行任何涉及长期财政承担的福利政策;至於房屋政策,她不会改变私营为主、公营为辅的原则。

18. 黄伟纶 2019-10-21 12:10:13
人哋即刻话精简程序,重想政府点啊!!

(星岛日报报道)黄伟纶:精简程序加快住屋供应

  (星岛日报报道)新一份《施政报告》较聚焦谈及土地及房屋政策,发展局局长黄伟纶昨日在网志表示,会善用公权收回土地,发展公营房屋。政府亦会全力推展多管齐下的土地规划及拓展工作,进一步压缩技术研究细节,精简程序,让新增房屋单位可以早日落成。

  黄伟纶在网志表示,政府一直有引用《收回土地条例》,但过去五年,徵用私人土地作公营房屋的项目仅十个,涵盖面积约十三公顷,发展局未来会加大力度推动由政府主导的规划工作,收地的幅度和速度将会大大提高。

  他指出,发展棕地是最具社会共识的选择,目前新界未纳入新发展区或其他发展项目的棕地约有七百多公顷,当中较接近现有新市镇和主要公路,而且面积较大的,估计约有四百五十公顷。规划署会优先检视当中一百六十公顷较接近现有基建设施的棕地,评估当中有哪些地块适合作公营房屋发展,预计未来数月会完成初步研究,目标是今年底公布有关地块的位置,再交由土木工程拓展署开展进一步技术评估。

  就《施政报告》推出多项房屋及土地政策,港大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助理讲师阮颖娴昨日在一个论坛指,收地政策「远水不能救近火」,关键是年轻人根本无能力买楼。前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成员吴永顺回应称,当土地是私人拥有,而政府要落实规划发展,因此需运用《收回土地条例》,这是不能避免,而此例过往一向行之有效,是有根有据及有给予赔偿。

  香港规划师学会前会长谭小莹则指,收地发展不是只建公屋然后把人搬进去那么简单,必须要先规划,例如发展学校、医院、商场及方便居民上班的办公室,才是宜居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