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博客 > 繁思絮語 返回
地產 政治 經濟 軍事 社會民生 管理、銷售與推廣 營商 思辯 文史哲 媒體 教育 法律 生活隨筆 旅遊 舊文新編 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 香港的致命傷 中原往事 其他
瀏覽人次:17770    回應:0
繁思絮語     經濟

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1268)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及
中原地產創辦人
2022年6月22日

樓市有沒有泡沫?

(原文發表於2018430)

 

某些銀行家、發展商、地產代理及樓市評論員矢言樓市不存在泡沫,言下之意,就是樓價盡管偏高,但仍屬穩健水平,既無泡沫,自無爆破的風險。支持「沒有論」的一方,最常見的論據就是「槓桿水平遠低於97年」及「異常偏高的槓桿水平往往是樓市泡沫形成的關鍵因素,而這個因素在當前市場明顯不見踪跡」。

「沒有論」宏揚者這些論據或論點充份嗎?個人覺得不大充份:

1. 作為香港中上價住宅樓(特別是豪宅)的主力買家,國內客多以現金一次過付款買樓。既然以現金購買,自是不見槓桿。但這祇是表象,內地買家沒有在香港做按揭,不等於他們沒有在內地做按揭。在香港購買豪宅的內地資金,部份很可能就是來自那樣或這樣的國內貸款。相當部份槓桿其實存在,祇是隱藏起來;

2. 樓市有沒有泡沫,取決於樓價有無泡沫,而樓價有無泡沫及泡沫大小,取決於樓價與購買力的脫節有多嚴重,這是最過硬的檢驗標準,其他的檢驗標準(例如物業市場有沒有槓桿操作)都是其次。眾所周知,香港目前的樓價,特別是中上價住宅樓,早已遠遠高於一般購買力,說它離譜偏高亦不為過;

3. 過去10年,整體樓價升了2倍有多,但工資僅升了70%左右;樓價負擔能力比率在2017年是19.4倍,除國內二三個大城市外,居全球之冠;現時整體樓價較1997年高峰期(以極其偏高著名)高出超過1倍;手中沒有2018年首季的供樓負擔比率,但一年前同期是66%,顯著高於19972016年長期平均數45%,反映當時樓價己遠遠超出一般市民的負擔。現在肯定更上一層樓;

4. 說市民目前的供樓負擔比率不足七成,這種說法有很大的誤導成份!為甚麼說它誤導?因為這個比率是建基於空前超低的按揭利率上的。人無近憂,必有遠慮,供樓是一個2030年的作戰計劃。目前超低的按揭利率(2.1%或以下)是一個數十年難得一見的特例,絕非常態,現時供得綽綽有餘,說不定三、四年後,因為利率上升而捉襟見肘。如果我們以過去25年的平均按揭利率5.5%去計算月供,一個截然不同的處境將告出現;

5.     從樓市泡沫的定義或含意去解決爭議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1978年美國經濟學家C.Kindleberger認為:「泡沫狀態這個名詞,隨便一點說,就是一種或一系列資產在一個連續過程中陡然漲價,開始的價格上升會使人們產生還要漲價的預期,於是又吸引了新的買主 ── 這些人一般只想通過買賣索取利潤,隨著漲價,常常是預期的逆轉,接著就是價格暴跌,最後以金融危機告終或者以繁榮的消退告終而不發生危機。」

百度百科解釋:「泡沫經濟,是指因投機交易極度活躍,金融證券、房地產等的市場價格脫離實際價值大幅上漲,造成表面繁榮的經濟現象。簡單來說就是價格脫離價值。」

百度百科又說:「所謂經濟泡沫指的是由於局部的投機需求(虛假需求)使資產的市場價格脫離資產內在價值的部分。它實質是與經濟基礎條件相背離的資產價格膨脹。」我們祇消將這個定義套入樓市,樓市泡沫的含義便變成「所謂樓市泡沫指的是由於局部的投機需求(虛假需求)使物業的市場價格脫離物業內在價值的部分。它實質是與經濟基礎條件相背離的物業價格膨脹。」

上述三種對樓市泡沫的釋義,都不包含槓桿作用,以高槓桿借貸程度作為樓市泡沫的唯一或主要鑑証標準,似乎失之偏頗。相反地,三種釋義所描繪的樓市泡沫特徵,倒和香港目前的樓市現狀,十分吻合。

綜合而言,目前樓市泡沫不僅存在,而且十分嚴重!人們此刻之所以不大警覺樓價已泡沫得十分嚴重,皆因超低利率作祟。超低利率不光麻醉人們看不清自己真正的供款負擔能力,還麻醉人們看不到樓價早已泡沫化。這個泡沫正日趨膨脹,日後在重大利淡因素(例如按揭利率大幅飆升)衝擊下,轟然爆破,樓價會隨即大幅下調。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