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博客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3617
地產新聞

漠視風險鬆按揭 供樓壓測如虛設

2019年10月25日 (東方)
政府若有為,能化腐朽為神奇;政府倘無能,只會化神奇為腐朽。回歸廿二年,香港經濟結構單一的問題沒改變,市民住屋問題日益嚴重。面對社會怨氣大爆發,政府章法大亂,竟在樓價高企之時,以增加金融體系風險的手段來協助首置客上車接火棒。如此只怕做不成救世主之餘,更會加深樓市泡沫的禍害,最終要市民來埋單!

施政報告提出,為協助首置人士上車,放寬香港按證保險公司提供的按揭保險計劃,首置人士可申請最高九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由四百萬元提升至八百萬元;而申請最高八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則由六百萬元提升至一千萬元,後者還包括自用樓換樓按揭。

首先,在經濟進入下行周期,樓價卻仍處歷史高位之際,放寬現樓按揭門檻,讓首期不足的首置客透過申請按保承做較高成數的按揭上車。其次,未能通過壓測而承做八成以下按揭貸款的首置客,毋須固定收入,透過多交按保費用就能上車。凡此種種,變相令銀行用以規範樓按業務風險的的壓力測試機制形同虛設。

金融管理局一方面要監控銀行體系風險水平,另一方面要滿足政府政策要求,自然處於兩難局面。在目前樓價高企而經濟景氣轉差的情況下,銀行界本想減少樓按貸款業務以控制風險。可如今上有政策,金管局配合開綠燈,樓市轉旺,銀行也得跟「上頭」指示行事。如是者,整個金融系統穩定性,隨時被拖落水。

除了銀行之外,買家亦須高度評估風險因素。就如今次放寬按保僅適用於住宅現樓,惟新樓買家可選擇在建築期後交收現樓才承做按揭,以新按保計劃上車。但問題是,銀行只會以接受按揭申請時的物業估值為貸款審批基礎,一旦建築期期間樓價下跌,物業估值下降,到真正要安排現樓上會之時,買家可能因估價不足而未能借足數,大失預算。市民也切忌抱着有得借就盡借的心態入市,尤其如今全球經濟景氣持續轉差,進行大額投資時,必須為未來數年收入不穩的風險因素作最壞打算,免得墮入負資產陷阱,到時只能換來政府一句「愛莫能助」!

本地樓價連續九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地區。隨着內憂外患持續升級,資產泡沫愈吹愈大。一個健全穩定的銀行體系,本來就是香港經濟一道重要的防火牆。偏偏如今政府以增加金融體系風險來滿足政治目的,做法如同「飲鴆止渴」。香港政經亂象頻生,沉淪難見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