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指,公屋「賣大包」要「計掂數」。樓價居高難下,市民置業難,居屋等供應又杯水車薪。智庫組織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報告,提出一律以建築成本價大量出售公營房屋,正在輪候公屋者可選擇買屋或租屋,是比綠置居更具雄心和膽量的建議,至於能否落實及涉及甚麼風險,仍待較周詳的研究。
【明報】曰,租金高企蠶食競爭力,稅務優惠治標不治本。近年世界各國推出不少稅務措施,促進產業發展,推動經濟投資,特區政府因應形勢,首次召開「稅務新方向高峰會」,希望集思廣益,改革稅務,提升香港競爭力。本港長期奉行的「簡單而低」稅制,會否日漸變得複雜,值得密切留意。政府希望善用稅務優惠支持中小企發展、扶助創科產業,用心雖好,惟香港已是全球最低稅率地區之一,對於不少中小企來說,租金成本愈飈愈高才是最大問題。租金高企損害本港營商環境,蠶食競爭力,稅務優惠只能治標,不足以治本。
【信報】謂,鎖定公營房屋補價金額值得研究。土地和房屋問題備受社會高度關注,由前特首董建華牽頭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就繼續針對此重大議題出謀獻策。基金會昨日發表第三份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提出多項重點建議,包括盡快在維港以外重啟大型填海發展新市鎮,以及支持政府以「公私營合作」模式加快增加房屋供應等等。
【文匯報】報導,「團結」倡補貼置業助上車。團結香港基金發表新一份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建議政府就港人首置上車盤和綠置居推出「補貼置業先導計劃」,單位以建築成本定價,同時鎖定補價金額,不再隨樓價浮動,並建議為住戶提供誘因,鼓勵買家完成補價,成為真正業主。基金會估計,如計劃順利推行,30年後全港可有約七成半家庭成為業主。
【東方日報】指,唔嫌遠梅窩新居屋僅餘6伙。房屋委員會新一期居屋的銷售程序即將完結,梅窩銀蔚苑及銀河苑昨共售出十三個單位,其中銀蔚苑的單位全部售罄,剩下六個銀河苑的低層單位可供綠表單身人士揀選。最後一個成功揀選銀蔚苑的業主喜上眉梢,她表明希望未來在單位養老,雖然梅窩交通不便甚麻煩,「打999求救,救護車未必咁快入到嚟」,但笑言會努力鍛煉身體,避免病倒。
【蘋果日報】稱,建築師學會倡改裝空置校成過渡屋。為解決基層住屋問題,施政報告提出協助非牟利機構研究在閒置土地興建預製組合屋。香港建築師學會認為,用貨櫃屋或組合屋作過渡性房屋並非最有效方法,認為政府應善用現有資源,包括將空置校舍或政府建築物,改裝成過渡性房屋。若有關做法獲政府政策配合,估計改裝過程只需要約8至10個月就可完工。
【晴報】報導,新地晉海II加推131伙,折實$467萬入場。新地(00016)旗下將軍澳日出康城晉海II上周日推售首批227伙,即日沽清;發展商昨日加推最後一批131伙,並宣布是次推售後本年內鐵定不會再有大型加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