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香港實施樓市「辣招」的歷史,源於2008年全球發生金融海嘯後環球央行大推「量寬」政策,熱錢流竄,利率長期偏低,資金也大幅流入香港樓市令樓價飆升。特區政府於2010年11月起推出第一個樓市需求管理措施,當時推出額外印花稅(SSD),限制市民在兩年內轉售單位;事隔兩年,政府於2012年10月推出SSD加強版,轉售時間限制調整為3年內,當時政府更推出買家印花稅(BSD),以限制非本地人士及以公司名義的買家。
樓價飆升無止 政府「加辣」不斷
為進一步壓抑樓價,政府於2013年2月份為樓市「加辣」,推出雙倍印花稅(DSD)。不過其後樓價升勢未止,政府再於2016年11月份及2017年4月再出手「加辣」,被稱為新住宅從價印花稅(NRSD),分別向買入第二套或以上物業的買家,劃一收樓價15%稅。
除上述三項「辣稅」外,與此同時,金管局亦推出「辣招」。金管局自2009年10月起開始收緊按揭指引,合共推出十輪逆周期措施,包括首輪逆周期措施(2009年10月)下調2,000萬元或以上住宅按揭成數上限至60%;而第二輪更推出最為人熟知的壓力測試,買家除了供款佔入息不得多於50%外,還需就按息上加兩厘後,供款佔入息不多於60%才可批出貸款,再上調至加3厘,一直沿用至2022年;其後自第九輪開始放寬逆周期措施。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